第783章 新一师抵达
渤海郡公2020-06-03 10:283,661

  特战大队秉承着后世特战部队的风格,虽然没有车辆和直升机,但是依靠一人双马,甚至三匹马,实现了高机动性,正所谓来去如风。

  只要我不停的换战马,就不可能有人追的上我。

  当然,特战大队的光线背后,也是无限的辛苦,因为他们几乎在马背上过夜,整天居无定所,几乎每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过后,士兵都需要长时间的休息,来恢复健康。

  特战大队的性质,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带着这么多百姓一同行动。

  那些讨人烦的鞑子还有绿营兵固然可以讨个清静,杀了一了百了,但是这些百姓终究都是大明子民,都是我汉家衣冠。

  大家训导课从来没少学,自然而然不会忘记大家参军是为了保护百姓,而不是屠杀百姓,本末倒置的事情,从新军成立到现在,还没有发生过。

  倒是有不少可歌可泣,与百姓共存亡的战例,登载在报纸上,为百姓讴歌,称赞。

  可把他们留在宁远城也不是办法,因为后面还有一支五百人的满洲大队距离此处只有一日半的行程。所以只能让百姓自己进山逃命,至于能否躲过此劫,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特战大队的主要任务是敌后破袭,甚至连侦察任务都不算主流。这次的辽东锲入战是因为陛下本人格外重视,高燕厚颜所请,这才交给了特战大队。所以谁都不指望特战大队能将宁远城守住,对他们而言,安排一些手脚让这座城容易被攻克才是关键。

  这种手脚包括派人潜伏在城内,或是在主要建筑里布置火药和猛火油。一旦大军攻城,这些暗手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李守臣接管了城防之后,甄别真夷、包衣、绿营和难民,对于真夷和包衣统统杀死,以免留着麻烦。作为新军序列中唯一一支没有军法官的部队,特战大队有着很大的自我裁量空间。

  对于百姓和起事的绿营,李守臣则没有特别看管,除了告知他们明后天还有一队虏兵要来宁远,就让他们自己找粮去了。

  李守臣进了城中心的钟鼓楼,设下临时指挥部,记录军事日记,以及整理各种情报资料。这些在其他营伍中应该是文书、参谋的工作,在特战大队都是他的活。原本一个只会拿刀杀人的厮杀汉,硬生生被逼着学会了写字作文,由此也可见特战大队的训练是何等严苛。

  施琅虽然是训导官,但是笔头上的功夫未必能比得过李守臣。他是属于从郑芝龙手下转入新军系统的人,受教育时间也不长。

  他进了钟鼓楼,也无心客气,道:“城中有些不对。”

  “对。”

  “对?”

  “城中无粮。”李守臣抬起头:“这支满洲兵带的粮食极少,而且鞑子最近的粮台军堡是在五十里开外。”

  “起事的绿营兵说他们原定天亮出发,是否是去就粮的?”施琅问道。

  李守臣的手指在桌上敲了敲:“我在想另一个问题。”

  “什么?”

  “在我们第一次侦察宁远城的时候。城里有一支百余人散兵,这些人去了哪里。”李守臣道:“当时赶着了解地形,放着他们没管,结果第二次回来就变成现下这拨人马了。那他们去了哪里?”

  “你怎么看?”施琅问道。

  “之前我以为他们也是撤退的清军。所以没怎么放在心上。”李守臣道:“但是回头想想,他们没有带关内劫掠的东西,这不合情理。”满洲人本来就少,撤退之际押送各自的战利品是常态。哪有让人空手回家的道理。

  “他们应该是原本在宁远的驻兵。”李守臣下了结论:“所以他们极有可能还要回来。其缘故就在于宁远城里的粮食不够,他们要么是腾地方腾粮食,要么就是搬粮食去了。”

  “很可能明天就回来了。”施琅道:“就如驻军交接一般。”

  “附带还可以巡逻、狩猎。”李守臣道:“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只是这一百散兵,咱们大可以骗进来杀掉。但如果他们刚好遇上后面的五百大队,这加起来就有六百人,咱们未必吃得下。”

  “是肯定吃不下。”施琅道:“没必要在这上面犯险。”

  李守臣点了点头:“还是把弟兄们散出去,去海边看着,若是明天新一师能到。还可以硬守一下宁远城。否则只有先扔给鞑子。日后再取回来了。”

  施琅点了点头,旋即出去安排部署,无意间又兼了参谋和副官工作。

  特战大队出门在外。都是战士随身携带数日的干粮、肉脯。在有条件的时候因粮于敌,实在不行了才会动用东厂为他们准备的“孤岛”。这也算是特战大队小小的骄傲。

  虽然特战大队不需要宁远的粮食。但是绿营兵和难民们都迫切需要食物果腹。他们翻遍了城中所有可能存粮的地方,最终只找到了几斗陈粮,熬了一锅光可鉴人的稀饭,混了野菜,每人分食了事。

  即便如此,也只是让一些人“幸福”地死去。

  三月的宁远城,夜里也是滴水成冰,体弱一些的人根本熬不过去。

  天亮之后,李守臣让绿营中还有战力的人换上了鞑子的甲衣,拿了兵器站在城头,作为了望。自己带着特战大队弟兄四散而出,一方面探查鞑子探马的位置,以此判断鞑子后队的位置和规模;另一方面派人去海边眺望,看看是否能等来水师舰船。

  老天爷在与大明开了三十年的玩笑之后,终于正经了一回,如期将山东水师送到了觉华岛海域。按照最初的计划,高燕要在觉华岛西北的兴城河入海口借河海之势扎营,然后攻取十余里之外的宁远城。谁知道刚上岸,就碰到了李守臣派来的侦骑,径直一个急行军就可以赶到宁远布防。

  宁远建卫是在宣德三年,当年的辽西走廊并不为明廷看重,因为它只是单纯连接京东和辽东的走廊。那时候的辽东还稳稳的在大明手中,建州女真还在努力冒充金国遗民,以归附大明而自豪。

  即便如此,宣德五年建成的宁远卫城也有内外两城,九里周长,即便在内地也不算小城了。百年之后的隆庆二年,这座宁远卫城毁于地震。辽东事起之后,又于原址修建了如今的宁远城。在孙承宗主辽鼎盛时期,宁远城有军民五万户,屯垦远至五十里之外,商旅辐辏,为关外一大重镇。

  高燕一向雷厉风行,问明军情之后立刻派出了营中探马,旋即点起上岸的头批部队,轻装奔赴宁远城。这也是有了军衔之后的好处,虽然下船之后建制有些混乱,但是军官一声令下,士兵仍旧知道该听从何人指挥。

  这支率先出发的三个局,在半个时辰之后就看到了平原上的一座雄城。

  “城高三丈,城基也宽三丈,顶上宽二丈六,城垛高六尺。四角有炮台。”李守臣亲自迎了出来,与高燕相互见礼,同时向萧将军介绍了一番宁远城的城防情况。

  “外面看看都还好,只有些地方的包砖给虏人拆了去盖房。”李守臣道:“不过城内比较惨些,除了钟鼓楼还在,就城西有些零星逃过火灾的民居,现在收拾出来给难民住了。”

  “这个无妨,我们带了营帐。”高燕看着城墙,眉头紧凑:“这炮楼还是不行,城门又是外凸,不便守御。得建空心敌台才行。”

  “只要你有粮食,劳工都是现成的。”李守臣赞同道。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见识过了内凹型城墙的好处,再看这种正正方方的城池,就有些不满足了。当年戚继光在蓟镇防蒙鞑的时候,发明了空心敌台,就是在城墙上搭建一个延伸出去的台阁,造成内凹防御的效果。这也成了救急之举,无论是袁崇焕守宁远还是陈永福守开封,都用过这个办法。

  “粮食多的是,就是还没来得及运。”高燕道:“等会看看这些难民能不能走,若是可以直接送到海边去就食。”

  “也是个好办法。”李守臣眯眼看了看太阳,道:“萧将军先巡视一下宁远城吧,附近的地形地图我也都留在这里一份,然后我部就先走了。”

  “有劳李大校了。”高燕微微欠了欠身,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些难民若是有走散被鞑子抓住的,泄露了贵部的情报,该如何是好?”

  “他们能泄露什么情报?”李守臣笑道:“无非就是说我们扮成鞑子罢了。我还担心鞑子那边不知道呢!”

  高燕心中一转,登时明白过来:鞑子不知道明军是扮作鞑子,固然可以瞒天过海;鞑子若是知道有一支明军扮作了自己人的模样,那岂不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正好让李守臣浑水摸鱼,甚至贼喊捉贼。

  “好胆魄。”高燕也由衷赞道:“能得识左营官,实在是萧某幸事!”

  “将军谬赞了。”李守臣谦虚一声,脚下却没有放缓。

  今日那一百鞑子没有出现,显然是与那五百大队合在一处,是以耽搁了。如此一来,等那支虏兵到了,难免要小打一阵。

  “鞑子虽然看似在关外没有大军,但他们原本就是兵民一体,一旦有事,各屯征召,还是能拉起一支万人以上的队伍。”李守臣提醒道。

  高燕也做过关外的功课,不以为然道:“他们只是以个人武勇为凭借,碰上如我等精密操练出来的大军,根本不堪一击。而且当年袁崇焕以两万兵、三十门炮,守此孤城都没让老奴六万人马打下来。我新一师这回头批运来的火炮就有六十门,还有近万条火铳。要想破城,除非鞑子倾国而来。”

  李守臣笑了笑没说话。他知道高燕的新一师奔袭天津,以一个师的兵力顶住了鞑子十数万大军的强攻。虽然没有亲眼见到当日战况,但是听说新一师几乎换了一半,可见此役的激烈程度。

  如今鞑子兵分两路出关,其主力走的是喜峰口,用以威慑蒙古。仅仅靠两白旗,最多也就是发动三五万大军,就这还需要大量乌合之众凑数呢。新军军的所向披靡已经证明,战争中乌合之众造成的危害,远高于其战斗力产生的效果。

  “主子,前头就是宁远城了。”

  吐着白雾的余丁快步回到主子身边,低头哈腰报告“喜讯”。

继续阅读:第784章 新一师的新计划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晚明霸业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