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自传(1)
面壁2018-09-14 01:093,725

  这一次,李清明坐在了电脑桌旁,面前是他那台用了很长时间的配置很低的笔记本。他正在用查看一部疑似书稿的东西,里面的每一个段落都真情流露,每一句话都像一颗子弹,每个词语都直击人的内心,让虚伪者坐立不安耳根发热直至心理防线的崩溃。

  这部书稿的最前面是一篇自序,李清明对此印象非常深刻,仿佛这自序已经事先刻在了他的脑海中。

  他怀疑这书稿很可能是自己呕心沥血的作品。

  不管怎么说,还是先看一下这篇自序的具体内容吧:

  看到这个作品,你脑中首先闪过的应该是这样一个疑问:人家都是功成名就以后写自传,你混得就跟屎一样明明是个失败者还瞎凑什么热闹?面对这样的疑问,我已经羞得有点抬不起头来了,可我还是有话要说。我觉得这个时代已经看腻了英雄事迹和惊天伟业,英雄毕竟是少数,我就是要写点不一样的,记述最平凡的最常见的那些美好瞬间。打个比方,一个人大鱼大肉吃多了也会腻也会便秘,这时候来点青菜搭配一下最好不过了,不但便秘问题解决了,营养摄入也均衡了。

  如果要再说的深刻一点的话,我承认我是指望用它来赚点稿费的,我实在是太穷了,连饭都吃不上了,要不到这个份上然谁会把内心最真实的东西坦露出来?这代价太大了。不过据我所知,这种东西有时候可以称为文学和艺术,想到自己有可能赚到钱,改变窘迫的生活状态,不再受别人的白眼,甚至跟艺术粘上一点边就感觉很过瘾。多大的付出都无所谓了。

  如果要再说的高尚一点的话,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这世界上还是失败的人比较多。他们在非常焦急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争取下一次能够成功,李清明的这些经历就有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成功的人却往往是忙着得意去了,即便他们写了自传或者别人为他们写了传记也是为了歌功颂德或者锦上添花,那里面最缺少的正是我这一剂暗黑元素。

  有人说现在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对此我有自己的理解。一个好爹一个有实力的爹,对于你除了金钱地位等的直接提升外,还有经验知识的传授这些隐性福利。我觉得,我的人生刚刚起步的时候,如果有人指点就可能对未来有很好的规划,而不是从一开始大方向就错了,然后横冲直撞,一错再错,这条弯路我一走就是好多年。

  现在,有时候去图书馆,看到一本本一片片书籍都是关于一个人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会遇到哪些问题,应该怎样适应等等,忽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很严肃很复杂的问题。当我快步走上前去拜读了一部部,回过头却发现什么都不记得。然而我当年手足无措地上学的时候却是没有那么幸运的,我没有读过这类书,更不晓得还有人生规划这码事,我只是在不知所谓的往前走着,说的好听一点应该叫顺其自然吧。

  “如果当时能有个人指点一下就好了。”我不止一次的这样想,可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竟没有实现的路径,即使周围都是以指点别人为职责的老师。为什么呢?因为指点别人很容易,但要真的发挥作用,指到点子上,却非要下一番功夫,真心实意铺下身子来做才会取得成效。这种老师真的很难找,至少我从来没有遇见过,所以他一直很羡慕那些以“我敬爱的老师”为题目写出优秀作文的学子们。为了稍稍弥补这一缺憾,我决定舍弃自己,也就是把自己的真实经历记录下来,供人参考借鉴,让少走一些弯路,这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当然,如果有做研究的人觉得这些回忆和情感还算实在而产生感兴趣,也可以把这做为一手资料。

  另外,说到“少走一些弯路”这几个字,前几天我在一档相亲节目中听一位男嘉宾说出过。那位男嘉宾说自己在社会打拼,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罪,也走过很多弯路。如今事业有点起色的他来寻找生命中的另一半,将来他要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少走弯路。当时我很有感触,因为他就走过很多弯路,他对这位励志型的男人肃然起敬,不知道您能从这篇作品中读懂多少作者的苦心呢?又有哪方面的收获呢?

  再举个例子,关于职业和工作,我一直很没有明确的概念,只是道听途说了一点,然后就盲目的去做。可以说是想一出是一出,完全不成系统。直到最后总算明白,电视电影里的那些浮光掠影的职业观价值观,有时候对青少年会有误导作用,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目的那就是追求收视率和票房。

  可是我没有抱怨什么,社会有时候给人不公平的错觉,可更高一层的老天却是平等的。是的,我走过弯路,可走弯路的这段经历难道不是我的一份宝贵财富吗?曾经,二八年华这几个字眼带给我很多美好的想象,可真正经历过了,却感觉满是苦涩。如今我二十多岁,这么多年摸爬滚打,现在想起来手仍在颤抖,细心整理一下这些种种,感觉很有成就感。

  一个人静静的待着,闻着青草的味道和泥土的芬芳,听着鸟叫,我可以一直待很久,想很多事情。我很享受这种感觉,这或许就是长久的阅读所带给我的不一样的地方吧,不知道是不是值得?我感觉自己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我选的每一条路都很正确,问题就是能不能坚持下去,能不能承受住压力,有没有足够的韧性。

  有几年我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一度把写作撇下了。现在我依然很穷,唯有这点兴趣还是培养起来了,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如今又重新拾起笔来,如果能写出点有价值的东西,进增加点收入等等,那就太好了。万一成功,定会千恩万谢,感激无尽。生命中总有些情意不吐不快,请容我慢慢把那些不适去掉,慢慢的像个正常人,煞有介事的走路,然后慢跑。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每个人对此的定位都有不同的标准,显然我被人嗤笑过。虽然一直不肯承认自己很脆弱,但那伤口却赤裸裸的摆在那里现在眼前,以至于我有些犹豫了,变得唯唯诺诺。曾经的意气风发指点江山,被灰溜溜地掩藏起来,埋在心底,在各种折磨各种压力下,我慢慢变老。唉,我的忧郁气质又来了。

  每次读小说品诗歌,看到红颜老去青春不再的描写,总是颇多感慨。我非红颜,可看到自己的花样年华就那样逝去,而自己却碌碌无为糊里糊涂的活着,心里就有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好像没做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轰轰烈烈的事情,就枉来尘世走一遭似的。现在想来大概是我太浅薄了,不知道是不是被这个社会浮躁的风气败坏的。好在我还有份寄托,那就是读书,漫漫长夜里我不再寂寞,滚滚红尘中我不再孤独。现在我又开始写东西了,怎不可喜可贺?

  既然已经提到文学爱好这个词,少不得以此为切入点啰嗦几句了。有人说初生的婴儿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内容他将来就可能朝那个方向发展,现在想想确实挺关键的。过去的时候子女多,无暇顾及这些,怎么发展或者发展成什么样很大程度上就像玄幻小说里那样凭个人机缘和先天资质。现在就不同了,小时候孩子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长大以后还可以拼爹,否则就是暴殄天物啊。当然,我说这些的目的并不是想大义凛然的发表什么高见,本人向来没有这方面的特长。

  我的意思是,毋庸置疑,我的童年是很快乐的,至少没有被逼去学各种学习班的烦恼。只是在闲的实在无聊的时候,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看家里的一些书籍。看完了架子上的书,我就基本要决定做一个文学爱好者了,不,应该是货真价实的很拉风的文人。只要想一下,当孤高自洁两袖清风风流倜傥这几个形容词加在我的身上,该是怎样完美的一种情形?我按住怦怦直跳的心脏,欲想又止。

  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耳濡目染呢?不清楚。或许还有些先天的因素?不知道。感谢父母,从不刻意去干涉我,爸爸常说让我自由发展。这样的培养理念,让我能在这里写东西,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用现代人的话说这不就是原生态吗?我太幸运了,人生到此复又何求?

  高中的时候,文理分科,我一下就选择了文科,因为那时候好像刚看过一本关于项羽的文。有人问项羽想学绝世武功还是兵法,项羽说想学兵法,因为武功只可以与单个或很少的人决斗,而兵法却可以指挥千军万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可能我的叙述与实际有些出入,但我保证大致意思是这样的。我那时很聪明的认为,学理科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学文科却可以满腹经纶,阅尽沧桑,实现人生远大而美好的理想。只是,现在我现在工作不好找,工资上不去,很多人认为是我学的东西华而不实,一瓶不满半瓶晃荡,这是后话了。

  对了,我还记得当得知我选了文科之后,我的一位同学曾这样慨叹:一个人才就这样荒废了!现在想来,他好有先见之明。难道,我真的错了吗?难道,爱好写作有错吗?我不甘心!

  相信很多人都迷茫过,甚至很多人迷茫了一辈子,记得一个哥们的个性签名上这样说:人生就是一张桌子,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杯具(悲剧),当时不禁绝倒,这何其贴切和经典啊。

  我就这样悲剧着,一直都没有顿悟,顶多在漫长气闷的水底游弋中偶尔遇到一点启示而把脑袋探出水面,呼吸几口新鲜空气,还没来得及发出畅快的呻吟,人生的大浪又一个接一个的打来,我只好去迎接下一个悲剧了。受到启示会发出感慨,同样在迷茫的时候受到各种言论的折磨,只能默默承受着痛苦。

  总而言之,这就是我的选择,说起来真有些可笑,可事实就是这样的,究竟是一步错步步错,还是一步对步步生辉,就不得而知了。过后的某个夜晚,在艰难困顿之余,我真的有些后悔了,那种压力让我有些承受不住了,可是还得走下去。本来想塑造一个高大全的个人形象,没想到还是露馅了。没办法,我只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何谓平凡?他至少应该是有侥幸有贪心有恐惧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的人。

继续阅读:第三十二章 自传(2)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迷生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