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起来,李清明又去了那个山谷,可能是因为这几天没怎么出去感觉有些憋闷吧。周围的那些草木已经遮盖不住那阶梯了,李清明站在山脚下就能看到它。来到面前,他看到那个山顶上的阶梯已经增长到四十一层,新增的阶梯中间依然带着自我救赎第一次自我实现第二次等小字。虽然这在他的意料之中,但真正看到这个结果他还是有些唏嘘。
“难不成这阶梯就是准备给我逃生用的?那得需要增长到多少层啊?到时候我搜肠刮肚也想不起那么多往事啊。”李清明坐在这阶梯上吹着山风小声嘀咕。
这几天都说了些别人的事,有些腻了,这一次李清明决定谈一点自己的事,关于复读。复读这件小事李清明曾经有意无意地提到过好几次,这次终于决定详细说一下了。
当年李清明从梦中得到启发立志成为一名写手,醒来以后他翻了一下高考志愿书终于找到一个学了以后最有可能实现自己愿望的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遗憾的是他高考的成绩太惨了,第一次距离二本分数线将近六十分,复读以后第二次高考距离二本分数线依然有十多分。这时候有的老师觉得他还有潜力可挖,再复读一年很有可能就考上了,有的老师干脆把电话打到李清明家中邀请他到自己班中学习。
李清明默默的挂断电话,继续沉浸在悲痛中,这悲痛既是因为自己的落榜也是因为亲人的各种表现让人失望。教科书里的爷爷奶奶都是慈祥的,这么大年纪的人对于名利都是淡泊的,对孙子都是疼爱和呵护的。实际情况是,李清明的爷爷奶奶听说李清明落榜以后,爷爷倒还没什么,只是对他的态度冷淡了些,而奶奶则过来数落他的不是。
书上说,父爱母爱都是无私的,可李清明觉得这是分情况的。实事求是的说,大家是社会人,虽然自己想公正无私,但态度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偏转。比如同样是儿子,有人钱多,各种营养品经常往家带,父母难免对待他们热情,而冷落了某些没钱的人。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例。李清明的妈妈不懂这些事,一直没说什么,李清明的爸爸虽然没说什么,但那种埋怨也是写在脸上。
李清明虽然没什么过激的举动,表面上仍是那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但其实已经是很心痛了,身体都起了反应。他的嘴唇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起了一个泡,摸上去火辣辣的疼。李清明还是装作无所谓,可身体的事实已经摆在那里。
由此,李清明得出了一个经验,有些人心理的承受能力比肉体强得多,这种人最可怜的也是最值得敬重的。比如面前有一团火,如果让你主动钻进去你肯吗?你不肯,想一想你的皮肤会被烤的冒油,还会发出噼里啪啦令人毛骨悚然的声响,动物性的本能就会让你退缩。可革命烈士赵一曼受到各种严刑拷打,身体碳化都挺住了,留下千古传颂的英雄事迹。这时候他的意志战胜了身体本能。
所以永远不要被被困难吓退,勇敢往前冲就好了。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战胜了自己,不知道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业会被建立起来。人的生命力是很强大的,在火灾中有些人烧伤那么严重都能复原。
可现在明白这些又有什么用呢?他们都有一颗年轻的心,而李清明的心已经衰老了,他在很久以前就已经看破红尘了,或者说他被书本毒害了,瘫痪了,不想奋斗了。
此时的李清明已经心灰意冷,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么大一个天才到头来竟然连个普通本科都考不上。周围的很多人劝他再复读一年,可他觉得这样做的意义实在不大,而且在高考之前他已经把书本当废纸卖了,再说复读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李清明向来是一个避重就轻的人,于是他选择了去读一所专科院校。当然,按照他的分数去上那种民办的本科院校也就是传说中的三本还是可以的,不过李清明家里拿出上普通学校的钱都困难,上三本就连提都不用提了。
对于这个选择,李清明没什么可遗憾的,这是与他的性格相符的,总是避重就轻。如果李清明的爸爸处在这个位置,他做出的选择可能跟李清明就会不一样,他是那种敢闯敢干拼尽全力的热血之人,他宁愿破釜沉舟再复读一年也不会窝窝囊囊的在大家的叹息中去读专科。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莫说是一个小小的高考,就是再困难几倍的事遇到潜力被挖掘出来的人也会被克服。
这两种做法其实并没有对错之分,自己选择的道路只要能认真努力的走下去其实就是成功。李清明去专科院校了,实际上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可是多年以后他凭借自己的毅力同样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本科学历。他的爸爸的那种做法虽然冲劲很足,成功的概率也很大,但一旦失败对他的打击会非常大,这就是人们说的过刚易折吧。
复读这个事,仔细想想并没有什么可耻的,很多人都复读过。李清明上高中的时候,学校里都会设有专门的复读班,还有专门为复读生设立的学校,复读一年已经不新鲜,复读两年的也大有人在。李清明读大专的班级里总共有七个男生,包括李清明在内有六个人有复读的经历,另外一个不太合群城府也比较深,他有没有复读过李清明不知道。
上大学一度曾经是农村孩子跳出农门的一条有效途径,可如今似乎并不一样了。大学生越来越多,毕业之后国家也不再安排工作单位,而是靠自己能力找工作。如果想进政府部门或者事业单位则要经过各种竞争激烈的选拔考试,常常是几百人竞争一个岗位,中间还有一些关系户和黑幕什么的让人不胜其烦,到最后成功登录的人数与那个庞大基数相比实在太渺小了。
没有端上铁饭的人们只好去找工作,可他们空有学历却常常眼高手低,到最后高不成低不就,有的人在苦苦挣扎有的人干脆在家啃老。不知道什么时候一种叫做“拼爹”的现象出现了,那些从农村走出来的父母只会种地的人们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有些学生当年考上大学的时候在乡亲们眼里是何等光荣,可等到他们好不容易大学毕业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算找到了工作那工资有时候还不如农民工或工厂熟练工高,他们身上昔日的荣光已经渐渐暗淡,他们的日子很难熬,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最近几年很红的相声演员郭德纲让他的儿子初中毕业就退学了,然后教他说相声,现在他的儿子郭麒麟在他的帮衬下混的也不错,可以说比万千大学毕业的人们都要强好多倍,郭德纲的观点就是不要空的学历而要能吃饭的手艺。
李清明曾经听过他说过的一个这方面的相声,两个境况差不多的人,一个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很快结婚生子过上小康生活,另一个读完硕士读博士还出国留学,回国却找不到工作,出去卖茶叶蛋却弄得狼狈不堪,这就叫知识改变命运。当然,郭德纲所说的这种情况只是个案,但也是存在的,他的相声为什么会火?因为他切中时弊,说到很多人的心坎里了,挠到了很多人心底的痒处,所以大家才爱听,才听的进去。
为什么很多大学生还不如一些技校的学生吃香?李清明还见过大学生毕业以后实在找不到工作竟然又到技校上学的现象,这确实值得人们思考一下,难怪社会上有些人提出了读书无用的观点。千辛万苦考上大学,本以为自己已经晋级为天之骄子,没想到毕业就是失业,一切还得从头摸索,人生果然充满悲哀啊。
再说回复读的话题,这种现象应该是伴随着高考出现的。李清明的三叔比李清明大十几岁,他曾经给李清明讲过一个自己同学的故事。他的这位同学可以称得上复读大王,复读了至少七八年,到最后在学校里他的年纪比有些老师都大,大家都不好意思跟他平辈而论而叫他老师,好像他结婚以后还在复读,李清明记不太清了。这个人的家庭条件还可以,家里也支持他,到最后他终于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以后也有一份好工作,其毅力和恒心值得敬佩。
李清明村子里也有不少复读的人,其中有一个家里兄弟四人,父亲母亲虽然比较能干,但一下供应四个孩子吃喝以及上学还是有些吃力。这个人是家中的老大,他每次高考都差那么几分,如果放弃又不甘心,于是一连复读了四年,这事儿村子里很多人都知道。他的父亲本来就有喝酒的习惯,家里的困难情况让他这个习惯慢慢演变成了酗酒,借酒浇愁呗。每次儿子回家的时候,他就拎着酒瓶子出去躲着了,他知道儿子回家最大的目的无非就是要钱,可家里根本没钱。
后来,儿子应该是考上大学了,而且在班里当了班长,因为班里他的年龄最大。他的几个兄弟纷纷到了结婚的年龄,他们的身高长相都还不错,可家里连盖新房的钱都没有,更别说给他们娶媳妇了。好在身体条件好的人可以去当兵,于是他们都去当兵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据说一个个混得都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