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免徭役
逸风云2021-02-27 23:083,524

  朱由校凯旋回京,皇后又有了身孕,心情大畅,全然不在乎这次的盛典之糜费,在皇极殿外大宴群臣,宴会由正午至深夜才散去。

  朱由校酒意未散,带着七分醉意来到坤宁宫,张皇后还未入睡,独自坐在床头等着他。

  昏暗烛光下,朱由校醉意浓浓,踉跄着步子走进内室,皇后连忙起身将他扶稳,命人奉上茶水醒酒。

  朱由校咂了一口茶,打了一个酒嗝,微醺着握着皇后的手,轻声自责的说:“大婚不久,朕就撂下你一个人远征去了,去时入夏,来时已是深秋,朕不是个好丈夫,对不住皇后了。”

  “陛下折煞臣妾了。您是一国之君,自然以国事为重,臣妾怎敢因儿女私情埋怨陛下呢!”

  朱由校“哈哈”仰面一笑,“皇后深明大义,是一代贤后,大明有你,朕在外,放心。如今又怀太子,朕心甚慰。”

  皇后掩嘴一笑,道:“陛下真会说笑,还没生呢,怎知是太子?要是公主呢?”

  “放心,信我的没错,一定是太子,我能掐会算,咱们的第一个孩子定是太子,咱们的太子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朱慈燃。”

  “陛下……臣妾怎敢受您这般恩宠……”张皇后也是心花怒放……

  第二天,犹如过年一般的京城,在盛典过后,平静如常,人们恢复往日的生活,皇宫中,也在忙碌的一天中又回到了森严的状态。

  在文华殿,朱由校召集了内阁、军机枢密处大臣、六部官员议事,信王朱由检为监国摄政,一同参议。对着这帮重臣,他直接讲道:“朕北征之日,有赖诸位重臣统摄国政,使朕无后顾之忧。朕本是伐灭女真,不曾想连蒙古诸部一并收拾,真是天佑我大明,使朕建此奇功,今后我大明北疆宁静。蒙古诸部新定,朕许诺在京城为察哈尔王建王府一座,这事就由工部去办。为使蒙古诸部能归化我华夏,汉蒙一家,从此永无战乱,朕已经在漠南选址九地建城,派兵驻防,永镇北疆,兵部、工部、户部要当做第一要务去做,满桂、秦良玉还在乌拉特,就先建乌拉特城,明年的这个时候,一定要让我军住在城里。”

  朱由校又想了想,对着孙承宗说道:“师傅,传旨意袁崇焕,这事就让他去办吧,军事战略,他也是行家,要人要物,朕都依他,具体事宜章程,您看着办。”

  孙承宗拱手领命,“臣遵旨!”

  接着。他又把兵部尚书黄嘉善叫出来,吩咐道:“此次北征,阵亡将士的抚恤及家属的安置,有功将士的奖赏,要尽快完成。将士们为国征战,不能寒了他们的心呀。”

  “还有,立即派人到喀尔喀三部,”朱由校两眼露出一点隐晦的杀气,阴沉沉的说:“漠南已归我大明,漠北也不可悬外,朕要在喀尔喀库伦建城,令喀尔喀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车臣汗与察哈尔亲王、科尔沁亲王、乌拉特亲王年前进京面圣。”

  众臣不解,孙承宗问道:“陛下,喀尔喀三部其心必异,绝不甘心归顺我大明,您派人去岂不徒增风险?”

  朱由校诡笑道:“漠南会盟,三部大汗未至,朕已知其意,本想借机伐之,但碍于漠南诸部不便强征,否则落人霸凌口实,朕要的是心服而不是口服,还有漠西四部,他们都盯着咱们呢,将来会如何归顺我大明,就要看我们对喀尔喀的态度了。”

  “陛下深谋远虑,臣等不及。”

  江宁的宝龙船局怎样了?”

  朱由校将目光移至到赵忠南身上。赵忠南眼睛对上他的眼神,心里一慌,忙出列,拱手回道:“现已扩建整修完毕,只要材料备妥,便可造船。”

  朱由校严肃的说:“朕要建的是兵船,战船,要建造比荷兰人还要先进、厉害的炮舰,你对军工技术有研究,造船不是内行,去找郑芝龙,他可是各个家,造船能用的着,朕要你在两年之内,打造一支舰队,如果宝龙局不够用,可以再选址建个造船厂,侯光远要全力支持赵忠南的造船事宜,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朕绝不吝啬。”

  赵忠南俯首称是,侯光远可不愿意了,作为户部尚书,他最知道家底,这几年虽然国库里有钱了,可开销大啊,编练新军、造枪造炮、固九边、平奢崇明、复澎湖、征女真,皇帝即位以来就没闲过,手里的钱就像流水一样,看着多,一个子抓不住,都在眼皮子低下流过,连摸一下的机会都没有,平定蒙古要建九城镇守,这钱不用想都是天文数字,还要两年的时间打造一支舰队,花费也绝对不小,想想头都大。

  于是,侯光远直接站出来反对,“陛下,现如今我大明四海升平,已无战事,自太祖立国以来,禁绝入海,现如今,时代不同,开放海禁已是大势所趋,万民之所向,我朝每年从海上获益也是颇丰,臣感拜陛下卓识,但眼下国库空虚,陛下要建城、阵亡将士的抚恤、家属安置、奖赏等就是不小的数目,还有藩王迁京的费用,又要造舰队,臣实在是拿不出钱来,请陛下三思,先停罢造船事宜,待北疆安定,再思造船事宜。”

  朱由校看着他一副愁眉的样子,也明白用钱的地方太多,再富足的国库也经不起这般花销,于是低首沉思一番,轻轻“哦”了声,略一沉思,对他说道:“这样吧,先造出一艘战船,规制要比肩荷兰人的战船,甚至要超过他们,给你一年的期限,到时候朕会亲自去看看我大明的第一艘现代化的战船。造一艘船,不难为你吧?”

  侯光远深深的吐出了一口气,“陛下圣明。”

  “哦,对了,”朱由校看着对他拱拜的候光远,又交代道:“朕有意减除天下徭役,与民共享盛世,所以漠南建城不可征调百姓,可与辽东、陕、晋等地就近发榜,秋忙农闲之后,朝廷有偿雇工建城,往返餐宿由沿途官府供给。”

  “啊…这…”侯光远吃了一惊,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左右瞅了瞅几位大臣,他们也和他一样,都是一脸的惊讶。

  侯光远不干了,跪地叩首,“陛下,建九城所费不知其数,陛下免去徭役,雇工修城,还要管往返餐宿,这几十万人的耗费又是不小的开支,臣…臣就是再大的能耐也变不出这么多钱啊!”

  徐光启也跪地奏禀,“徭役自古就是朝廷定制,陛下怎可违古制,若开了此先河,以后官府如何征调民力?陛下要三思啊!”

  两人奏请,在殿内的所有人也都纷纷出班反对。

  “陛下恩施天下,臣民皆感皇恩浩荡,但要免去徭役,自雇民力,在漠南的十数万大军,本就耗费钱粮,再徒增十几万人,从内地运输粮草,所费何止千万,国力尚不足支啊!陛下三思!”

  孙承宗代表百官叩首奏请。

  面对百官的谏言,朱由校不为所动,说:“运粮草确实颇费,但你们就没想过贸易吗?朕定漠南,已许开放北境边市,内地缺少皮毛,牛羊骏马,蒙古缺少粮食、布匹、瓷器、盐铁等物,正好形成互补,朕会在边市设立关司,凡是各地商人来往贸易,必须裹带粮草,关司统一定价收购粮草,这样就不用朝廷输粮了,两地货物皆由关司收购进行交易,朝廷垄断,其利之大,可补其建城、驻军之费。”

  “如此是好,可也容易滋生贪腐,日久恐生事端。”侯光远说道。

  朱由校点点头,“朕也想过,但目前也无他法,待日后革新就是,当下唯有此策见效最快,也最是得利。可调袁应泰任边关巡检司,加户部左侍郎衔,全权负责边市贸易,此人刚正,尚可堪其任。”

  “朕的事说完了,你们还有事上奏吗?”朱由校环视的问道。

  信王朱由检拱手奏道:“陛下回京之日,代王府来报,代王病逝,其世子请承袭王位。福王、潞王、桂王、秦王、晋王、德王等各地藩王,也都请求朝廷准许代王世子承袭王位,陛下早已昭告天下,藩王不再世袭,臣弟没有同意,驳回了代王世子请求。代王降爵封号如何定议,臣弟不敢擅专,请陛下定夺。”

  藩王递降,代王薨逝,正好给了朱由校一个很好的开端,许多藩王的眼睛也都在看着代王世子,如果代王世子承袭了王位,那递降之策就无法实施,他们还是极力抵触的。朱由校看了一眼信王,问他,“你也是藩王,对此如何感想?”

  朱由检俯首回道:“自太祖始,定下藩王世袭罔替之策,至今传世二百余年,确实给朝廷带来了不小的负担,为大明长久计,臣弟不敢与诸王苟同,请为降爵。”

  “那就传旨,封代王世子为代郡王,承袭大同代王府及财产。”

  此次朝议之后,侯光远对免其徭役仍耿耿于怀,出午门就对孙承宗和徐光启说:“二位阁老,圣上建城不征发民力,却要雇民力,真是千古未闻,开了如此先河,以后官府如何征调徭役啊?我管着户部,成天为着银子发愁,以后圣上指不定还有什么惊天之举,哪个不需要钱啊!两位阁老,还得给下官想个辙啊!”

  孙承宗叹了口气,安慰他道:“圣上城府岂是我等能窥测的,圣上怎么做自有他的道理。老夫跟随圣上这么多年,还没摸透呢,你呀,就遵旨办事吧!老夫预感,圣上这么做肯定是对的。”

  说完,拂袖乘着轿子离去。徐光启冲着他一笑,没有吭一声,也随即乘轿离开了,只留了侯光远望着他们远去的轿子愣了神,久久的喃道:“他们倒是和圣上一条心,敢情我不懂圣意?!”

  大事定下之后,礼部即刻选人出使喀尔喀,徐光启和户部官员拟定了征调民力的榜文和章程,向辽东、晋、陕等地官府发榜告示,定于秋后农闲之日召集青壮男丁出关建城,本着自愿原则,凡是愿意出关建城者到当地衙门登记,计工发放工钱,往返供给餐宿。

  此榜一出,辽、陕、晋等地青壮男丁几十万人到当地府衙报名登记,短短一个多月就有二十多万报名。此事传遍大江南北,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们都在议论朝廷雇工的事,这是几千年来头次听说不征发徭役建城,很是稀奇。

继续阅读:第四百六十章 外戚不法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御极大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