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章 拆铁去
燕市酒徒2019-06-26 10:072,773

  开荒团的迅速崛起,最先感到压力的是漠南蒙古。林丹汗在漠南的时候,曾多次致信给叶尔羌大汗,希望叶尔羌国能给予支持。

  叶尔羌国军力强大,开国之初,也就是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十一月,当时国主满速儿汗就曾攻破嘉峪关,入寇肃州,肃州游击将军芮宁阵亡,全军陷没。

  要知道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这样的雄关林丹汗肯定退避三舍。可是叶尔羌国就敢硬攻拿下,可见这个国家的军力有多强盛。

  可惜林丹汗求援的不是时候。

  叶尔羌国正是派系内斗最火热的时候,哪有功夫搭理林丹汗?最终去的信石沉大海,叶尔羌国也没能出兵助林丹汗一臂之力。

  这也是林丹汗没了后援,被逼无奈下,最终不得不出走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前年北蒙打算进攻辽东的时候,也曾联络过叶尔羌国,希望叶尔羌国从嘉峪关进入大明西境,可是叶尔羌国还是内耗不止,最终也没有结果。

  北蒙二十余万大军在辽东全军覆没,成为开荒团阶下囚,这才真正刺激到叶尔羌国有识之士。

  叶尔羌国军方最有魅力的人物是霍都。

  霍都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后裔,地地道道黄金家族一员。

  归国后又屡立战功,不到四十岁就成为国内仅有的几名万夫长之一,爬到了军队最高层,备受尊崇。

  去年三月,北蒙大军惨败的消息传到叶尔羌国,霍都大惊失色。

  他不熟悉开荒团战力,但是对北蒙战力是熟悉的。开荒团既然能消灭北蒙大军,也就有能力消灭叶尔羌国。

  霍都多次上书进行军队改革,向西方看齐,避免重蹈北蒙覆辙,都石沉大海。

  眼看政客还在为个人利益扯皮,霍都忍无可忍,和军队高层多次密谋后,突然发动军变,把各派系首领囚禁起来,宣布叶尔羌国进入军管状态。

  各派首领这才明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在霍都逼迫下,纷纷表示拥护霍都,一起施压大汗,把军政大权都交给了霍都。

  霍都美其名曰是学西方宪政,其实他做的不过是权臣独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那一套。

  霍都熟悉西方的军制,也关注开荒团。经过一番思考,和军方大佬们研究后,觉得本国军制太落伍了,必须大刀阔斧进行改革,首先就是编制和国际接轨。

  叶尔羌国采用的还是万夫长、千夫长、百夫长的旧编,每一个级别又分上中下三等,统属关系不明确,已经不适应现代战争。

  就比如军队最高军官是万夫长,可是万夫长有带兵三千的,也有带兵三万的。但是经常是带兵三万的要听带兵三千的指挥。

  而李易手中除了自己培养的学生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同样一个军,开荒团杂七杂八凑在一起就是十万左右。而西方仅仅是一万多。远不如开荒团一个师的规模。

  霍都采用三三制不是因为他优秀军官多,而是骑兵规模大了指挥不易。更有一个好处是一个军正好一万人,合乎原来的万夫长职位。

  叶尔羌国一方面全民皆兵,一方面因为经济宽裕,也有十万常备军。霍都把十万常备军编成十个军,自己就任司令一职。入秋后又扩招二十万人入伍,安插进原来的军队。

  八月秋高,霍都邀请周边国家代表汇聚首府叶尔羌。

  这个时代这片被汉朝称为西域的地方,形势错综复杂。

  天山以北,由于降雨充沛,农牧业都比较发达。唐朝时候曾经建立过北庭都护府,所以中原一直习惯把这片地区叫做“北庭”。

  这一片地区一直和中原贸易往来,互通有无。

  明初,蓝玉远征北方,这片地区的別失八里等国向明庭进贡了几匹马,宣布归顺,朱元璋大喜,又送金又送银又送绫罗绸缎。

  其他小国一看还有这样神操作?只要送几匹不值钱的破马,就能换回这么多好东西,还不用承担任何义务,听从任何命令,只名义上归顺就可以了。

  这可是天上掉馅饼,于是纷纷宣布归顺大明。而且这些国家最喜欢干的事就是进贡,每年都送几匹马几匹骆驼,然后组织个百八十人旅游团,到大明白吃白喝白玩,临走每人都能获得一大笔金钱馈赠,国家也一样收入不菲。当然名字叫赏赐。

  所以从名义上说,天山北麓的国家多和中原有臣属关系,虽然是表面上的。

  而叶尔羌国是大国,还是穷国。有句话叫“穷横穷横”,越穷的国家越穷兵黩武,论战力就比周边富国要强得多。叶尔羌国要开party,这些国家还真得捧场。

  霍都在会上做了形势报告。重点讲了开荒团灭了安南,放逐林丹汗,追逐北蒙等恶事。与会众人听得津津有味,最感兴趣的还是李易的年龄,婚配与否。差点儿把霍都气疯。

  都火烧眉毛了,瞧你们关心的那点破事?能不能脑筋正常些?

  可这些国家对霍都的忧国忧民嗤之以鼻。万一开荒团来了咱们就归顺,大不了送他们几匹马。实在胃口大,再给他们几匹骆驼。反正中原是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你送礼物了,总能赐回来更值钱的。

  霍都振聋发聩,希望大家正视现实,可最终收效甚微。直到霍都说开荒团得了漠南。

  什么叫便宜林丹汗了?合着林丹汗不是被发配,还是占了便宜?漠南大草原可都归了开荒团了!霍都怒了。

  大家都不明白霍都怒的什么劲儿。你霍都喜欢大草原啊?那你还住城里呢?夏天蚊子咬死人,冬天风雪冻死人,这样的破地方,这不是占了天大便宜?

  草原儿女流浪惯了,哪不是家?

  这样鸡同鸭讲的会议开了几天,除了吃掉许多头羊,喝掉许多马奶。子酒一无所获。

  亏得霍都手下还有几个聪明人,提醒霍都道:利益!想说服他们出兵,就得让他们看到好处。讲其他国家危机有什么用?

  霍都一想也是:自古以来,中原人对西域最多是羁縻,什么时候派兵过来过?就是派官,那些官也没谁愿意来西域啊。除非是犯了法发配,也许才来这里。难道是自己多虑了?

  不不,是自己被这些人反过来洗脑了,这个李易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君主。这个人对大明周边土地孜孜以求,而且不是什么绥靖或者羁縻,而是实际占领。这样人太可怕了。

  不过想让这些人明白开荒团的可怕很难。这些人固有的思维不会变,根本不会相信开荒团有一天会打过来。

  霍都多年在西亚和欧洲征战,熟知西方许多国家历史,才明白总有些人攻城略地杀人盈野,不为什么利益,只为满足好大喜功的心理。比如亚历山大帝一类。李易也应该归在这一类。

  这些国家有钱有粮有牧民,如果不是看中了这些,自己才懒得跟他们废话呢。

  那么怎么说服他们主动出击,不坐以待毙呢?

  霍都苦思苦想,忽然一拍大腿:自己真糊涂了。这些鼠目寸光的家伙,能看到的就是一个“利”。自己给他们画个大饼不就可以了?

  这一回再开会,霍都不再讲开荒团威胁论。而是大讲特讲开荒团的富有。

  西域最缺的铁,开荒团就多得是。多到用铁,在漠南铺了两条大道。

  用珍贵的铁铺路?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霍都确认了这个消息。确实开荒团用铁铺了两条路,不是几十万斤几百万斤铁,而是几千万斤几亿万斤的铁。只要把这些铁拆回来,从今以后,子子孙孙他们都不用缺铁了。

  所有国家的疯狂了:那还等什么,拆去啊!

  

继续阅读:六七章 行踪败露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开荒团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