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义学大课
燕市酒徒2018-07-27 13:074,119

  这一晚,李易一直在琢磨义学的问题。

  他想起了后世的农民讲习所。

  现在自己能把送上门的知识分子推出去?当然不可能。

  一张纸,可以画最美的图画,所以自己才搞义学,把任月这些一张白纸,涂抹了自己的理想。

  现在这一张纸,已经画了一些东西怎么办?

  怪这些人求财心切,太功利?

  那么,自己能给这些人什么呢?这个识字率很低的时代,几百知识分子,还是年轻的知识分子,这都是宝贵财富啊,决不能抛弃他们!

  第二天,向阳义学宣布:“三天后,由少师李易亲自授课,欢迎所有愿意学习的人来听课。”

  已经是初夏时节,惠风和畅,杨柳依依,偶尔还能听到远远地“哞~”的牛叫声。

  向阳大院里,席地坐了近2000人。

  这些人有不识字,希望入学的。有识字希望有个工作的。还有秀才甚至举人。三天时间,周围各县甚至太原都有人连夜赶来。

  这些秀才举人不是要入学,而是想听听李易的见解。毕竟这个人办着大明最大规模的义学。他们也静静的坐在人群中。

  初夏的风安静的吹拂,仿佛也想听听李易在讲些什么。

  李易徐缓清越的声音回荡在向阳大院:“各位同学,姑且让我这样称呼,同学同学,就是共同学习。我今天要说的,是我自己的想法、看法,而不是圣人学说。圣人的学说都在书本上呢,我说的还不如许多在座的说的好呢。”

  许多人发出善意的笑声。

  “我要说的第一件事,是人生识字糊涂始。有人说,不是人生识字忧患始吗?怎么改了?

  我想说:许多人不读书还好,一读书,反过来糊涂了。不读书的时候,还知道孝顺,还知道仁义,一读书,就只知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了。一心求官,做了官,蝇营狗苟,完全忘了书中教我们的道理。

  这样的读书人,完全是社会的蛀虫。

  大家都知道北宋大儒张横渠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自古以来,读书人都会背这几句,咱大明的读书人,天天做八股的,更会这几句。但是有几个做到了这几句呢?”

  有人举手问:“您做到了吗?”

  李易道:“没有!”

  大家都有些疑惑:你自己也做不到还说什么。

  李易接着道:“我自问自己做到了两个字,那就是:仁义。

  什么叫仁义?我的理解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身边做起。我自问对父母,对亲朋,对乡邻,对我的学生们,我做到了这两个字!”

  大家纷纷点头。

  李易道:“我在京师开了一家保险公司,其中有一种保单是四万五千两银子一份,这个保险单很抢手,转手就可以卖10万两以上的银子。”

  满场发出“哦”的一片惊呼。这些人头一次听说一个单子转手就是几万两银子的利润,这简直在说神话,都紧紧盯着李易。

  李易继续道:“一个京师的大富豪,家里开着毛皮作坊,雇佣的全是女童工,而且还糟蹋这些小女孩。这就是不仁义。我想不出对自己身边人都不好的人,会对别人好。我收缴了他的保险单。”

  “好!”不少人喝彩。

  李易道:“可是大家知道吗?他是京师崇德寺大善人,善款榜排第一的。”

  李易道:“我给咱大明各地的200名富豪开个会,他们每人在我开荒团管地辽东,各买了10万亩地。”

  众人又是一片惊呼:“10万亩地?!”

  李易道:“万岁爷封我做海外开荒使,有专司决断权。我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在辽东对自己的雇农敲骨吸髓,我就砍下他们的脑袋。

  别的地方我不管,也没权利管,大明的海外,凡我开荒团所在,我——就是规矩!”

  “好~”满场再一次喝彩!

  李易继续道:“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学员去了哪。他们去了辽东,要开400多个学堂,这些学堂名字就叫——仁义学堂!”

  有人举手说道:“少师大人,圣人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您的所作所为,一直在拿钱诱惑别人跟你合作,是不是有违圣人教诲?”

  李易道:“仓廪实而后知礼节,咱们都知道包公两袖清风,知道他的每年俸禄多少吗?要折合咱大明1万两银子。这样多的钱才能保证一个高官不贪。大家想想,每年给包公100两银子,养活一家吃饭都费劲儿,包公还能廉洁奉公吗?”

  大家都会心的笑了起来。

  李易道:“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学员到辽东,每人月薪2两银子,还给20亩地。家属去也给20亩地。他们在那不仅要教书,还要裁断5000人的是是非非。不给他们温饱的银子,难免不出来一个个小贪官啊。

  你们都觉得这些学员待遇好,你们也愿意去吗?”

  “愿意!”许多人喊道。

  李易道:“我们大明人口多,土地少。可是海外多的是富饶的土地。比如交趾,稻米一年三熟,那的人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挨饿。”

  交趾就是后世的越南,大明发兵八十万,正式把交趾并入了大明版图,可是万历年间,因为山高路远,大明放弃了海路,管理不便,居然又自立了。

  李易的下一个目标已经盯上了这个地方,一方面是他的富饶,另一方面有了这块地方,就可以直接窥视马六甲海峡,堵住西方源源不断进入太平洋的淘金部队。

  他现在的武力,和西方还有距离,需要一个发展的时间。

  “还有这样米粮仓一样的地方?”

  大家疑惑。

  李易道:“这样地方多的是。不过我们的学员,以后必须学习统一的教材,得到合格证后,才可以出去任教。我正式宣布,明年春,第二批500名学员继续到辽东,待遇不变!”

  满场轰然喝彩,叫好。

  李易继续道:“明年开始,海外别的地方,也会陆续需要我们的教师,来我们向阳义学吧,咱们一起,把海外的大明子民所在,变成仁义之帮。”

  场内更热烈的喝彩叫好。

  李易继续道:“凡是愿意成为我们学员的,一会儿就留下身份信息,我们明天排出学习次序,大家记好了,准时来入学就可以。不用辛苦的在外面等了。”

  听了李易的承诺,大家都放下了心,许多人纷纷到旁边登记。

  李易觉得,自己办的,其实也是一个讲习班,只要真正的把“仁义礼智信”这些精华文化传下去,摒弃糟粕,那中华民族必然会放出异彩。

  自古以来,最难的是,许多东西是糟粕,可是当时人人奉为至宝,并不觉得是糟粕。这些难题,偏偏对李易来说不难。比如:李易就知道裹脚肯定是糟粕。

  总算可以自己家人吃顿团圆饭了。

  李根、李笠、周氏、沈媛、李昌、李盛大家坐了一大桌。

  沈媛道:“易儿,你都瘦了,在家歇歇吧。”

  李易道:“我根本不累。都是大家在忙,我这是在长个头,娘。”

  周氏问道:“易儿啊,少师是多大的官?”

  李笠道:“咱大明最大官就是三公,三孤。少师就是三孤之一。现在大明没有三公,那李易就是大明最大的一个官,虽然是荣衔,山西巡抚见了李易,也要行礼的。”

  周氏惊得捂了嘴,想想又问道:“那易儿你说经常和万岁爷吃饭也是真的?”

  李易道:“也不是经常,七八天才一起吃顿饭,聊聊天,没什么。”

  李笠用筷子顶着太阳穴,他觉得在激动一点儿就受不了了。

  沈媛道:“现在咱大院没了土豆,都拉去做种子了,暂时也没了收入,易儿你赚的钱够贴补义学吗?”

  李易道:“孩儿到京师,争棋圣称号,就赢了恒运仓和恒运船行。应该价值百万两银子。”

  “啊~”几人都惊呼起来。李根道:“这恒运仓和恒运船行都是老大规模的生意,我早就听说了,不想现在是李家的了。”

  李易点头道:“李胜勇的保安公司也争气,怕也赚了几十万的银子。不过李胜义更厉害,打败了后金老罕王,在辽东只银子就得了超过200万两,东西还有百万两以上。更难得的是,居然给咱家抢了8万后金奴隶。”

  “我的天啊……”桌上几人听李易说银子进项都傻了眼。

  李根道:“我一辈子在外奔波,只以为自己生意做得不错,赚了几千两银子。现在听起来都是笑话。”

  李易道:“现在我买了大明水师封存的几百艘战舰和造船码头,成立了海运公司。不要看这个公司才起步,一年不过是赚十万八万的银子,以后这才是下金蛋的鸡呢。”

  一桌人都听得石化了。

  李根总算反应过来,急问道:“易儿,难不成你已经有了几百万的银子了?”

  李易摇头道:“爹,这些不过是周边生意。我们最赚钱的生意在京师。”

  李笠道:“就是那传说的保险公司和银行?”

  李易道:“是,那是股份公司,孩儿我占了一半股份,朝廷里的大臣占三分之一,剩下的是万岁爷的股份。这个公司现在给我们带来的利润已经过1000万两白银了。”

  “啪嚓”,周氏的饭碗掉在地上,惊道:“1000万?银子?”

  沈媛也急急的道:“那孩儿你是不是大明最有钱的人啊?”

  李易道:“现在不是。”

  沈媛道:“还有比你有钱的?”

  李易道:“当然,万岁就比我有钱。”

  李根拍了李易一下道:“百姓怎么能和万岁比?”

  沈媛道:“易儿以后带我回趟娘家,我要让他们看看我的儿子也有出息。当年我家那么落魄,家族里都不管我们。”

  李易道:“您别说,我进京买了一处豪宅,就是江南最大富豪之一,叫做沈足道的宅子。”

  沈媛道:“沈足道?那就是沈家这一代当家大爷的长子啊,比我大十岁左右,方脸重眉的?是我没出五服的哥哥。”

  李易笑道:“他如果知道您是我娘亲,还不巴巴的赶过来见您拉关系?怕不把家主一起拉过来见您吧?”

  沈媛道:“真的?”

  李易道:“他在我这里买了10万亩地,还申请了几样生意。以后求着咱家的地方多了呢。”

  沈媛乐得一下站了起来,想起自己能重新在家族扬眉吐气,不知道怎样表达了。终于哽咽起来道:“那易儿你托他照顾一下你姥爷沈一贯吧,也不知道你姥爷咋样了,这么多年了。”

  李易点头道:“我这次去辽东,就带信息给他,你放心,以后,沈家最被恭敬的就是姥爷了。商人都是唯利是图的。”

  李根道:“易儿你那么大生意,是任月在看管?”

  李易道:“任月负责整个后勤协调,这样大生意,任月还不适合。现在中华联邦保险公司的总裁,是您未来儿媳在掌管。”

  几人一听,立刻激动起来,纷纷打探这人是谁。

  李易道:“是兵部尚书崔景荣的女儿,叫做崔芸。模样、能力都没说的,不过得等您二老做主提亲呢。”

  李根道:“兵部尚书?我们怎么高攀得起?”

  李笠道:“哥您转不过弯来啊,他是二品高官不假,可现在李易是一品官啊。”

  李根不好意思的笑了。

继续阅读:第五十六章 李易参军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开荒团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