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得有理。”李易同意哈维的主张。
六品以下在他眼中级别很低,可是在平常百姓眼中还是高高在上。就比如七品县令,虽然被戏称芝麻官,但是除了没有外交权,其他财政司法所有大权一肩挑,百姓尊为县太爷。
哪怕是九品,放后世也是正科——县局局长级别,备受尊敬。刚入职就正科起步,已经可以羡煞人了,确实自己重视知识分子有些过头。
哈维见李易赞同,就继续提出自己想法:“我觉得陆军总院和医学院以后招医生和教师,可以根据医术和秘方价值来评定级别,九品起步,不能轻易订什么五品,有能力的以后每年可以晋级。”
这不就是个每年搞个职称评定嘛,当然可以有!李易夸奖道:“哈维,看来你不仅医术高明啊,事情想得也很周到。”
哈维得了夸奖脸泛红光,李胜信不高兴了,立刻唱反调:“司令,我是听明白了,哈维是要把陆军总院的医生也纳入大学考评,这样一来他手下管的官员可就多了去了,这个家伙动机不纯。”
“我……这……”哈维被揭穿了内心想法有些尴尬。
李易浑不在意:“陆军总院的优秀医生可以去医学院兼职任教,医学院将来毕业的学生可以去陆军总院就业当医生。只是哈维你不要忘了中医院,中医院里面的人才也可以进入医学院任职评衔,你做学院院长,一定要一碗水端平。”
哈维连忙点头道:“那是当然。不仅中医院,所有民间医生都可以凭医术和秘方进入医学院任职,就是考评这一关要把牢。”
伽利略插口道:“司令,不仅是医学院,其他学院聘用人员也应该一视同仁。还好,听说陈曦校长要回上海亲自坐镇,以后我们就可以少操不少心。”
伽利略当然明白陈曦是李易派出的代表,论和李易亲疏远近,他和哈维比不了。
李易道:“陈曦回上海做常务副校长,就是要给大家服好务,要给大学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
王蹇看向陈曦,有些弄不明白了:难道陈曦不是被夺权,而是真的另有任用?严格说陈曦是个能人,李易这是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陈曦这时也忽然发现:这个太平洋大学不是想象那样简单。老师不仅投入天量资金,还给了超级权限。看来自己好像不是被发配,而是老师要把自己这个开拓型人才放在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自己误会老师了。也对,让自己亲妹妹接手钢铁公司,不就是说明老师对自己姐妹信任有加吗?这样一想陈曦忽然心头乌云都散了。
周长兴在一边和阮成秀聊了许多,见阮成秀不计前嫌总算放下了悬着的一颗心。在商言商,阮成秀这次斩获的海外订单让他羡慕不已。总算见李易安排完大学事宜,立刻请示道:“司令,上海纺织积压了很多产品,咱们上海纺织还要继续扩大规模吗?”
“女工好招吗?”李易问道。
“好招。上海周围府县许多纺织厂倒闭,无数成手女工都来到上海,希望进我们厂子讨口饭吃。可是咱们岗位有限,实在是容纳不了这么多女工。您也知道,江南织户女人是家里顶梁柱,忽然没了收入,他们又没有地可耕种,许多家庭都要破产成为流民。这还亏得营口毛纺厂成立,从上海分流出不少女工,不然早就出问题了。”
李易当然知道上海纺织破坏了江南纺织业的原生态,可是为了让中国纺织走向世界舞台,这种阵痛无法避免。当年他开办了渔业公司,可是仅凭一个渔业公司,很显然不能解决陆续破产的小作坊工人就业问题。
李易思索了一下问阮成秀道:“阮厂长,从上海来的女工没有怨言吧?”
阮成秀闻言神色一黯,低声道:“和流落街头比,她们能有个工作就很好,谁还在乎什么故土难离?”
李易知道阮成秀想起自己身世,更知道他让原来安南无数家庭四分五裂给当地人带来的痛苦。如果说造孽,他这个孽可造大了。
但是安南人桀骜,几百年来一直谋划脱离中原统治,后世干脆彻底脱离出去弄出个南亚大国,弄出了不少麻烦。大明立国后对他们怀柔示好没用,刀砍斧杀也没用,除了快刀斩乱麻把当地人移民,李易也没有其他长治久安的好办法。
李易对大喜日子触动阮成秀伤心事有些歉意,不过有些事情必须问当事人,只好继续道:“阮厂长,这些人从上海到营口可以适应,如果到更远的地方,比如西域,能适应吗?”
阮成秀道:“司令,这些人没几个识字的,营口离上海多远他们不知道,更甭提西域了。去营口和去西域对他们又有什么区别?”
李易点了点头,对周长兴道:“周厂长,我们要在关西七卫那边建棉纺厂和毛纺厂,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分别由你和阮厂长这边出。”
周长兴愕然:“司令,关西七卫是不是叶尔羌人统治的地方?”
李易道:“算是吧,叶尔羌人只统治了一小片地区。”
周长兴道:“叶尔羌大军不是正在侵略咱们?咱们又怎么能去那边建工厂?”
李胜金咂舌道:“啧啧,我说老周啊,不是我说你,你该提高点儿觉悟了。叶尔羌大军在我大师兄眼里就是待宰羔羊,不不,我大师兄仁慈,不会宰了他们浪费劳动力。本来吧,大师兄想收拾他们嫌远,哪曾想他们自己送上门了,你连这都看不出来?”
“哦,对对对。”周长兴恍然,报纸上早就议论明白了,那些人不是开荒团对手。不过他还是担心,“司令,那个地方有草地有牛羊我知道。可是有棉花吗?”
“不仅有棉花,而且盛产棉花。你只需安排人带过去先进技术,不用操心其他。”
说不操心是不可能的。周长兴是个生意人,第一时间琢磨的是销路。他疑惑道:“我知道丝绸之路通到那边,可是咱们把棉花顺着丝绸之路运回来,是不是不划算啊?”
李易道:“不,我们的产品要顺着丝绸之路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