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何宗彦听了李易的八荣八耻没有当成笑谈,而是心中一凛,望向李易的目光更是复杂。暗道李易你可缺了大德了,这这是要从根上断了日本传承啊。
想到这何宗彦又暗自摇头:说李易缺德没用,在何宗彦心目中,李易哪有德这种东西。这人张口谈兵,闭口谈钱,亏得他只是个没入门的童生,真让他考中秀才什么的,就是读书人之耻。
只是李易这人对文化理解得通透,知道文化的终极作用。
何宗彦何等样人?那是一代达人,早参透了文化侵略的秘奥。
《左传》里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试想:说话或者著书立说,没有文采都流传不下去。一个民族没有文化传承能行吗?
看看历史上强极一时的匈奴,就因为没有自己的文字,最终湮没到历史长河中,来龙去脉都成了谜。
再看看蒙古,雄才伟略的成吉思汗第一时间搞出了自己文字,才让自己民族大放异彩。
何宗彦忽然悚然而惊:李易对他国无所不用其极,对大明真的就那么友好?大明经济濒临崩溃,李易就各处建立银行,大规模发放贷款。大明灾民遍地,李易就开荒移民,很快把这些社会不安定因素转运一空。
如今大明没了困顿的百姓,有了富余的土地,各地都在修堤造桥,民生工程纷纷上马,百姓们也有了来钱道,社会一片繁荣。就连他这个礼部尚书也满是宽慰,觉得仓廪实而后知礼节,盛世貌似已经来了。
只是大明盛世真的来了吗?
大明紧迫的工程是在修建,可是多是贷款,漕运税收都抵押给开荒团的银行了。各地地方政府也纷纷有样学样,押上自己最精华家当获得贷款。最开始贷来的款项还是救灾,后来是修路通商。
哪个官员不爱修路啊,不仅百姓可以得到工钱,还是面子工程好看好用,最重要的是可以上下其手,中饱私囊。
所以表面看大明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新时代,可是万一哪天开荒团要收贷,大明的繁荣就一。夜间打回原形。不不,绝不是打回原形,而是沙漠上的城堡,轰然崩溃,想收拾残局都没法收拾。可以说李易用钱扼住了大明的脖子。
有所予必有所求,李易付出这么多,求的是什么?
何宗彦忽然觉得发现了大明君臣百思不得其解的秘密:李易求的还是大明江山!
试想大明国祚二百余年,佞臣有很多,忠臣也不少。如果开荒团试图武力夺取大明江山,那就会天下大乱。
大明不比安南,李易可以靠掳掠人口清除土著。大明近两万万百姓往哪里挪?
大明和开荒团同宗同源,都是华夏后裔,李易也势必不能杀得人头滚滚,去恐吓天下百姓。
开荒团的军队很强大,可是那又怎样?百万大军需要驻守攻略的地方多了,能腾出手对付大明的军队有多少?
就算李易派出一旅偏师,攻无不取战无不胜,势如破竹拿下大明京师和许多城池,可是李易有那么多属下去统治地方吗?
到那时怀念旧国拥兵勤王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就算李易杀了京师的万历,杀了万历子孙也没用,朱家子孙数十万,大家随便拥趸一个做皇上就是了。
更何况李易执行的是一条鞭税法,这种税法已经施行过,证明在大明根本行不通。除非李易改变土地所有权,那就又是一场血雨腥风,天下世家大族地主绅士绝不会答应动他们的奶酪。
可是如今不同了,大明从李易这里借款无数,一旦还不上,人家收走你的各种税权和值钱家当,从容接手就天经地义,谁也不能说个不字。到最后,大明怕是要被用钱硬生生买走了。
何宗彦忽然觉得自己彻底看穿了李易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