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禄山宫中养作儿】②
蔚微蓝2019-07-20 23:113,186

  李隆基没听明白:“……我怎样了?”

  “你……”杨玉环立即抬头,一双眼圈已经红了,“你让我和杨家与边将搭上关系,就好像是……要把我们托付出去似的,反正我不喜欢,阿兄和姐姐们也就算了,你别想把我托付给别人!”

  李隆基忙揽住杨玉环,柔声笑道:“将军是这么跟你说的?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聊到了这里,她应该是故意这么说的,却不是我的意思。我就算想找人在我百年之后照顾你与杨家,也不会找一个远在边疆的胡将。我在的时候,你是他的义母,我不在的时候,那可就不一定了。”

  “你胡说些什么呢!”杨玉环嗔道。

  “好好好,我胡说,再也不敢了。”李隆基笑道,“所以……你们到底都聊了些什么?”

  得知杨玉环和三位国夫人要为安禄山办一场洗三礼,李隆基扶额大笑:“这是将军能想出来的,她可有年头没这样过了。好好办,需要什么尽管跟将军提,你们玩得开心,也要让将军尽兴,且万万不能让这见多识广的胡儿小瞧了去。”

  待到洗三礼这一日的时候,安禄山便被三位国夫人及一众娇媚可人的宫人们簇拥着推出来,直接按在了一处露天的汤泉池子里。池子被各式各样的金银财宝铺满了一层,迎着日头和潋滟水光,晃得人睁不开眼。

  杨玉环始终站在萧江沅身边,瞠目结舌地看着这硕大的架势,在安禄山好不容易裹着襁褓走到她面前跪下喊娘的时候,才回过神来,拿出手帕,仔细地给安禄山擦了擦脸上的水珠。

  “你们都别闹了,毕竟还是冬日呢。你快去屋子里换件衣服,别着凉了。那池子里的东西,我会让人帮你打捞出来,一件都不会少的。”

  杨玉环关心的神情,让一直嬉笑着的安禄山不由得一怔。

  安禄山原本以为,自己今日的任务,是接受笼络和哄京里的这群聒噪又势利的女人开心,也是博圣人欢心,却不想还有意外的惊喜。

  他不是第一次见到杨玉环了。从前,他只觉得杨玉环是圣人的女人,虽是人间绝色,却不敢多瞧几眼,故而直到此刻,他才看出,她与其他女子不大一样。她看着他的眼神,既没有他意料之中的嘲笑或鄙夷,也没有调笑与谄媚。她就这样定定地看着自己,像看着一个与她一样的人。他忽然意识到,她是真的关心他的身体,也是真心把他当成了她的……义子。

  他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样美丽善良,又清风朗月般单纯美好的小女子,大抵只有天下之主才配拥有吧。

  他愈发羡慕那高高在上的圣人了。

  这一日李隆基本也要前来观礼的,却临时有了变故,便只好派了萧江沅代他前去。

  萧江沅心里装着李隆基的事,便没有久留,在安禄山去更衣之后,就赶了回来。

  此时长生殿里,李隆基、李林甫、新任左相陈希烈、王鉷和杨钊等人都在,气氛凝重,都闷不作声。

  萧江沅不由一奇,招手让边令诚过来一问,便见边令诚在她掌心写了一个人的名字——王忠嗣。

  王忠嗣,初名王训,乃是殉国将领王海宾的遗孤,九岁起被李隆基养于宫中,赐名忠嗣,也算是萧江沅看着长大的孩子之一。成年之后的王忠嗣为人正直、英武稳重,于兵法上应对纵横,谋略过人,乃是李隆基寄予厚望的未来良将。

  他并没有让李隆基失望,开元中年入军之后果然屡立奇功,开元末年的时候,便已经是河东、朔方两镇节度使了,可谓大唐首屈一指的将星。在皇甫惟明遭到贬谪之后,他还接任了河西、陇右节度使,从此一身佩四将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皆归掌握,自大唐开国以来,从未有之。他还一度做到了塞外晏然,虏不敢入,从而加封左武卫大将军。

  难得的是,他善战而不好战,总觉得战争是如有必要方可为之,不能作为争名夺利的手段,更不能成为消耗士兵性命与国力的灾难,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是以防御为主,必要的时候才会在准备详尽的情况主动出击,基本上百战百胜。

  萧江沅虽对军事了解不多,却知道王忠嗣的想法才是正确的,只可惜被王忠嗣视如亲父一般的李隆基,并不这样认为。

  雪上加霜的是,与此同时,王忠嗣还面临着另一重威胁——其实这几年来,李林甫心里最忌惮的不是李适之和杨慎矜,甚至不是太子,而是这位出身忠勇之家又年富力强的常胜将军。

  在李林甫独霸朝堂之前,大唐宰相多出将入相。李林甫曾建议李隆基把边将逐渐由汉将换成番将,因为大唐尚未有胡人为相,以此来断绝出将入相之路,扫除可能威胁到他相位的一切。

  眼下大唐有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剑南和岭南共十镇,其中岭南之首还只是五府经略使,而其余九镇之首则皆为节度使。

  此前,李隆基让自己的儿子们遥领过节度使之位,皆不掌其政,不理兵权。如今九镇节度使,河东、朔方、河西、陇右四镇节度使为王忠嗣,平卢、范阳两镇节度使为安禄山,安西节度使为高丽人高仙芝,北庭节度使为张嵩,剑南节度使在去年还是章仇兼琼,便是之前杨钊的上司,通过杨钊之亲缘送礼给杨家,如今已是户部尚书兼任殿中监,此时则为鲜于仲通。番将们从无到有,已占了其中三分之一,未来如有机会,只会越占越多。

  李隆基之所以同意李林甫的这个建议,一则以胡治胡本身并不是个昏招,二则有些无奈,自从则天皇后执政时始,汉将不论个人素质还是行军打仗,便渐渐多不如胡人出身的将领了,开元时期虽有过好转,但终究不可挽回汉人逐渐重文轻武的大势。

  也因此,李隆基对王忠嗣才那般珍惜爱重。

  这在李林甫看来,无异于王忠嗣早晚会出将入相的信号。而一旦王忠嗣做了宰相,李林甫就必然没什么好果子吃了,因为王忠嗣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与太子一同长大的好兄弟。

  正如李隆基年纪越大,就越担心会有人推举太子而放弃他,李林甫也有着类似的不安。他已年近古稀,无论精力还是体能,都没法跟年轻一些的朝臣将领们相提并论。他的竞争力随着年岁的增长而逐步消减,他便只能靠着打压别人来巩固权位了,这让他好笑又不甘,更觉几分悲凉与无奈。

  纵然李林甫早就想对付王忠嗣,可王忠嗣战功赫赫,治军严整,从不贪污受贿,更未克扣军饷,李林甫这么多年实在找不出什么地方可以指摘,进而论罪。就算王忠嗣与李隆基观念不合,李隆基都尚未有什么表示,李林甫就更不会轻举妄动了。

  直到不久之前,机会终于来了。

  大唐西域有一城池曰石堡城,自天皇李治在位时开始,就被大唐和吐蕃来回争夺。自从开元十七年,此地被当时的朔方节度使一举攻下之后,便属于了大唐,直到十三年后的开元二十九年年底,才再度被吐蕃攻占。

  几年来,李隆基对此事一直深为憾恨,立志要在有生之年,把石堡城重新纳入大唐的领土。天宝六载,李隆基觉得时机和实力都成熟了,便给王忠嗣下了一道命令,让他准备夺取石堡城,却被他上奏拒绝了,理由是石堡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吐蕃又屯兵众多、防御坚固,大唐若贸然强攻,必要牺牲数万将士的性命,得不偿失,倒不如暂且与吐蕃相安无事,等吐蕃主动出城骚扰的时候再行反攻,如此不仅胜算更大,伤亡也会更少。

  李隆基不仅没有采纳王忠嗣的意见,还对此颇为不满。

  这石堡城对于李隆基来说,事关国家荣辱,他想打下这座城也不是一日两日的事了。他近年来确实愈发热衷边功,那也是因为他希望自己不仅文治兴江山,也能武功安天下。他以为王忠嗣相当于他真正的义子,应该理解他的想法,却不想王忠嗣竟然这样让他失望。

  就在这时,有一个将领贪功心切,主动请缨。李隆基大喜之余当即下令,让王忠嗣拨给那个将领数万兵马,同时全力配合出战。

  结果王忠嗣一再拖延,就是不肯用数万将士的性命去换取一个功勋,还因此被那个将领参了一本,说石堡城未能如期攻下,责任全在他。

  今日绊住李隆基没去陪伴杨玉环的变故,便是那个将领递上来的奏疏。

  李隆基龙颜大怒,才使得众臣不敢吭声。

  萧江沅若有所思地看了李林甫一眼,让边令诚附耳过来:“去请太子。”

  边令诚的表情告诉她:太子能来么?之前遇到大事的时候,太子可是连妻妾都舍了,王忠嗣尚且还不是亲兄弟呢。

  萧江沅声音极低:“你且去请,至于来与不来,那就是太子的事了。”

继续阅读:【第50章·石堡城外骨成堆】①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盛唐绝唱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