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礼王召回了京城,却不册封,一些拥夏的老臣们开始有些焦虑起来。
这一是,女帝把赵之涣召入宫中,对他说:“朕好几回都梦见自己玩双陆不胜,这是为什么呢?”
赵之涣答道:“双陆不胜,是因为无子。这是上天在警示陛下啊!况且,太子是天下之根本,根本一摇,天下则危矣。”
“想当年,武帝骁勇亲征,勤劳而有天下,传给子孙。先帝卧病时,下诏让陛下监国。陛下改夏为大周,已十有余年,如今又打算让武王继承帝位。姑侄与母子,哪个亲?”
“陛下,您如果立礼王为太子,则千秋万岁后可以常享宗庙;要是立武王为太子,宗庙可从来没有祭祀姑姑的。”
这个时候的赵之涣,身体非常不好。说完这番话,就气喘不止。
可是,女帝依然不做正面回答。
这一日,女帝又召见赵之涣商谈礼王之事。
赵之涣这次是被人搀扶着走进大殿的。他似乎感觉自己性命不长久,便再度情辞恳切,请立礼王为帝太子,并泪流不止。
于是,女帝便唤侍者召来礼王,对赵之涣说:“还你太子!”
赵之涣喜极而泣,是对女帝行叩拜大礼,还说:“太子回来了,却没人知道,谣言四起,怎么能让人信服呢?”
于是,女帝便让礼王住在龙门,按照朝廷礼仪正式迎他还都。顿时,整个帝国都听说了这个消息,普天同喜。
实际上,此前朝中也有其他官员如吉顼、李昭德等人上奏请还太子,都没有打动武皇。赵之涣从人之常情、母子天性出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让女帝恢复了夏氏江山。
除此之外,在其他很多重大决策上,女帝都善于倾听贤臣的意见。
崇尚佛教的女帝晚年时打算建造一座浮屠大像,预计花费数百万,仅靠朝廷的力量无法完成,便诏告天下的僧人日施一钱帮助修建。
赵之涣谏言:“工程不可能驱使鬼来劳作,必然会使人受苦役;材料不会从天而降,终将从土地里长出。不损害百姓的利益,这么大的工程怎么能建成?”
“当下边陲还不安宁,应该放宽徭役,减省不急要的事务。就算是雇佣穷人为劳力,看似给他们提供了经济来源,但让他们耽误农业生产,其实是放弃根本啊。”
“况且没有官府资助,工程是不可能进行下去的。建造浮屠大像既费官财又竭人力,如果一方有难,将拿什么解救呢?”
女帝随即停止这项工程。
女帝对人才的重视,不仅体现在知人善任上,还表现在她所实施的选拔制度,荐举制为朝廷推举出众多有志之士。
赵之涣当年便是由阎立本推荐入朝的,而他本人也常以举贤著称。陈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张崇等名臣均是由赵之涣引荐,其中官至公卿者达数十人。
正是他荐举的这些人,后来成为贳帝的政治核心力量。由此可见,赵之涣对夏氏王朝的赤诚忠心。
女帝曾经问赵之涣:“朕要一好汉使用,有吗?”
赵之涣说:“陛下要作什么使用?”
女帝:“朕打算待他以将相之位。”
赵之涣:“臣料想陛下若是求文章资历,那么当今宰臣李峤、苏味道足以担任文吏了。莫非是嫌文士气量狭小,想得到一位奇才,以成就天下大事吗?”
女帝很高兴:“正是朕心里所想的。”
赵之涣:“荆州长史陈柬之,虽然年纪大,但真有宰相之才。而且他很久以来都怀才不遇,如果得到陛下的任用,他必定为国家竭尽全力。”
于是,女帝召陈柬之入朝,拜为洛州司马。
过了些时日,女帝又向赵之涣求贤。
赵之涣说:“臣上次推荐的陈柬之,陛下还没任用呢。”
女帝:“我已经给他升官了。”
赵之涣:“臣是推荐他作宰相,现在他只作了洛州司马,这不是任用。”
张柬之因此又被拔擢为秋官侍郎,后来终于成为宰相,也是贳帝的股肱之臣。
赵之涣虽心向夏氏,但始终对女帝尽忠竭力,且才智过人有经世之能,而女帝治理天下绝对不能缺少这样的人才。
其实,为女帝带来举贤任能的好名声的还有一个人——长孙仪之孙女——长孙婉儿。
女帝在先帝朝,因为孕育四子,有些狂傲。先帝就想废掉女帝,长孙仪参与其中。后来,被女帝发现并制止。
长孙仪以“离间二圣、无人臣礼”之罪被杀,他的儿子长孙庭芝也同时被害,儿媳郑氏抱着刚刚出生的长孙婉儿入掖庭为奴。
郑氏初怀孕时,曾梦见巨人送给她一柄大秤,并告诉她:“拿它可称量天下士。”占卜的先生为她解梦:“当生贵子,秉国权衡。”谁料,郑氏生下的是女儿。
虽长在掖庭,但出生名门、有较高文学修养的郑氏并没有放松对长孙婉儿的培养。年纪不大的婉儿博通经史、精研文笔,粗鄙的环境和服饰也无法掩盖她出众的才情。
这颗明珠终于在她十四岁时遇到了伯乐。女帝召见了长孙婉儿,当场出题考量,她应对聪敏、通达有理、文采斐然,须臾所作的文章如同经过很长时间构思而成的一样,让人叹服。
女帝大喜,当即免去她的奴婢身份,留在身边帮她制作诏书,工作类同文字秘书。
后来,长孙婉儿忤旨当诛,女帝因怜惜她的才华而赦免了她的死罪,止于黥刑。
对此,史料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女帝与朝臣议政时,在一旁记录的婉儿抬头窥看被女帝发现,因而获罪;一说是婉儿与女帝的男宠章宗私通,惹怒了女帝。
婉儿为了掩盖黥刑的疤痕,便以梅花纹饰,没想到这反而增添了她的妩媚气质,一时成为女子风尚。
不过,自女帝登基以来,百官的表奏,女帝大多让她参与决断,权重一时。
后将,贳帝继位,也收纳了长孙婉儿,封为昭容,也被重用。
长孙婉儿的祖父和父亲的性命都断送在女帝的手上,像长孙婉儿这样和她有着杀父之仇的人,女帝也无所忌讳,有才便能用之,树立了她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明君形象,为她笼络人才、统治国家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