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趁着天还没黑,青扬下了山。他并不知道,此时的家里,小春儿正在开展她谋划已久的计划。
她观察了许久,只有一个时候最有可能调包,就是换衣服的时候,贺三婶子极爱干净,她每次从地里回来,都会把脏掉的衣服换下来,然后穿上那件平日在家穿的青色旧衣衫。
所以小春儿今日,趁着母亲午后去了地里,专门将那件青色的衫子叠了起来,放进了自己屋里。
到了快要做晚饭的时候,贺三婶子终于挎着竹篮回来了。
她一进门就进了里屋,关上门不久,忽然说起话来:“小春儿,你可有看见娘的衣服?”
小春儿一脸不以为意:“那件青色的衫子吗?我看见上面破了个洞,拿进屋缝了,在我床上哩!”
贺三婶子一脸无语:“你什么时候变这么勤快了?还知道缝补衣服了?”
小春儿哼了一声:“人家本来就心灵手巧。”
“快去帮娘拿过来。”贺三婶子又说了一句:“我这脱了衣服不方便。”
小春儿马上拒了:“你自个儿去拿吧,我在做饭呢,一手油。反正自家院子里,又没人看,怕啥。“
贺三婶子嘀咕了几句后,真是穿着里衣去了小春儿屋里。
一直躲在一旁偷窥的小春儿见状,马上飞奔到了母亲房中,在这换衣服的短短时间里,火速将早就准备好的替代品将外衫里系着的铜钥匙换了下来。这才悄悄溜了进去,重新进了厨房。
贺三婶子压根没觉得,只觉得今天小春儿特别古怪,不但缝补起了衣服,还破天荒地下厨做饭了,当真是懂事了。
贺三婶子夸了她几句:“如果天天都像今日这样便好了。”
小春儿站在凳子上大力地炒着锅里的菜,一堆红薯片儿都快翻烂了:“你不是让我学学兰初姐,多做家事吗?”
贺三婶子无语道:“我倒是经常说,可你有听吗?”
“现在听不就得了。”小春儿低声反驳了一句,手悄悄地抚了抚自己的袖笼,把那东西藏得更紧了一些。
“得了得了,一会儿掉油锅里去了,你去把院子里打扫打扫。”贺三婶子接过了她手里的铲子。
小春儿应了一声,飞快地逃了出去,她心跳如鼓,生怕再多一秒就会破功,她根本没去什么院子,一溜烟跑回了自己屋子,掏出那铜钥匙看了看,小心地藏在了自己的被褥下面。
她盘算着何时溜进去合适,现在自然是不行的,莫说娘随时会出来,就是哥哥也指不定多久会回来。
而且最大的困难是,那木箱可大了,小春儿感觉自己拖出来都费劲,所以一定得找个宽裕的时间才行啊。
娘天天都在家里,要说离开的时间,也就是每天出去干活的功夫,干脆就趁那时候,把银子偷出来吧!小春儿打定了主意,心里放松了许多。
小春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直到哥哥回来,哥哥回来的时候,她与娘已经吃过晚饭了。
青扬拿出油纸包着的麻辣的凉拌土豆片,唤起小春儿:“你二喜姐给你带的,说你肯定喜欢吃。”
油纸包一打开,那麻辣十分又带了点酸的香味就飘了过来,小春儿下意识地咽了一下口水。
可她现在心浮气躁的,所以就只是哦了一声接过了油纸包,完全没有往日的兴奋。
青扬觉得奇怪:“最近心情还不舒坦么?是不是还在想着小豆子的事情?”
小春儿没应声,兀自用手抓着土豆片往嘴里塞,她不知道咋说,小豆子的事情她是很难受,可是现在最紧要的还是山妮的妹妹……
青扬见她不吱声,一副难过的样子,马上摸了摸她的小脸:“行了,我最近在寻合适的私塾先生,让你跟着学上两年。”
小春儿愣了一下:“我又不是男孩子,我不要进私塾。”
青扬摇头:“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多懂得一些道理,多学一些东西,终是好事。你二喜姐也是这么说的。”
小春儿一听二喜姐说的,马上不吱声了,好一会儿才说:“到时看看吧。”
……
第二天一大早,青扬就与二喜一同回了集市,最近不论是医馆还是店铺,都忙碌得很,一时片刻也离不开人。
上次送到清溪县的第一批货逐渐有了反馈,随着天冷,这些麻麻辣辣的东西也很受欢迎,饭馆里当成佐餐小食卖,也赚了不少银子。所以它们也托陈家传回了话,说是还要多订一些。
最让二喜高兴的是,之前那一家欠了账的饭馆,这次不但把尾款全部补齐了,还另外订了大量的货品。说是在要在饭馆里专门弄一个出售外带的地方。
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商机,针对饭馆销售,只是渠道中极小的一部分,如果可以做成零售分销制,那就是事半功倍啊!到时候自己这店铺等于就是一个作坊总店,主要做东西就行了。
二喜似乎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在向自己招手了,自觉更有干劲了!
可是这样一来,店铺的人手明显不够了,毕竟要赶货,一天到晚都是忙的,一忙起来,就无法顾及铺面,来了客人也招呼不了,这也不是个事。
秋菊姐,自然是没空的,这段时日她都在医馆里,只是关门之后才来店铺里帮忙做事,不能指望她。
二喜计划着另外招一个人,她正准备去跟碧莲说,郑婶就说话了:“我倒是有个小姐妹,姓朱,人品还不错,人也泼辣爽利,就是那张嘴厉害了点。”
二喜笑了笑:“这都无所谓,我倒是喜欢心直口快的人,这样的人没什么心眼。”
是啊,厉害点好啊,特别是她们这样在外做生意的女子,太软弱不被人欺负死才怪了。
郑婶动作还是快,很快就将人带过来了,是一个年龄与她差不多,皮肤白净,胖乎乎的,一脸和善的笑。怎么也不能把她和泼辣两字联系在一起……
不过人不可貌相,二喜感觉也许她有自己还没看到的一面。
尽管是郑婶带来的人,二喜也不敢马虎,她笑嘻嘻地说:“我这铺子就这么一点大,没有具体的分工,都是哪里有事哪里去,眼睛亮,手勤快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