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台海血战(一)
诗人de心2018-08-14 11:453,120

  李成桂来大明,不但是得到了新的国号,还得到了一样至关重要的军事技术,那就是神火飞鸦的工艺。神火飞鸦是世界上最早的火箭炮,而朝鲜的崔茂宣仿制神火飞鸦,制造出来了神机箭,又名高丽火,并且和美室女王残留的熊神战车样本相结合,做出了神机箭战车。

  这个发明是划时代了,等于让火箭炮得到了一个移动的底座。但是明朝方面,特别是江南霹雳堂等一些列著名的军工企业,对这个发明是不屑一顾的。因为神机箭战车华而不实,和他的前身熊神战车一样,并不是所向无敌的。

  神机箭战车最大的致命弱点是造价,朝鲜国力本来就弱,全国的力量也才造出个位数的神机箭战车,这在大规模的战斗中根本无足轻重。神机箭战车和龟船一样,都是朝鲜王朝的超级昂贵兵种,任何一架被打烂,那都是巨大的损失。

  但是不明真相的朝鲜民众,还是对神机箭战车充满了崇拜,而对崔茂宣,更是称赞他为朝鲜火炮之父。但是这个说法以讹传讹,到了后来,干脆变成是崔茂宣发明了火药、火炮甚至是火箭炮,反而是大明帝国的人强行向朝鲜学习。从这个故事衍生出去,还催生出一本叫神机箭的书,不过大多数的人都认为神机箭是一本幻想著作。

  神火飞鸦的山寨版神机箭,让朝鲜成为除了大明之外的第二个拥有火箭炮的国家。而同样是大明盟友的东瀛,别说是火箭炮,连迫击炮基本上都没见过。但是东方的三个国度,没有注意到西方的变化。

  欧洲部分是金属风暴最先征服的区域,而对那里的改造,也是最早开始的。因为没有接收到禁魔令解除的通知,欧洲大部分的魔法没有得到恢复。但是金属风暴传授的火药工艺,到是让许多欧洲国家装备齐火枪和火炮的部队。

  在众多的欧洲国家之中,有七个国家接受金属风暴的改造最积极,同时对其他不服改造或者负隅顽抗的国家进行武力镇压。这七个国家成为金属风暴“以夷制夷”计划的一部分,而被净土联盟成为七大叛变国。

  除了镇压金属风暴占领区的反抗之外,七大叛变国还积极参与对东方未沦陷国度的围攻,而他们中的先锋部队尼德兰,已经将触手伸到了大明帝国的领域。

  尼德兰,也就是低地国,是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合集。这个国家以前要么是德国的附庸国,要么是法国的卫星国,反正一句话,就是给人当孙子的。但是当金属风暴摧毁了德国和法国的防线之后,尼德兰就脱颖而出了。

  七大叛变国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不属于净土联盟的十五个主要成员国之一。别看只是一个十五,在净土联盟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所有联盟的重大决策,联合军事行动,对某一个成员国的制裁,都是通过这十五国商讨决定的。另外在十五国当中,还有所谓的五大国,他们拥有的权利更加大,比如说什么一票否决权等等。不过五大国的地位一直都是在变化的,在十五国当中选择。

  净土联盟的成员国多达上百,谁都想当十五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有资格当选的。要成为十五国,首先必须是帝国,十五国,也就是十五大帝国。

  但是什么又是帝国呢?帝国是对领土非常辽阔,统治或支配民族众多,拥有极大的国际影响力的强大国家的通称。帝国一词并没有非常精准的科学定义,使用十分混乱。根据使用的场合与习惯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狭义的帝国一般仅指领土辽阔,统治民族众多,拥有持续传统的强大君主制政体国家。而且帝国称号的使用一般需要国际上普遍的认同。帝国的国家首脑一般为皇帝,汉语对于中国以外的帝国首脑也常使用音译(如奥古斯都、哈里发、苏丹、沙皇等)。这些国家常自称为帝国,或把帝国一词写入正式的国号(如大清帝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等)。限于帝国对领土规模、政体和国际影响力的要求,几乎所有狭义的帝国都出现在亚欧大陆。

  在东方,只有统治整个中国的君主才能合法地使用皇帝(大皇帝)这一称号,所以理论上只有中国的历代王朝才是帝国(最狭义)。藩属国及其他国家的君主只能被称为国王、王、酋、汗或使用音译。

  在欧洲,罗马帝国前期的国家首脑称元首(奥古斯都及凯撒,同时担任共和国的执政官),政体在形式上仍为共和制,但实际上已具备后来欧洲出现的各帝国的主要特点。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拥有皇帝这一称号的君主通常被视为罗马帝国的继承者,所以在同一时期内,理论上讲西欧至多只能有一个帝国存在,即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者(尽管这对于拜占庭帝国来说有些荒谬)。在中世纪,按照惯例要得到皇帝称号的君主一般要去罗马由教皇加冕,而这一头衔基本上被神圣罗马帝国(也就是德意志帝国)的君主所垄断。

  于是在东方和西方,最普遍被承认的大帝国有三个,那就是大明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另外,南亚和西亚也各存在一个帝国,只是帝国的形式和名字经常在变幻。尤其是中东,从最早的亚述、波斯到后来的阿拉伯,中东帝国的席位总是保留给那些强者的。

  广义上的帝国范围要宽泛很多,只要是统治或支配的地域广阔,在国际上或某一地区强盛一时的国家,就可以被称为帝国。通常这些国家只达到狭义上帝国的标准中的一点(领土广阔)或几点,而且不论政体是否为君主制。

  于是东瀛、不列颠、威尼斯等国家也成为了净土联盟的十五国之一。

  还有一些规模庞大但统一时间很短,通过短期的军事征服暂时建立起来的国家,如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时的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帝国),加洛林王朝的查理一世在位时的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也被称为帝国。

  于是法国、希腊也占据了十五国的名额之一。

  很多强大的(以及不那么强大的)新大陆原住民国家被后世历史学者称为帝国。比如说阿兹特克帝国、印加帝国。这些所谓的帝国其实与王国没有实质区别。甚至有些连王国也不算,还是落后的部落联盟。

  于是易洛魁、玛雅、汤加等成为新大陆的十五国代表之一。

  其他还有一些存在时间很短,疆域辽阔又没有一个正式的(或合理的)的国号的政权,常被以其创立者的名字命名为帝国。如阿提拉帝国、塞尔柱突厥帝国、帖木儿帝国(理论上属于西察合台汗国察合台汗国)。

  帝国与王国之间的区别在一般人看来不是特别明显,但它们之间大致的区分标准却是有的。帝国与王国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没有属国,并在一个文化区域内占支配地位。皇帝之间一般是不能互相承认的,并且当其中的一个皇帝向另一个皇帝称臣的时候,这个皇帝就必须去掉帝号,改称为王。

  净土联盟的十五大帝国都是有附属国的,其他不能成为帝国的成员国,就只好充当十五大帝国的附庸了。尼德兰就曾经是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兰克帝国的附庸,但是他不甘心,他要崛起。还有许多国家也想崛起,比如说夹在大明帝国和扶桑帝国之间的“大韩帝国”,当然那是在美室统治的时代,李成桂在金路力的全权授命之下,只是安心当好他的附属国国王。

  尼德兰的崛起,伴随着法兰克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苦难。在西方,尼德兰几乎控制了所有原先法兰克帝国的土地,并且因为航海事业的发达,率先组织起东方远征军,在南非、印度南部、中南半岛等地方,配合金属风暴帝国进行军事管制。

  在中南半岛上,大明帝国也有一个重要的附属国,那就是安南。但是尼德兰对大明的染指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安南上,还对大明的宝岛,也就是日月潭的所在地进行了侵占。整个过程,是在靖难之乱爆发中进行的,燕王根本没办法顾忌,而建文朝廷似乎对这件事听之任之。或者说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许胡之庸和尼德兰根本就是一伙的。

  尼德兰以宝岛为基地,凭借他强大的海军,更是想将大明、朝鲜和东瀛三国的海上路线全部封闭起来。于是在禁魔令解除之后,三国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集结在东海的尼德兰舰队。没有制海权的帝国不是真正的帝国。

  但是戚红光曾经说过,去海上和敌人战斗,跟送死没区别。那是因为在航海技术还不发达的时候,不用敌人的舰船,大海本身汹涌的波涛就足够摧毁弱小的人类。

继续阅读:第202章 台海血战(二)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骑兵天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