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宫城门口,景夕峰带着一众侍卫站在门口等着远远行来的车队。景夕峰有一刻的恍惚,似乎好久没有这样的阵仗了,自从太后礼佛之后,宫中的大小事宜都交换到景夕峰这个君王的手中。他要管理朝政,也有管理宫中。自然没有那么多时间,所以宫中一切事宜向来都是从简的。不过眼下既然是太后回宫,该有的阵势自然还是要有的。
景夕峰就这么想了一会儿,车队已经近在眼前了。景夕峰上前,见车中下来一个衣着华丽,华发云鬓的夫人,俯身喊道:恭迎母后回宫。
何太后看了一眼眼前的这个君王,停顿了一下,似乎是想努力透过他看到什么其他人的影子似的。但是最终她还是放弃了。只是微微颔首道:君上起来吧,如今您已是这大万国中的九五之尊,哀家不过是个常伴青灯古佛的老人罢了。您这一拜哀家受不起。
景夕峰的身形滞了一下,也没有再顺着这段话说下去,他直起身子说道:这几年静心殿,朕一直都有命人打扫,随时等候母后回宫。眼下母后这一路回来想来也是辛苦了,不如先回殿中歇息吧。
何太后由嬷嬷搀着向宫墙内走着,边走边说:不了,我不累。原本是每日礼佛诵经,哀家以为自己再见这故地可以心如止水,不过眼下看来,倒还是有些触景生情罢了。哀家想去太子殿看看,不知君上可能准许?
景夕峰见何太后这般说辞,自然是恭敬有加的说道:这宫中自然是母后的家,母后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无需经过朕的同意。
何太后看着景夕峰半晌,点点头说道:即使如此,不知君上可有空,陪我一同重游一番。
他们二人带着几个侍卫和侍女便走到了太子殿前。日光散在外殿门之上,将上面原本的金漆照的愈发的亮眼了些。可惜再亮眼又有什么用。何太后亲手推开殿门,久无人居住的太子殿失了生气,那种颓败的气氛总是不由自主的散发了出来。
何太后一步一步走进去,看看前方左手边的凉亭,她还记得她的峰儿曾在亭中为自己沏茶。还有右前方的假山,假山旁原本有个小的人工湖泊,眼下太久没有注水,已经干涸了。何太后的眼前似乎还浮现出景日峰在湖边钓鱼的画面。
何太后再往里走,走到殿内。屋内的摆设还是一如当年景日峰在的时候一般,何太后将手在桌上轻轻一抹,桌上没有一点灰尘。仿佛还有人住在这里一般。
何太后抬眼看向殿内的书桌,似乎还在期盼着她的峰儿坐在书桌前拿着一本书,看着她笑着说一句:母后,你来了怎么也不说一声,我好出来迎你呀。
可惜书桌前空荡荡,根本不会有人再笑着对她说这句话了。
何太后的眼神中无限的慈爱和缱绻。但是这些美好的情绪都在这空空荡荡的大殿中逐渐冷淡了下去。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景夕峰一直沉默的陪在何太后身侧,看着她触景生情,看着她沉溺在回忆中,直到最后慢慢从回忆中清醒过来。
何太后拿起以前景日峰常用的一个瓷杯在手中来回摩挲,边开口说道:以往你兄长若是见我来了,总是高兴的不得了。每次我来见你们俩,给你们带了自己做的糕点。你们俩总能吃个干干净净。若是吃急了,他就拿着这个杯子倒水喝。也不知怎地,他就是爱这个瓷杯。总也舍不得换。
何太后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如今这瓷杯还在,他却……
母后,兄长若是在天有灵,也会希望您过的舒心愉快。景夕峰轻声说道。
何太后放下手中的瓷杯,又有些不舍得。她仔细的将瓷杯用丝帕包裹起来递给身边的嬷嬷说道:这个瓷杯带回精心殿吧,以前峰儿那样宝贝,肯定看不得它落灰的。
嬷嬷应了声,好生收着瓷杯。
何太后兀自将整个太子殿都逛了一圈,自打进了太子殿,她的身上就一直散发着一种母爱的气息。直到走出太子殿的那一刻。景夕峰几乎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何太后身上的气质发生了变化,变成一种阴冷而死沉的气息。
景夕峰一路将何太后送回到静心殿,直到这时何太后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正眼瞧了景夕峰一眼,她柔声说道:这几年将你一个人留在这深宫皇城之中,还要管理那么多繁重的事宜,真是辛苦你了。
景夕峰也看着何太后,眼神平静而坚定:这是我应该做的,无论是为了什么,既然我选了这条路,就一定会走下去。
何太后眼神闪了闪,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过了半晌她开口说道:哀家这次回来大抵是要待上一段时日了,若是给你添麻烦了,你多担待些。
景夕峰闻言,有些惶恐的模样,躬身说道:母后这是哪儿的话,母后是大万太后,皇宫就是您的家。我是您的儿子,之前您去大昭寺礼佛,儿臣还要管理国事,无法侍奉左右。如今母后回来了,就是给儿臣孝敬您的机会,又怎么能说是麻烦。
何太后看着景夕峰这幅恭敬顺从的模样,倒是有些感动的说道:看来当初峰儿的确没有看错你,从今日这些细节哀家也看出你是真心没有忘记你的兄长,知道这点,哀家就放心了。如今见大万风调雨顺,国力日渐强盛,你自然是功不可没,相信峰儿也会感到欣慰的。
何太后说罢神情明显有些困倦,大抵是年纪大了,经过这么久的长途奔波,风尘仆仆的赶回来却又强撑着去太子殿重游了一番。现在有些撑不了。
景夕峰见状赶忙将人将何太后送回殿中好生歇息。
待这些事情都办妥了,景夕峰才从何太后的静心殿中出来,他站在殿外回望了殿内一眼。
那一眼很复杂,有愧疚,有猜疑,还有些他自己都说不清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