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曼灵好笑的拉走了喋喋不休抱怨着宋玉华不愿与她亲近的黎依晴,“都是大人了,还作出这么一副小孩子模样,我看着都怪难为情的。”
“先前在家里的时候,又不是没有抵足而眠过,你忘了,我的那张大拔步床还能放下三个人呢,去年元宵的时候,咱们玩累了,就都在我床上歇了。”黎依晴说着都伤心了,“难道是玉华嫌弃我了?”
“又混说了,玉华嫌弃谁也不会嫌弃你,你又不是不知道她多喜欢你。”杜曼灵好笑地推了她一把。
黎依晴嘟着嘴抱怨了一句,“哪有,她现在明明更喜欢她那个丫鬟兰衿,去哪儿都带着。”
杜曼灵简直要被黎依晴笑死了,“你也好意思和她计较,真是有脸面。”
“她最耐不得热,你睡相又不好,东横西躺的,你和她睡一处,必定扰恼她,何必呢。”杜曼灵的劝解终于起了点作用,黎依晴不再嘟着嘴念念叨叨了,“这几日闷热的厉害,要是下场雨就好了,我怕她再中暑。”
杜曼灵说着话才注意到自己的团扇撂在宋玉华房里,便让黎依晴先回房,自己折回去取扇子。
黎依晴忙示意自己的丫鬟把灯笼递过去,“妮儿打着灯笼,别让你们姑娘绊跤。”
杜曼灵却不需妮儿接灯笼,“我折回去可用不了多少路程,还是你打着灯笼吧,主仆一对性 子冒失,我还不放心呢,我回来时再找香儿拿一盏灯笼就是了。”
黎依晴转头看向自己的丫鬟小虎,“看吧,都是因为你,连带我也受埋汰。”
小虎抿嘴一笑,并不答言。
杜曼灵告别黎依晴之后,没走几步便回到宋玉华的院子,因小院里种着不少花木,伴着野趣,就连小径都是以碎石铺就的,因此到了夜间,行人都是通过左右长廊进院。
“你就在这里等我吧,我一会就出来。”杜曼灵示意妮儿,“反正一路长廊都点着灯笼,倒也清楚。”
妮儿闻言便乖巧的立在原地。
杜曼灵自长廊一路行来,却见香儿并兰衿从房中 出来便叽叽咕咕说话,倒像是 咬 耳朵,又像是在争辩着什么,不知为何,一向文静的她竟起来玩闹的心思,她猫着腰躲在偏厢的窗下,着意要吓她们一吓。
“姑娘在等六皇子嘛,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兰衿这话却让她楞在那里,她记得六皇子第一次出现时,是在黎家的马场,那时她就看出两个人的不愉快,没想到两人真的另有内情。
后面两个丫鬟拌嘴她一句都没听清,脑海里盘旋着有关六皇子的各项信息,他是皇子之中后起之秀,陈嫔所出,舅父是陈太常,近一年追随蜀王,在朝堂上渐渐崭露头角。
等两个丫鬟渐渐走远之后,她慢慢站起身捏 了 捏发麻的腿,朝亮着灯光的宋玉华的房间走去。
“你今天怎么这么快?”她还未走近,就听见她的挚友,以那样娇甜的带着些许黏意声音撒娇。
“就算没有大姑娘的召唤,小的也打算今日来给您请安的,不想正巧大姑娘召唤,赶了个巧。”她记得六皇子与七皇子都未行冠礼,但房间里说话的男人声音没有一丝一毫不稳重的少年气,沉稳有力,他疼宠又亲昵的语调与宋玉华交 谈。
“怪不得来的这么快,”宋玉华又道,“你这几日很忙吗?看起来倒像是瘦了些。”
“瘦了吗?”六皇子柔声回答道:“我倒是没注意,二哥说西南最近有些不安分,要我去练兵来着。”
宋玉华嘻嘻笑了几声,“怪不得我闻到了一身臭汗,原来是下了校场没洗澡就来了。”显而易见的嫌弃,就连藏在门外的杜曼灵都听得出来,更别提韩冉了。
他有些慌张的抬起胳膊嗅了嗅,“味道真的很浓吗?我来之前明明沐浴换衣,怎么还会有汗味?”
宋玉华得意的欣赏着韩冉皱着鼻子四处闻嗅的样子,咯咯笑起来,笑声清脆悦耳。韩冉回过神来,知道她诓了自己,“好吧,几日不见,连骗人都学会了。”他佯怒着要上前去捉宋玉华,宋玉华却闪身躲在屏风后面,“这可不能怪我,是你太傻了。”
慌乱间,连被桌脚绊的掉下来的软底绣鞋也顾不得了,金鸡独立探出头来朝韩冉扮鬼脸,“是你太笨啦。”
韩冉却不陪她继续闹,反而坐在桌前,他注意到桌上放置着的《鸳鸯弄》,“这就是你们改出来的本子?”
宋玉华单脚跳着回到桌前坐定,“这可是我们的心血之作,你可不能等闲视之哟。”
韩冉随手翻了翻,了解大概剧情之后,一面弯腰替她穿鞋,一面轻笑道:“看来你们很懂行嘛,知道该从什么地方下笔改写,文风也颇肖似小魏公子,这样以他的名义刊刻,还挺像模样的。”
“那是自然,是曼灵笔录的,她对小魏公子的文风敬仰不已,因此执笔时都尽量往他那里靠呢。”
门口的杜曼灵因宋玉华的提及自己的名字神色复杂。
“你倒是不揽工,”他顿住手上的动作,“”
晶莹玉足被他握在手里,因为练兵的缘故,他被晒成了麦色肌肤,肤色对比煞是鲜明,烛影摇动,细长丹凤眼里笑意竟还伴随着暧昧的风情,宋玉华有些害羞的转过脸,咳嗽一声掩住羞意,“我们商量了,决定以弄鸳鸯续书的名义刊刻,我们不能藏在别人后面,既侮辱了小魏公子,也侮辱了我们自己。”
“其实这主要是曼灵的意思,要不是她提醒,我压根都想不到这一点。”她因为愧意而吐了吐舌头,“她在这一点比我看的远。”
韩冉眼角似有若无的瞟了瞟门口,脸上笑意未变,帮她套好绣鞋之后,仰首轻道“好,都按你说的来。”
“那我们什么时候能去戏园子看戏?”
“七夕的时候怎么样?”韩冉眼神里还是化不开的情意,“排演这个戏正好也应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