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坚走后,江果一人在球场坐了许久。石坚给他讲述了整件事的过程,大致与江果了解的相同。石坚在实验的关键环节遇到了瓶颈,安如发表论文的时间迫在眉睫,他才在侥幸心理的怂恿下,抄袭了国外的论文数据。事发后,他很害怕,第一时间躲了起来。他担心被处分,身败名裂,毁掉前程。
当他知道安如为了保护他,始终没有说出这个数据是石坚提供的,一个人承担了所有抄袭的骂名。无辜的安如对待朋友这份情义和信任,让石坚万分愧疚,他做了激烈的心理斗争之后,终于选择站出来,不再躲藏。公布了一切之后,石坚反倒轻松了,泰然等待所有的惩罚,承担应得的后果。
对于,这个神秘的举报人,石坚说其实一点也不神秘,一定是利益相关的人,举报了安如,谁能获利,那十有八九就是他了。虽然不能完全确定是谁,但跑不出候选人资格名单上的那几个人。石坚不想追查这件事,人家举报真实,又不是造谣,知道又能怎么样?只能徒增烦恼和仇恨。
选择了认错,就踏踏实实改正,其他都不重要了。江果很理解石坚的说法,石坚迈出曝光自己这一步,实际上已经走出了错误的笼罩。以石坚的上进和努力,他很快就会重新站到阳光普照的山峰之巅。这一点,江果深知。
江果独坐夜色之中,想起了很多往事,也憧憬了一番未来,似乎跟自己的关系越来越小,这个美好的前方,和自己也越来越远。
是该放手的时候了,有的事,可能需要一个了结了。
接下来的一周,江果都处在一个恍惚的状态。游弋很多次跟他说话,他都没有反应。
“你这是准备提前冬眠吗?”游弋疑虑重重。
“差不多吧!”江果随意地答道。
“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失恋了呢!”游弋对江果的状态很迷茫。
“从没恋上,谈何失恋。”江果自嘲道。
“那你到底怎么了?”游弋盯着江果。
“可能累了吧。”江果笑了笑说。
“那就睡个两天两夜,就满血复活了。”游弋很有经验。
游弋说的累,并不是江果说的累,他说的是身累,江果却是心累。身累可以休息,心累却需要放下。
江果想放下执念,他的执念有学业、有爱情、有友情、有师生情。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挫折面前,他放弃很多,但唯独没有放下心里的执念。
这一周,安如只是偶尔联系一下江果,内容也多是与石坚有关,大致内容都是在帮助石坚在各个方面恢复和振作起来。江果默默地放下手机,知道安如不帮助石坚,一定不会安心的。其实帮助石坚的过程,也是帮助她自己的过程。
这一场事件,完全打乱了她的计划,还给她增加更大的阻碍和艰难。还好,她早已振奋了起来,斗志昂扬地重新战斗。石坚由于问题的严重,陷入难以翻盘的境地,斗志全无。安如想法设法把他拉出苦海,早日游到成功的彼岸。
曾经,安如亦如此对待过江果。江果很听话,安如的建议,他都会采纳。接受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是一码事。做了,能不能做到,又是一码事。当初,考研的事,安如劝江果考T大的研究生,大概用了半天时间,就化解了江果的抵死的决心。并不是安如多么会开导人,而是她占在道理的高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劝你走上光明之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会拒绝。尤其是江果,他怎么会拒绝安如呢?
石坚,他当然更不会拒绝安如。能与安如在一起,可能是他现在最大的安慰和幸福。安如几乎每天陪在石坚身旁,和他商量新的实验项目,或是重启那个并没有成功的项目。
安如去找教授,希望得到方向的指引。教授对安如的想法很赞赏,并告诉她,上一次,教授把她给石坚求情的事,给校委会做了汇报。大家很受感动,在当下的时代,能做到舍弃自己而成全保护别人,这个品质值得敬佩,与众多的自私的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也是最终学校并没有开除石坚的重要原因,在安如和石坚身上,他们看到了年轻人难得的闪光之处。这也证明,这两个学生,只是一时走错了路,给他们好的教导,还是完全有机会成为德才兼备的好学生的。
教授建议安如开启一个新的项目,全新的开始,有助于安如重新塑造形象。那个项目,即便能够成功,作为一个有污点的项目,难免会被大家翻出旧账,期刊和学校方面也会更加谨慎,审核和发表都难上加难。而且,对于安如和石坚的个人来说,会引起大家旧事重提,本来遗忘的错误,也会被再度议论,他俩无疑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网络时代,想彻底洗刷掉过去的污点,几乎是不可能的。教授让他们淡化出公众的视线,踏踏实实地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把事做好。
教授给安如说明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她现在抓紧做个项目,出个论文,还有机会赶上公派留学的评选。
安如跟教授申请重启那个项目,她想要在哪跌倒在哪爬起来,不想一辈子生活在这件事的阴影中。只有攻克了这个实验,才能证明她和石坚是有能力做到的,只是一时心急犯错,他们不乞求大家的原谅,只为能战胜失败的心魔。
教授认为这是一个自讨苦吃,费力不讨好的做法,把宝贵的时间用在执拗和置气上,是万不可取的。年轻时候,切不可把精力用在和自己较劲上,不仅会影响前程,还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容易造成性格上的偏执,从而在事业上生活上产生长久的影响。
江果听说这件事的时候问安如:这位教授是学心理学的吧?
安如说:好的老师都是心理学高手。
安如听了教授的话,回去反思了一番,辗转反侧一晚上。她第二天拉上石坚一同找到教授。再次请求教授帮助重启那个实验。
教授被他俩的执着触动了,终于答应试一试,但是不保证学校会批准。
安如说:只要教授帮忙,没有成不了的事。
石坚说:对啊,教授,我还没有机会当面向您感谢,多谢您帮我争取到了留校察看,不然我现在已经成为社会上的无业青年了。
教授说:不用感谢,我只是把你们的话和所作所为传达给了校领导们,是学校给了你机会,所以你更要珍惜机会,才能对得起自己的惨痛教训,对得起学校的良苦用心。
石坚说:教授,您说的对,我想要把这个实验做出来,也是为了给自己,给学校一个交待。就像安如说的,我们要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
教授说:唉!你们这是少年意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安如说:我们做好了迎接一切困难的准备,再难我们也要把这个实验拿下,失去再多也绝不后悔。
教授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着答应着他俩。他为这两个学生的固执感到可惜,却也为他们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感到欣慰。如果将来他俩顺利成为科研工作者,这种固执而不服输的态度,会为他们的成功奠定最重要的基础。
教授庆幸他为了石坚的处分在会议上争论得面红耳赤,他不惜得罪领导,也要为这个学生争取一次机会。校领导在舆论的压力下无法护短,教授说是好学生我就要护。最终,教授的观念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其中就包括主管这方面的刀副校长。
现在证明,教授做对了。事实上,教授是希望安如和石坚重启这个实验的。但如果由教授提出来,两个学生被动接受是一种工作态度,而他俩主动提出来,又受到阻挠,定会全心全力拼出一个成功的。只要这个实验在安如和石坚的手中完成,那么学校对他俩的印象也会改观和转变,对于石坚的处分撤销和两人的公派留学,都会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看来,教授不仅是个好老师,更是一个顶尖的心理学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