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王朗顿了顿说,其实你们还没想到,这时候邓九公的那个邓氏皇后,其实现在也已经是太皇太后了,毕竟她的皇孙继承了皇位之后,她还活着,自然就成了太皇太后了,紧接着郝清笑着说,要说这个邓九公有本事,但是按照之前这个雷武王国定的规矩来说,邓九公其实是没什么机会的。
但是这个邓皇后,因为这个干孙子的事情,犯了一个惊天的大错误,让邓九公有机会上台了。这时候,邓婵玉笑着说,也是因为这个事情,我的家族整整一千年里都在东躲西藏,怕被人嗯追杀,也就是最近两百年左右,对这些陈芝麻烂谷子事情没人追究了,我们才真正重新出来,而且因为贤明大帝的后人,也明确表示对当年的事情既往不咎了,我们才能真正的恢复正常生活,不过现在我们家族的人想进入王国的核心机构还是不行,
只能说是不限制我们的人身自由,不让我们被人追杀了,但是我们祖先当过皇帝的事情,一定要抹去,基本上现在的历史教材里是看不到我们祖先的功绩和上台办法的。
这时候,昌华说,老师,这当年的邓九公是用的什么办法上来的呢,王朗这时候也说,不错啊,按照咱们王国当年军中十六卫所的战斗力和战术能力,邓九公除非能在一宿的功夫组织起三百万人的军队,要不然根本不能打赢这样的对手,按照咱们王国古代的规定,军队分禁卫军和普通的地方军,禁卫军是战斗力最强的存在,其中一半的禁卫军在首都,其他的分散驻扎在各地,如果中央有叛乱,各地的禁卫军可以马上集中,集合到首都平息叛乱,如果各地有人闹事,中央可以马上集中禁卫军出动平息这些地方的内乱,各地的地方军战斗力比较差,好的士兵全部都抽调给禁卫军了,各地的地方军,多半都是从事生产,后勤保障,粮食运输这些工作,当然战斗力也不是没有,不过相比禁卫军就差了很多,这个规定一直到咱们王国的贤明大帝的时候,
才对整个王国的军队进行了深度的军制改革,现在来说,当年的邓九公肯定要早于贤明大帝的时候,就算是邓九公能集中全国三分之一的地方军,我看他也拿不下整个首都,而且会被中央和地方的禁卫军前后夹击,到时候肯定是大败,这个事情历史上还真有几次闹过,各种高明的战术手段都有人用过,不过三次战斗没有一次成功,最接近成功的那家,也是培养了三千多个刺客,专门刺杀各地的军政长官,然后放火让地方陷入内乱,最后趁机夺取整个王国的证券,不过他们在攻打皇宫的时候,刺杀皇城守备军的头目没有成功,城外的两支禁卫军这时候也没乱,被这些人前后夹击之后,这个刺客组织也就败了,
这时候,王朗说,这个是我知道的,早期的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案例,其他的事情我还真的不知道呢。这时候,郝清笑着说,那是因为邓九公的手段比这个还高明,手段可以说是阳谋,而且虽然被人识破了,但是有皇帝和太皇太后的支持,还真就被他给干成功了。
邓婵玉看着郝清说,郝清老师,真的知道当年的事情吧,看来这段历史要重见天日了,郝清笑着说,之前咱们王国虽然是把这段历史列为绝对机密的,但是现在早就解密了,而且也没人去看这段历史,现在都成了陈芝麻烂谷子事情了,根本没人来提及,所以我们现在是可以说出来的,
紧接着郝清这时候说,其实当时的邓九公用的办法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不过也是当时的皇帝和太皇太后给他的权利,这小子仗着是皇帝的发小,而且是太皇太后的干孙子,成天给皇帝弄好玩的东西,鼓动君王不早朝,自己开始批阅皇帝的奏章,只有特别重要的事情才去请示皇帝,而且总是赶在皇帝或者太皇太后玩的高兴的时候才去,最后皇帝直接让他去替皇帝批示奏章,处理政务,不过也遇到了一个麻烦事,
很多大臣因为这个事情,联名上书要弹劾邓九公,搞得皇帝很不高兴,问邓九公怎么办,这个邓九公笑着说,其实也是小事一件,现在就把整个朝廷六品以下的馆员任命交给他一个人决定,事情不就解决了么,皇帝和太皇太后对视了一眼,太厚笑着说,这些七八品的小馆到底有什么用,你要是愿意替皇帝和我们干这么琐碎的事情,那正好随了你,把江山交给你,我们很放心呢,随后邓九公又给皇帝和太皇太后找了很多好玩的东西,让他们天天在皇宫深处乐不思蜀,在皇宫外面,邓九公将自己的各种狐朋狗友,心腹亲信开始直接安插在军营和整个朝廷的六个部门之中,虽然安排的人很多,但是都是很小的馆员,所以不太引人注意,不过因为六品以下的馆员邓九公一个人说了就能算,导致很多的投机者都加入了邓九公这边,想在他这谋取一些一官半职,在这个时候,邓九公就从一个丞相开始有人称呼他千岁了,虽然朝廷里的一些阁老级别的人物依然在反对他,不过势力已经大不如前,邓九公往皇帝这投递的晋升馆员的奏章里,很多都是他这边的人物,就算是皇帝只批准了一部分,他的人也是晋升的最多,到后来的时候导致很多人改换门庭,加入到邓九公这边,而对于改换到他这边的人,
邓九公在晋升的奏章里大肆吹捧他们都是之前阁老的人,给他们晋升彰显自己的大公无私,当时的皇帝居然还真的吃一套,将这些人都大规模的晋升,不过这也导致了一些阁老的坚决反对,不过这样一来,皇帝认为是阁老们嫉贤妒能,连自己手下的人都容不得,毕竟谁之前跟谁站一个队伍,皇帝还是知道的,至于近期叛变的事情,皇帝则不知情,随后皇帝一气之下,罢免了一些高层的管制,直接导致了能跟邓九公制衡的一个阁老和首府集团的分裂,
顿了顿,郝清接着说,到了这一步的时候,整个朝廷上基本上都要看邓九公的脸色行事了,他本身已经是丞相兼尚书令,这个尚书令是古代的百官之首,并且直接任命朝廷里六品以下的馆员,到这个时候,朝廷里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其实邓九公到这个时候,已经是尾大不掉了,不过这时候皇帝其实还有机会,不过这时候的皇帝依然是昏招迭出,在朝廷上邓九公直接要求继续替皇帝分忧,将除了王公贵族任命的特权还保留在皇帝自己手里之外,整个朝廷里二品以下馆员的任命全部都交给他邓九公负责,
结果这时候皇帝已经被他送的美酒给喝高了,昏睡之中将自己的玉玺盖在了邓九公送来的圣旨上,其实这时候的圣旨都是邓九公给皇帝拟定好的,按照邓九公的话说,江山他替皇帝治理,皇帝只要当一个甩手掌柜就行了,皇帝只要愿意,可以吃喝玩乐一辈子,天天快活似神仙,当时的皇帝确实是很高兴,直接盖了章、。这个圣旨颁发的当天,一个地方官,
借着觐见皇帝的机会,直接当面诉说了邓九公此举的种种弊病,说是现在的雷武王国,天下百姓只知道有邓九公,不知道有皇上,恳请皇帝趁着还有机会,自己批阅奏章,重新夺回大权,这时候邓九公直接走了过来,笑着说,皇帝想自己批阅奏章没问题,直接将最近几年积累的奏章全给皇帝送了过来,好家伙,差点没把屋子给堆满了,皇帝一看这架势,转头对邓九公说,贤弟啊,这些都是你替朕处理的么,
邓九公笑着说,我自然会替陛下分忧,至于谁是忠臣谁是奸臣,我想皇帝心里自有评判,皇帝笑着说,有爱卿在我可放心了,现在我就回去钻研木艺去了,这时候的邓九公发现皇帝喜欢制作一些东西,就找了一些听命于他的能工巧匠,天天陪着皇帝研究这些木工活,当然这些工匠每个人每个月的待遇都很丰厚,但是也为了怕他们到皇帝面前乱说,就将这些人的家眷扣押,当然这些家眷每个人都能分到不错的良田美宅,所以这些能工巧匠也没什么怨言,
看着皇帝回去钻研木工活,邓九公转身将这个觐见的地方官交出了皇宫,两个人站在皇宫的城口看着外面的皇城,邓九公笑着说,你觉得光凭借你一句话,就能抹杀我是太皇太后干孙子的事情么,能抹杀我跟皇帝从小到大的感情么,你要是皇帝的话,你是相信一个跟你成天朝夕长出的人,还是相信一个从来没见过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