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这样的一句话,就已经让杨佳涵惊骇不已。
从事湘绣行业的她,知道这句话,代表着多大的意义。
湘绣渊源流长,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本市西汉战国古墓出土的文物,就可以看出,那个时候,刺绣制品已经广为使用。
但是那个时候的绣品,全部为生活日用品。裙衫,荷包,手帕,扇插,枕头等等……
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湘籍绣女李仪徽,在叔祖父的藏书阁内刺绣时,发现墙上挂着的一幅极其精美的《雪松图》,顿时引发了无数奇想。
她找来绢缎,细心的把此画勾描其上,然后劈丝分线,历经一个多月,把雪松图给完整绣了出来。
当时叔祖父一家人见了,无不称奇叫好。
但是这一项蕙质兰心的技艺,却随着她嫁人,隐与闹市。
杨开永自幼承家传水墨衣钵,能诗善词,书画造诣甚高。人物、山水、花鸟、动物、诗文等方面都十分擅长。尤其以动物和人物最为出神入化。
他是一名十分优秀的画家,其作画之前必先精细观察实物,取其神韵入画,因此他手下的人物、动物,神情逼真,栩栩如生。
二十世纪初期,在潇湘城里,杨开永已经名声大振。
他珍爱民间艺术,潜心研究刺绣。因此开设杨记绣庄,广收绣女,亲自指导。
刚开始的时候,绣工们最感困难的就是缺乏刺绣图样稿本。当时,绣女们刺绣的时候,都是先剪出纸花,然后贴在绣缎上,照着参考刺绣。所以那时候的绣品,难免呆板。
经常和绣工在一起的杨开永,知道了这个情况,与绣工们相互讨论,先后绘制了很多稿本。然后他又将设计好的画稿,再次勾描在缎料上,进行施绣。
就这样,在他的带领下,把一幅又一幅精美的画稿,完美的绣制出来。
这批绣片流入市场之后,在当地就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好评如潮。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杨记迅速跻身于潇湘城里一线大绣庄。
来应聘学技术的绣女越来越多,杨记也越做越大。
二十世纪三十年初,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浓重举行,杨记作为湘南省代表之一,送去了一幅国外领导人的绣像参展。
绣像一经面世,在博览会会上边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名噪一时。会后,这幅作品更是以外交部的名义送给了国外领导本人。
杨开永回国之后,光芒更甚。杨记也收到了政府颁发‘誉满全球’的金匾,因此荣耀万千。
在那个时候,达官显贵,军阀幕僚,都以能得到一幅杨开永亲自设计并指导绣女刺绣的人物绣像而甚感荣幸。
读到这里,杨佳涵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整个人完全震惊在当时的辉煌历史中,她似乎能看到书中记载杨记绣庄誉满全球的盛况,那是多么的振奋人心。
可是在荣耀的背后,却是有看不见的黑暗。
杨记的辉煌,引来了潇湘市其他很多绣庄的嫉妒,也因此遭了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