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悠看不懂工程图纸,就算盯着它看一晚上也不可能看出问题所在,只是在侮辱自己的智商,但是凭着常识判断,这些标注红色叉子的部位肯定是代表否定的意思。
宋子悠犹豫了几秒,把其他没有标注的图纸放回箱子里,转而只把这套有标记的图纸单拿出来,卷好之后放到专门装图纸的长圆筒里。
从这以后,宋子悠又在宋子安的房子里徘徊了一个多小时,她没有让自己的手脚停下来,花了不少力气将屋子来了一次扫除。
宋子安平日个人生活环境的卫生维持的不错,所以基本上不会出现成堆的垃圾,宋子悠收拾好那些浮土和灰尘后,就拿着包离开了。
在这个过程里,她的脑子一直在转,不停的想,思绪就像是江水奔流不息,她根本无法控制自己。
当然,所有杂乱无章的想法都是跟着那套图纸打转的。
比如,那套图纸是不是就和陆纬当初离校有关,也和他们大打出手进而闹掰有关?
比如,倘若上一个假设不成立,又因为什么呢?那天艾小娴分明是说因为一起参加了一个教授的小组,一起做图纸,在工作当中发生矛盾,进而发生了后面的事。那件事一定很严重,否则不会闹得这么大,甚至陆纬因此离开学校。
再比如,如果真是因为她找到的这套图纸才导致了后面的事,那么这套图纸应该就是关键性的证据,可以直接证明二人之间矛盾的起因。
可是,她又不能拿着这套图纸去找陆纬,找到陆纬怎么开口,从哪里问起,如何启齿,这真是太难了。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直到宋子悠坐上出租车才忽然想到。
艾小娴最开始说,她和宋子安一起被困在着火的办公大楼里时,是陆纬带队冲进火场救人的。
艾小娴还说,是她亲眼在火场里看到宋子安和陆纬发生争吵和推搡,而她是被别的消防队员先带走的,没有和宋子安一起。
当艾小娴再次见到宋子安,宋子安已经昏迷不醒,是被陆纬扛出来的。
那么,也就是说艾小娴最开始见到的宋子安是清醒的,不然不可能会和陆纬发生争吵,还推搡起来。
宋子安后脑受到重物撞击,是艾小娴先被带离火场之后的事,所以她才会一直怀疑动手的人是陆纬。
如果当初陆纬和宋子安的矛盾是因为这套图纸,害他丢了学业,改变了此后的一生,那么再见到宋子安多半会悲愤交加,动起手来也是有可能的。
可是……
宋子悠皱起眉头,每次只要想到这里就会卡住。
不为别的,只因她所认识的陆纬,绝对不会是这种人。
而眼下,最让她感到好奇的就是,到底在火场里,宋子安和陆纬争吵了些什么,在那么危机的时刻,两人有什么话不能出去讲,非得冒着生命的危险说?
还有,消防员冲进火场的时候一定会带着防护面罩,那个面罩有一些隔音效果,陆纬总不可能摘下面罩和宋子安争吵,难道戴着面罩吵架吗,他们的话也会被其他队员的通讯器收到声音。
如果陆纬以队长的身份,视救人于不顾,第一件事就是和需要救助的人吵架的话,一旦这件事被上级部门知道,他这个队长立刻就会受到处分调查。
而且所有人都会质疑他是否具有带队能力。
再者,刘创当时一句口误,就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那是因为刘创经验浅,没管住自己的嘴。
可陆纬不是,陆纬一向稳重老练,不可能在那样的情况下先图嘴上的痛快,他甚至没有一次说的过她。
要是陆纬真的不顾一切和宋子安吵了起来,不用多,只要三句,这件事可能就会引发后续的一连串事件,根本不会一直无声无息的隐藏到现在。
最起码,队里没有一个人提过这件事。
……
想到这里,宋子悠忽然觉得头疼。
直到出租车回到消防大队门外,她的脑海中忽然钻进来一个念头——难道,艾小娴在说谎?
或者说,当时情况特殊,四周烟雾弥漫,还有火势燃烧房屋的声音,视力和听力都会受到阻碍,所以艾小娴看错了、听错了?
宋子悠心不在焉的走下出租车,走了没几步,这才发现身上只有一个包,被她那上车的长圆筒没有带下来。
宋子悠心里一惊,立刻回身,但是出租车已经离开了。
她跑了几步,也不见车影,连忙拿出手机联系出租车司机,幸好现在的叫车软件上都有联系方式。
出租车司机接到电话,说在后座确实看到一个圆筒,嘴里又念叨了宋子悠几句,以后坐车还是要检查好自己的东西,很快就折返回来。
宋子悠就站在消防大队门口等,她心里有些着急,等看到车子返回,立马迎上去,跟司机道了谢,抱着圆筒回到消防大队。
这样来回一折腾,宋子悠整个人都清醒了。
走进大门,她就直接往宿舍走。
只是来到宿舍楼的门口前,大约还有十几米的距离,就看到一道高大的背影立在台阶下。
那个男人拿着手机,好像正在播给谁。
是陆纬。
与此同时,宋子悠的手机也响了。
陆纬听到铃声从身后传来,下意识转身,果然看到宋子悠站在数米外,身上背着一个帆布袋,怀里还有一个长圆筒。
他微微一笑,迎上来,正要开口,走到近处才看清。
那长圆筒他并不陌生,以前上大学时经常接触,是用来装图纸的,不仅他们这些学建筑工程的,还有做室内设计的、服装设计的,以及其他设计行业,只要需要装图纸,怕图纸压坏、折损,都会用这种圆筒封存。
陆纬的目光在圆筒上停留了两秒,这才问宋子悠:“回家了?”
宋子悠点点头,说:“你找我有事?”
陆纬双手插袋:“嗯,想问问你明天几点见,我上午有个会,可能中午之前结束,到时候一起去医院看子安。”
宋子悠:“哦,好,要不就中午吃完饭再一起去?我上午把工作的事处理一下。”
陆纬:“好。”
单字落地,两人一起陷入沉默。
……
宋子悠见陆纬又一次瞄向她怀里的长圆筒,便主动开口道:“哦,我刚才去我哥那套房子里收拾了一下。”
陆纬一怔,随即反应过来:“这是你哥的图纸?”
宋子悠应了一声:“你以前也是建筑专业的,你要看看么?”
陆纬:“不用了。我很久不碰了。”
陆纬这样回答,宋子悠反倒始料未及,她也不知道陆纬是一点念想都没了,还是仍在逃避过去。
宋子悠也没坚持,只是说:“我还翻了翻他那些专业书,每个字都认识,合在一起却看不懂。”
陆纬轻笑出声:“隔行如隔山。你们学医的专业术语,我们也是一头雾水。”
宋子悠见他笑了,这才又把话题带回去:“对了,你以前学建筑的时候,和我哥是一个专业吗,建筑系?”
陆纬安静了两秒,定定的看着宋子悠,然后才开口:“我是学结构的。”
宋子悠:“结构?”
陆纬挑了挑眉,见宋子悠好像很好奇,一直盯着他看,不由得笑了:“各行各业都有分工,建筑业也是,不是所有学建筑的人针对的都是建筑设计。”
两人边说边往宿舍楼门口的台阶走,来到台阶前,拾级而坐。
陆纬继续道:“像是你哥,他就是建筑设计师,学制五年,出来以后负责建筑设计,但也不一定只负责楼房,还有很多人会去设计园林。和建筑师搭配最多的就是结构师,结构师学制四年,主要负责房屋、园林、桥梁的承重、布局合理性,简单举个例子吧,假设现在有两套房子,它们的使用面积都是三十,但是由于结构不同,当住户搬进来之后,会发现其中有一套房子的实用率比如另外一套。比如承重墙的数量和安放位置不同,比如多一根柱子等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它的实用率。当然,除了尽可能的加大房屋的使用率,还要考虑它的承重性,是否安全、稳固,这里面还涉及了抗震设计,力学分析。”
宋子悠这才听明白这里面的门道:“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建筑师是负责美学设计,也要节约成本,结构师就比较技术性?”
陆纬点头道:“还有两种职业,一种是造价师,简单地说就是用来控制工程用了多少钱,另外一种是建造师,就是咱们所知道的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由他们来组织工人施工。”
宋子悠掰着手指头数:“管钱的,管建设的,管设计的,管安全的。那这行的水是不是也很深?”
陆纬挑了挑眉:“怎么这么问?”
宋子悠:“我哥在这行里混了这么多年,只是小有名气,我还以为以他的才华,起码应该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人才。”
陆纬笑道:“哪有那么容易,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明规则,也有潜规则,身为一个建筑师,要想成名靠的是手里设计出来的建筑,建筑出名了,建筑工程师就出名了。”
宋子悠:“那么结构师呢,建筑出名了,结构师也参与了,难道一点名气都沾不上?”
陆纬的笑容有一瞬间的凝固。
宋子悠非常敏感的抓住了,她的心里也跟着升起一种不好的预感。
但下一秒,陆纬的神情就恢复如常,平静道:“建筑师出名靠建筑,结构师出名也是靠建筑。”
宋子悠不解,正要追问。
但陆纬话落,便站起身,向前走了两步,侧身看她。
他的面容在光影中半明半暗,并不清晰,仿佛里面还夹杂了一丝落寞。
宋子悠跟着站起身,心里忽然有些莫名的担忧。
直到陆纬淡淡道:“区别就在于,建筑师出名,是因为他设计的建筑足够优秀,而结构师出名,则是因为他做的楼倒了。”
什么……
……
这天晚上,宋子悠很晚才睡,她的身体很疲倦,但精神却不累,她的脑海中一直徘徊着陆纬的那些话。
她还记得陆纬离开时的背影,不只是落寞,而且沉重。
为什么。
她心里那种不好的感觉又升上来了,而且越来越清晰。
——建筑师出名,是因为他设计的建筑足够优秀,而结构师出名,则是因为他做的楼倒了。
尽管宋子悠不愿意往这个方向想,可是她的直觉却一再告诉他,当初陆纬离开学校,和这句话有关。
陆纬是学结构的,他在校的成绩一向很优秀,就和宋子安一样,否则两人也不会一起加入那位教师的工程设计小组。
到底是因为什么,会让一位学校优秀的高材生突然放弃自己的专业,离开学校,转去做消防员?
宋子悠拿起手机,在网上搜了很多关于结构师和建筑师的资料,搜到的大多都是“结构师为什么那么喜欢黑建筑师”、“建筑师,你们知道你们被黑成什么样了吗”等等。
这些文章宋子悠也基本上看了一遍,内容都是在说建筑师和结构师在专业合作上不可调和的矛盾,就是因为他们关心一栋建筑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所以做的事也会互相矛盾。
就像是导演和制片人,制片人要控制成本,不让导演乱花钱,导演却满脑子想的是艺术价值,自己要表达的东西,对超支没有概念。
想到这里,宋子悠又一次把她拿回来的那套图纸摊开来看,仔仔细细观察着那些标注着红色叉子的地方。
虽然她不懂图纸,但是也看得出来,这几个位置和消防防火以及结构承重有关,而不是内外部的设计。
那么,是当初陆纬和宋子安一同合作时,激发了所谓的建筑师和结构师不可调和的矛盾么,还是说他们一起合作的项目出了不可预测的“事故”?
宋子悠心里越想越凉。
但这件事,恐怕也只有宋子安、陆纬,以及当初直接接触到他们二人矛盾中心的教授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