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亲启:臣,闫伯武在此请罪。近日臣在带家眷启程来京的路上偶然得知平洲发生水灾。臣及家中眷属不忍难民流离失所,在白马镇停留,未能在陛下规定的时间内回京,臣知有罪,特此请罪。再,臣,闫伯武在此请旨,请陛下宽限臣几日时间,允许臣前往平洲赈灾,救平洲百姓于水生火热之中,以次百姓会对陛下感激涕零,也让天下百姓知道陛下的爱民如子,来彰显陛下的英明!望陛下成全!罪臣闫伯武亲笔。”
皇帝看到这份请旨文书时,正是早朝得到一消息被事情折腾得头有些疼,结束后回到养心殿准备稍作休息之时。
皇帝有些不耐烦,将这份文书打开,粗略看过后,眉稍微挑。
太监善于察言观色,更不用说能做到总管的太监。李福在一旁给皇帝整理好奏折,眼角瞧见皇帝表情的细微变化,便对这封请旨的内容好奇不已。
刚刚他是和皇帝一同回的养心殿,没一会儿就有人通报说闫伯武的亲卫前来送上闫伯武的请旨,当时他去外头接过请旨时,那亲卫还一脸固执,一副一定要亲手交到皇帝手上的模样,而且到了最后还真是他亲手交到他的手上,还言明说一定要看着他把信看完。
皇帝看完信纸,抬头一瞧,这穆云竟还站在那里,觉得有些好笑,说:“这事今日一时间朕还无法决断,得等晚些时候朕与众臣商量了后再给你答复,你先下去。”
穆云还想说什么,但皇帝已经接过李福递上的奏折开始批阅。
“还愣着做什么,还不下去?”一旁的李福瞧见那木头壮汉站那儿不动,便开口催促。
穆云无法,毕竟皇帝都这么说了,又不能催他让他今日给出答复,张张嘴却只能说句“是”,退了出去。待出了养心殿,穆云对着天空深深叹了口气,径直走出了皇宫。
这边碍眼的穆云走后,皇帝送了手上的笔,靠坐在上位,一脸放松。李福有些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但还是不变声色得说道:“看皇上这样子,闫将军让带回的是个好消息了。”
皇帝轻笑了声,将那封信纸摊在了桌上,李福俯身上前用眼瞄了几眼,看了个大概,对皇帝之前露出的那副表情是何意。
“这闫伯武总能在某一时刻跳出为朕解围啊。”
李福见皇帝心情不错,在一旁忙是附和:“闫将军能为皇上做事,定会感荣幸至极。”
皇帝笑笑不说话。
其实,当今朝堂看上去很是和谐,实则,内部已经开始严重腐化。
而皇帝皇子众多,却也只有两位皇子封王,正是如此,以湛王和齐王为首,朝堂之上隐隐约约分成两支。湛王平日在朝堂尤为活跃,深受皇帝器重,而齐王则时常被派去各地解决事情,所以时常不在京都,有人说,这其实只是皇帝不想见他的理由。
这次的水灾其实早在一个月前消息就已经传回了京都,只是当时只有稀稀疏疏几位朝臣将此事上报于朝堂之上,消息传回时事情已过去了大半月,几位大臣都觉得此事已过尚久,该解决的当地官府定会有那个自觉解决好。
皇帝也自觉这事若是深究定是麻烦,而且时间已过去半月传回来的消息也仅仅是发了水灾,死了几人,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于是仅仅是让户部侍郎林威拨了点款,给他们家园重建。
户部侍郎是个好的,想到这银两一层一层下去等到了平洲百姓那儿就只剩下几块铜板,饭都不管饱跟别说重建家园,提出应该要派人亲自将赈灾银两送去。当时皇帝的反应是这样的。
“爱卿认为这若是派人,该派何人为好?”
“臣以为派军中大将为好,毕竟押送银两不是小事。”
“那么,照爱卿这么说,大将都派出去了,朕这皇宫,朕这京都谁来守?你来守?”
“……皇上”
“罢了,此事不用再提,你只管将银两准备好就行,其他事交由老五来管就好。”
言罢便退了朝,不论事后林威如何努力,此事最后结局就是不了了之。直到事过一个月后的今天。
今日早朝,有朝臣上报,称,两个月前,平洲水灾之事并未平复,反而越发严重,伤亡严重,难民纷纷涌出到周边的城镇,甚至更远,造成的影响更是重大……还有他没敢继续说——百姓现在都在说皇帝是个昏君。
现在事情明了了,林威不住地摇头,很明显,当时朝廷拨的款没有分毫是落入百姓的口袋。
皇帝在上座听着下面的人说事情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严重,脑袋都大了。心下烦躁,打断那上报的人,问向台下众臣:“众爱卿可有什么想法么?”
话音一落,下面开始嗡嗡说个不停,但就是没有人站出来,场面一度有些尴尬。
皇帝看向平日器重的五皇子湛王:“湛王可有什么想法?”
“呃……容儿臣思索一二。”这个时候湛王还真的就不知道说什么了,若是平日齐王在,他还可以说让皇帝派他前往,难不成说让他去?
长时间的犹豫,让皇帝等得有些不耐烦。
“皇上,臣以为此事现今已经如此严重,不该再仅仅是拨款,更应该派人前往去平洲探查情况。”
“对对对,林大人说的有道理。”
“是啊,皇上!我们应该派人前往赈灾不能让灾情恶化了!”
……
于是,七嘴八舌,到最后早朝结束,都没能讨论出该派什么人去平洲赈灾。
所以,闫伯武确实成了皇帝的救星。
皇帝不想让事情拖下去,以防夜长梦多,午时未到,便把朝中大臣叫到养心殿商议此事。众人听说闫伯武请旨一事,皆是松了一口气,于是开始积极商讨。
事情最终由户部侍郎林威亲自请旨前往白马镇而敲定下来。第二日,穆云领队,带上赈灾银两以及其他赈灾物资,林威带上皇帝的口谕,一行人浩浩荡荡得赶往白马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