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布置这一场皇宴其实没什么目的,只不过是最近紧绷了太久,的确是应该让大家轻松轻松一下了,毕竟人都不是铁打的,总这么高压政策谁也受不了。
苏云很懂得分寸,打一棒子给个甜枣,绝对不会一位的严政,因为那最后会让他走上暴君这条路。
同样的,他也不会随意纵容,因为他必须保持作为一个皇帝的尊严和威仪,否则如何能够统治天下?
就像之前清理大臣那样,那些反对他的,不服他的统治的大臣必须清除,否则他的统治何以维系下去?
不过苏云同样清楚哪些人可以动,哪些人却是不可以动他们的。
复杂的朝局,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也不为过,这一点,早在苏云还不是皇帝的时候就领略到了。
那时候他还是个臣子,虽说手掌大权,但毕竟头顶上压着个皇帝大人,还是个疑心疑虑病很是严重的皇帝。
作为人臣,苏云很懂得为人处世之道,身为一个时时出于皇帝监控怀疑之下的高位臣子,苏云就更懂了。
这样的道理被他一直铭记在心上,时时刻刻的提醒着自己,也被他带到了一直做皇帝这个时候。
他经常会劝解自己不要疑心病那么重,君臣之间重要的是信任与和谐,一起合作共同治理天下才是正确的道理。
不过苏云还是会拿他当年当臣子时候悟出来的道理去衡量现在他统治的臣子,哪个是真的忠心,哪个又是心怀鬼胎,他看的很是分明。
因此也就是凭借着这样的经历和判断,苏云一步步肃清了朝廷中的反对势力,真正的掌握了朝局,做了个实实在在的皇帝。
在之前关于齐存肖的这件事情上,苏云和大臣们起的冲突不可谓不小,甚至到了决裂的地步,这也给了苏云一个警钟。
让他不再那么的强硬,学会怀柔的手段,一点点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是急功近利,最后闹的大家两败俱伤。
后来便是征兵的事情,苏云心中自有他的打算,因为不知道哪些大臣是可靠的,因此苏云并不敢随意说出自己的计划。
这个是秘密的计划,也是关系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军事的。
因此苏云对于这件事闭口不提,除了帮助他练兵的信任之人以外,连对大臣也是绝对不会透露一丝风声的。
倘若有哪个大臣问起,他也只能以粗暴的没死两字来回应,其实这也实属无奈之举啊。
眼下练兵终于结束了,兵也都回归了自己的家里,这块大石在苏云心中也算是落下了地。
只是苏云与大臣们之间的君臣关系依旧是不冷不热的。
臣子们认为自己有权知道有关军事这样的军国大事,可是偏偏苏云又怕其中混有奸细,坏了他的事,又不肯说出来事情的真相。
这样一来二去,彼此都有苦衷,苏云无奈,大臣们也很郁闷,导致彼此之间的关系一度没有了进展。
因此苏云希望能借助这一次来办皇宴,来缓和一下君王和臣子之间的关系,让彼此都融洽相处,也有放松一下的意思。
因为并不是非常隆重的节日,所以皇宴办的还算是挺随意的,也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和礼仪,言下之意是君臣尽欢,不要拘束。
而苏云因为也许在未来某个不定时期就要和齐存肖开战了,他必须保持国库里的银子是足够支撑战争的开销的。
要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国库里的银子可是战争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啊,所以他举办这次皇宴也就尽量能省则省。
在不影响礼节和基本排场的情况下,把开支消费的银两缩减到最小。
对于大家一片歌颂皇帝节俭的不明呼声,苏云也只能无奈的接受了,反正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
皇宴开办当天,整个皇宫都是张灯结彩,处处铺上了上好的锦缎,高高挂起了灯笼,宫女侍婢在宫道上忙忙碌碌的走着,准备着这一场宴会。
而作为皇帝的苏云也早早的换好了华服。他穿着明黄色的龙袍,虽不是正式的朝服,只是参加宴会的服装,但仍然透着不容侵犯的威严。
他将一切都准备得当后,坐上了皇舆,向着那宴会所在的宫中前去。
一到宫中,苏云发现大臣们都已经来的差不多了,大多已经按次序坐进了席位之中,三三两两的交头接耳,也是一片热闹。
而苏云皇舆一道,太监立刻高声喊道,“皇上驾到——”
太监尖锐的声音立刻传遍了整个宴会,大臣们立刻停下了交头接耳,跪拜在地上,齐声喊着,“皇上万岁——”
苏云淡淡一点头,便让他们起来了。尽管他的宴会规矩没有那么多,但该有的规矩还是要有的。
比如在皇上到来之前,任何人都是不可以动筷子的。
这番苏云已经到了,大臣该来的也都来了,一切都齐了,苏云也就不愿意多做拖沓,简单的说了几句场面话之后,就开席了。
皇宴果真是个缓和关系的好东西,在你一言我一语中,苏云与大臣们的关系融洽了很多。
大臣们看着苏云的心情逐渐的变好,也渐渐都放开了,不再拘束着了,一时间场面十分活跃,气氛很是热烈。
有一个大臣突然就站了起来,对苏云拱了拱手,行了一礼之后走出了席位,拜了下去,说道,
“臣斗胆,想恳请皇上开枝散叶,扩展后宫,广纳嫔妃,来绵延子嗣!”
这个大臣说完之后,全场立刻安静了不少,随即又一个大臣站起身来,说着,
“臣附议!臣认为,皇家最重要的便是子嗣和传承。最初时候朝局不稳,皇上一心专于社稷,无心后宫,情有可原,可如今天下已定,万事已安,陛下着实应关心于子嗣了。”
大臣们立刻都站了起来,说的内容大同小异,着实出乎了苏云的意料。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大臣们会在愉快的皇宴上说这样的话。
其实苏云不知道,大臣们心里却是清楚的很的。
苏云从登基以来,后宫嫔妃人数从未增加过不说,他甚至连后宫去也不去。
历来皇帝,无论是新登基的,朝政不稳的,还是怎么样的,一向都没有如此冷落过后宫,大臣因此一时间无法相信这件事。
虽然说皇帝荒淫无度是大忌,但是如此冷落后宫却也不是个事,毕竟后宫可以说是大臣们的另一个战场。
一个妃子是否受宠,一个妃子身份背景,在宫中的地位如何,都和这个妃子背后的父家,背后的家族势力息息相关。
有时候,大臣们甚至需要通过自家女儿在宫中的表现,在宫中的地位来判断皇帝的喜恶,来作为自己行事的风向标。
二者可谓是息息相关,荣辱与共的。
而今皇帝突然就冷落了后宫,也不再接纳嫔妃,相当于断掉了大臣们的眼线,这让一众大臣们如何能够不着急?
最开始的时候,刚登基,还可以用朝政繁忙,皇帝勤于政事作为解释和理由,可是时间长了,随着反对党派的大臣渐渐被清除干净,苏云执掌大权,这些理由渐渐的都说不通了。
如今留下的大臣其实都是对苏云很忠心的人,因此他们提出这样一番建议,并没有什么恶意。
其实早在之前,大臣们就时有时无的暗示过苏云,可惜苏云要么当没听见,要么给搪塞了过去,大臣们对此很是无奈。
时间一久,各种各样的风言风语就都传了出来,有人说皇帝其实是有了心上人,有人说皇帝其实根本不喜欢女人,是个断袖。
其他的还好,最后一点是让大臣们最为恐慌的。断袖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皇家自此血脉就要断绝了!
而其他问题还好说,有了心上人,可以接近宫中,或者很快就会淡忘掉,独独这个断袖,大臣们总不能为了皇上光临后宫,弄一堆男宠进宫吧。
那样皇家的威严仪态可就是荡然无存了。
随着苏云不光临后宫的时间逐渐加长,这样的风言风语传的愈发的厉害了,断袖逐渐的在大臣们中间传播开来,更有甚者,说得到了确切的皇帝喜好男人的消息!
但是断袖毕竟是个太惊骇世俗的事情了,出现在普通人身上尚且不能接受,更何况是一个国家的主人,身为皇帝的苏云身上呢。
因此大臣们中间,很多人还是没有办法接受这个传言的,毕竟传言就是传言,并没有被证实过。
于是大臣们决定,借着皇宴这个大好的机会,一起站起来情愿一下,让苏云开枝散叶绵延子嗣,看看苏云的反应。
如果苏云答应了,哪怕是缓兵之计,大臣们心里也能稍稍安慰。
可惜根本没听到谣言的苏云哪知道这些事,他因为月尧的事情,对女人留下了深刻的阴影,因此很果断的拒绝了大臣们的情愿。
结果他这一拒绝,大臣们就更加确定了之前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