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的议政殿里,被皇上急召而来的王大人,急匆匆的从自己的家里被魏公公请到了皇上的议政殿里。
王大人一到议政殿就发现皇上跟李大人两个人都愁眉苦脸的。
他走到檀木桌前面,跪下来跟苏云行礼道: “臣参见皇上,皇上万福。”
苏云一看见王大人来了,本来紧皱的眉头稍稍放松了些。
“王大人快起,赶紧跟朕一同商讨江南水灾救治问题,还要制定赈灾方案。”
王大人赶紧起身回应苏云: “是,皇上。”
“魏公公,给王大人赐座。”
苏云赶忙对魏公公说道。
“是,皇上。”
魏公公把椅子搬到了王大人的身后。
“有劳公公了。”
魏公公是皇上身边的老人了,王大人也是比较尊重魏公公的,王大人对着魏公公报以一笑。
“王大人客气了,这是咱家该做的。”
魏公公对王大人说完就出去为他们沏茶去了。
只见王大人很快就开始投入到讨论当中,并很快的指出来了几点相应不正确的措施来。
“皇上,恕臣直言,想必皇上已经看过今天的奏折了,今天臣请递的奏折就是关于贪污腐败的问题。”
王大人看苏云正看着自己,脸色并无大碍,便接着说道: “皇上,您有所不知,现在的官员欺压百姓,官员之间相互包庇,相互贿赂,私扣军饷,粮食等,这些事情发生的不计其数。”
王大人思索一番后接着说道: “所以,臣觉得朝廷直接拨款给江南水灾灾区的话就比较好一点,至少中间差了这么多的贪官插手,那么直接不论是钱财还是粮食等抵达灾区之后,分给灾民的数量就会多一点,就会有更多的人得救。”
苏云很是认真的听着王大人的话,他安静的思考着,这件事到底应该怎样办才更好,只要是能够让灾民得到好的安抚就可以。
可是苏云有些不愿相信自己的朝廷中会有那么多的腐败贪官。
可是王大人说的这么振振有词,苏云的心里还是有些相信了朝廷内贪官腐败的出现。
“李达,你对王大人的说法可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苏云看见一直是王大人在说话,李达只是简单地附和,所以他想知道李达是否有不同的见解。
正在思考王大人说话的李达被苏云的突然提问,他稍稍被吓到了,他连忙对苏云解释道:“皇上,臣刚才听王大人的建议听得有些入迷了,臣觉得王大人的想法甚好。”
“李达,你是否还有什么别的建议?”
苏云不在是紧皱眉头了,随着王大人的那些话,苏云已经没有之前那样紧绷着自己的神经。他捏了捏自己的梁,看向李达。
“臣觉得如果每年的灾难都要靠朝廷拨款的话,对于皇上的开销会产生问题,所以臣觉得应该发动朝廷官员还有后宫的各位奶给嫔妃和娘娘一起进行捐款,这样的就可以解决一半关于赈灾银两的问题。”
李达略加思索之后回答道。
“那关于粮食问题呢?”
苏云再次看向了身边的这两位他最信赖的大臣。
“皇上,臣觉得粮食问题我们可以效仿李大人的做法,既然朝廷的官员甚至是后宫的各位娘娘都要捐出自己的银两首饰什么的,那粮食不如我们就贴出公告要求民间的各位富商可以捐赠给灾区自己的粮食,然后说明,凡是捐赠粮食的富商都要登记上自己的名字跟捐赠的数量,在以后选拔官员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这样粮食的问题不就就解决了。”
“好,好,好,此方法甚是好,这样既解决了粮食的问题还解决了有些商户本身知识渊博,但是因为身份卑贱,无法参加官员选举,为国家效力的问题。你们俩不亏是朕的得力帮手啊。”
苏云听着自己身边两位大臣的言语,他很是欣慰的点了点头。
“皇上谬赞老臣了,为皇上分担国忧本就是作为臣子应当做的事情。”
李大人和王大人都谦虚的对苏云鞠躬说道。
“皇上,臣还有一事起奏。”
王大人起身后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甚是严肃的表情对着苏云说道。
“朕准奏了,王大人尽管说就是了。
苏云本来放松的眉头又紧皱了起来,心也随着王大人的严肃表情而揪了起来。
“皇上,臣觉得江南之所以水灾就是因为发生,肯定是因为当时修造大坝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所以臣觉得,这次大坝重新修建,皇上您应当派一位您信得过的大臣亲在去监工,这样,才能保证大坝的质量问题。”
正当苏云要解答王大人的提议时,魏公公进来说: “皇上,之前派去万寿宫查看的那个人禀报说羽贵妃又出事了。”
苏云听完魏公公的话之后,对着两位大臣说: “两位爱卿在此稍等,朕去去就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