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司睿对梁辰的印象一直就不是很好,因为根据自己的调查,梁辰肯定是一个有重度洁癖的人,衣服上是连一个褶都没有,这种人不是gay就是强迫症,要不然就是重度洁癖。
所以顾司睿对梁辰的印象也就停留在他是一个只会瞎注重一些不必要细节,但是却没有真正实力的人。也许梁辰是受到了高薪诱惑才来这里想要来教自己。根据自己之前的调查,这位大门鼎鼎的分析师确实是来路不明,前几年突然就冒了出来,之前就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一号人物。
顾司睿庆幸自己还是留了个心眼,能够去调查梁辰的背景,不然这样一个人来教自己,说不定会是出什么招数去套取自己公司的秘密,这样自己可就是成了公司最大的罪人了呢。
尽管顾司睿查出分析师梁辰是通过窃取信息来预测,但是这些信息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也是他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按理说,这些敏感数字一般来说都是一个公司的最高机密,没有权限的人是不可能在公布之前就拿到的,不过也有这样的一种可能,就是买通了那个公司的高管,也只有这样才能拿到第一手的数据。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梁辰也是来势汹汹啊,因为这些数据不是一般人用钱就能让这些公司拿着高薪的高管们出卖自己的老东家的,那梁辰如果能用钱收买这些人,那么肯定是握有他们的一些把柄,才有可能让这些在商场里打拼多年的老骨头屈服。
顾司睿认为这位分析师的讲解逻辑勉强是通顺,但是莫凌两可的地方确实是太多了,这感觉像是一篇教学模板,然后套上具体的数字做成的,分析合理,但是不算犀利,全篇只有数字是准的。也就是这些数字,现在自己坐实了分析师是通过收买对方管理层的方式得知了结果,分析只是后来附会的。
像这种行为顾司睿是十分反感的,虽然自己通过调查拿到了证据,但他手里的证据属于非法获得,是没有办法获得官方认可的,无法报警,一报警可能连自己都会受到牵连;
顾司睿虽然很想惩治这个什么都不会的吹牛王,但是他的行径也仅仅是提供给了自己一份报告,对顾氏集团利益并未受其伤害,这也就无法起诉对方。这个让顾司睿很是懊恼,自己明明就是知道他是一个只会抄袭作弊的人,但是却没有官方认可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想法,一报警还可能因为非法调查跟侵犯隐私权被追究责任,这真的是糟糕到不能再糟糕的情况。
而且这位分析师梁辰跟董事会的关系还真的不一般,这么多的人都推荐他给自己上课,让自己听他的课。之前顾司睿认为想梁辰这种受到推荐的分析师,无非就是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真有真才实学,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少,毕竟自己也是打拼多年的人,能教自己的人未必都能比自己有经验;
第二种是跟董事会有关系的人,这种人往往就是想创造各种机会去接近高层来讨好高层而已。通过之前的这些调查取证,顾司睿很确信梁辰就是很明显的第二种人,这样的人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但是就连顾老太太都教自己去上他的课,这个人,肯定是不简单的,在自己还没有摸清楚他的具体状况之前,不能够轻举妄动,否则就只能是自己死了都不知道。
顾司睿之前只是托人调查了梁辰在这件事情上的一些情况,但是对他的背景却目前还没有更多的信息。于是,他拿起了手中的电话,打给了调查者,拜托他无论如何,调查一下梁辰的背景,顾司睿突然很有兴趣了解一下这个梁辰的背后到底是什么人。
过了几天,顾司睿收到了新的调查报告。因为这份报告是围绕梁辰的人际关系展开的,所以顾司睿看到的是一大串名单,上面注明了他们跟梁辰的交往情况。
不得不说,顾司睿也是大吃一惊,这份名单上的人非富即贵,都是有权有势的人,这让顾司睿很好奇这位梁辰到底是怎么认识这么多的大人物,而且从交往情况上来看,梁辰跟这些人还保持着不错的关系,不仅仅是泛泛之交。
这样看来分析师人脉很广,但是在这份名单上却没有自己公司股东的名字,难道四自己想错了?这位大名鼎鼎的分析师跟自己的公司在这之前是一点关系都没有?顾司睿估计向他推荐分析师的股东也曾靠其提供的信息受益,这样可是违法的,是不正当竞争,如果这件事情不小心披露给媒体的话,那么不仅仅顾氏形象可能受损。
更大的可能是公司会因为这件事情而受到信用打击,在外围虎视眈眈的其他公司肯定会将这件事情大吵特吵,这样的话各大金融机构可能会调低对公司的信用评级,因为其他事情都是正当的,只有这种靠收受其他公司的商业机密来获利的事情会受到全行业的围剿,搞不好还有可能被处罚。
顾司睿思前想后,终于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捋了个大概,但是这样的事情毕竟牵涉到很多方面,所以也不能草率的解决,只能是先暂时保密,等待更好的时机,将自己公司跟这位分析师的关系抓个清楚,不然不知道会牵出什么人物出来。顾司睿考虑了种种可能性及影响,只能决定先将此事搁置,以后再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