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岚正自斟自饮,只听得旁边那桌的两个客人边喝边小声的议论:“这个李二不地道,一肚子花花肠子,屋里头守着自己媳妇,听说在外面还和镇西头卖香油的白寡妇不清不楚。”
“真的假的?”
“有人看见大早上的李二从白寡妇屋里出来。”
“没想到这小子还有这桃花运。”
叶岚心里一动,酒足饭饱后,离开客栈向镇子西头走去。边走边打听着,来到一个独门独户的小院前,她上前拍门。
“谁呀?”一个打扮妖娆的女人边问边打开院门,叶岚忙上前施礼:“大嫂,我是过路的,口渴了想讨碗水喝。”
白寡妇上上下下打量了几眼,眼睛一眯,笑道:“进来吧!”
“公子请坐!我去为公子倒水,”白寡妇指着院中大树下的石凳说。
“有劳大嫂!”叶岚坐下打量着院子。
白寡妇端来茶壶茶碗为叶岚斟上,瞟了一眼叶岚,“公子久等了。”
叶岚起身施礼:“多谢大嫂,”不经意间,一个荷包由袖口滑落。
白寡妇看见了上前拾起荷包看了一眼,向叶岚问道:“这个荷包公子由何处而得?”
叶岚反问:“大嫂可识得这荷包?”
“这荷包是奴家亲手所绣,送与我那……”说着掩唇一笑,“这荷包怎么会在公子身上?”
叶岚说:“我在路上捡的,见绣工精致,很是喜欢!”
“如此就送与公子吧,”边说边瞟了叶岚两眼。
“多谢大嫂,叨扰许久,在下告辞!”说着,转身大步离开。
“哎!哎!你还没喝水呢!这人好不通情理。”
叶岚走到大街上,问清县衙所在,大步向县衙行去。
击鼓,升堂,叶岚跪在大堂向县官儿呈上物证,说明情况,很快,李二被抓。
审问李二时,叶岚被允许旁听,县官一拍惊堂木喝道:“李二你可知罪?”
李二眼珠一阵乱转,说“小人不知。”
“大胆!你看看这是什么?”衙役把荷包扔在李二面前。
“这是死者临死时手里抓着的荷包,你敢说这不是你的?”
李二见了荷包,脸色一下子变了,头上冒出汗来,不住的磕头:“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啊!小人知罪。”
“如实道来!”
“只因小人一时起了贪念,那茶商本是来此地谈生意的,投宿在客栈,打赏小人时,被小人看见他随身携带的巨额银两,那些银两是小人一辈子也挣不到的,小人只想得了那些银两,就不必整日在客栈迎来送往挣辛苦钱了,小人一时猪油蒙了心。”
“你是如何行凶的,说!”
“那天日间只听说客商不日就要离开客栈,于是夜里就趁客商醉酒之际潜入他房里,小人没想杀人,只想求财,正要得手之时,那客商忽然醒了过来和小人厮打起来,小人怕引来别人,就用匕首把客商杀了。”
县官问:“那书生是怎么回事儿?你是如何陷害于他?”
“小人杀了人,慌乱中,就要夺门而逃,忽然发现门外有人。”
“房门关着,你是如何知道外面有人?”
“屋里没有点灯,一片漆黑,而外面有光,正好把那书生的影子映在门上。”
“小人慌忙躲在门后,抄起一把凳子,那书生进了屋子,小人就把他打晕了,把匕首塞进他手里,然后关上房门,悄悄的离开了。”
至此,案件真相大白,书生被无罪释放,李二被关进大牢,不日问斩。
叶岚回到客栈,正要收拾行装离开,忽听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那书生。
只见书生深施一礼:“多谢公子搭救,不然在下只怕是免不了牢狱之灾了。”“在下宋云,不知公子如何称呼?”
“叶岚,举手之劳不足挂齿,”叶岚把宋云让进屋里。
“请恕在下冒昧,公子要到何处去?”
“南越郡。”
“此地距南越郡千里之遥,在下的家也在那个方向,不知在下可有幸与公子同行一段?让在下尽尽地主之宜。”
叶岚见这书生如此热情,不好拒绝,又真是同路,只好说:“好吧!”
两人背上行囊,骑着马离开了客栈。
走了两日,来到一个村庄宋家庄,宋云对叶岚说:“公子请看,前面朱红色大门的就是在下的家了。”
催动马匹来到门前,甩蹬下马,宋云上前拍门,一个老家人把门打开见是宋云,惊喜道:“公子回来啦!”又扭头冲门里喊:“公子回来啦,快去禀报老爷一声!”
两个家人出来接了两人的马匹,宋云把叶岚让进门:“请公子随我来。”
宋云家里颇大,走进正院,早有家人往里回禀,进了屋子,宋云对着一个花白胡须的老者,拜倒在地磕头行礼:“父亲,孩儿回来了。”
“回来就好,路上可还顺利?”宋父又看向叶岚,“这位是?”
宋云起身介绍道:“父亲,这位是叶岚叶公子。”
“叶公子,这是在下的父亲,也是这宋家庄的庄主。”
叶岚上前施礼,“见过宋伯父。”
“前两日蒙叶公子搭救,才免了儿子的牢狱之灾”
“哦,这是为何?”
宋云就把自己如何被冤,叶岚如何巧破案情,最终使真凶落网还自己清白一事,一一对父亲详述了一遍。
“原来如此,叶公子一定要在庄子上多住几日,让老朽好好招待招待公子。”
叶岚对宋庄主说:“庄主太客气了,本是举手之劳,如此叨扰,实在是不好意思。”
“哎,公子哪里的话,你和小儿年纪相仿,正好多亲近,多盘桓几日又何妨?”叶岚只好作罢。
宋庄主又转头对宋云说:“你母亲知道你快回来了,念叨了好几日了,快去后院儿见过你母亲。”
“是,”宋云躬身答道。
刚进后院,就有丫鬟打着帘子,一位戴着绿色抹额的老夫人由丫鬟搀着迎出来,“云儿!”
“母亲!”宋云抢前两步抱住母亲双膝跪倒在地,“孩儿不孝,劳母亲牵挂,母亲身体可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