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施锦宸而言,小穗于他是非常重要的人,而赵文则是他能在朝中立足不可或缺的左臂右膀,失去他们中任何一个人都不可以,简单点说,这两人对他而言手背手心都是肉,割下哪里都会疼。
如今朝中政局动荡,太子或许已经有所行动,自己无论如何都要保住这个大臣,他当下不在多想,立即传书镇南大将军。
说起这个镇南大将军,也是南召国的一大传奇人物。李家世代忠良,只是轮到李开这一代却开始没落,兵权也渐渐被朝廷收回。话说这个李开也是世袭了自己祖上传下的爵位,平时到处沾花惹草,空生了副俊秀的面皮,可以说是草包一个,不学无术的执挎子弟,然而正是这个绣花枕头,却生了个了不得的儿子。
李开之子李毅,传言自出生起就与他父亲截然不同,相传这人从小起四书五经都有涉猎,兵家五书也是倒背如流,李家拳更是练得如火纯青,及冠后便主动请旨出征。
彼时国家成立不久,时局动荡,四方小国又时时来犯边疆,前朝余党更是伺机而动,百姓可以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更是内忧外患。
在那时常进犯的几个小国中,这南疆的蛮寇是最为让南召头疼的族群,他们屡次骚扰边疆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凡是被他们洗劫过的村庄城镇,往往破败不堪,一片断垣残墙。年轻的女子被劫掠走供族人享受,体健的男子则被押走驱使奴役,老妇病残因为没有利用价值,更是被当场杀害,暴尸日下,可以说这群蛮人嚣张残忍至极。
朝廷也曾派官员前去镇守,然而这群蛮寇民风彪悍,被派去的官员往往被打的落花流水,丢盔弃甲而逃。看到前去镇压的大臣一个个都是昂首挺胸前去然后垂头丧气而归,皇帝也是无可奈何,每每提起此事,朝中大臣也是个个推辞,谁都不愿做这吃力不太好的事。
然而就在这时,平时一声不吭站在人后的李毅却主动请奏前去南疆镇守,更是夸下定让那南疆蛮寇不敢再踏入南召疆土一步的海口,大臣们一时间议论纷纷,都觉得这李家小将疯了。
皇帝此时也是被各种琐事烦的焦头烂额,看那小将这般自信便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拨了十万兵力给他,可以说是病急乱投医了。
这李家小将前去南疆之后便鸟无音讯,一连几个星期前线都没有信件传来,于是朝中大臣中又传出李毅拿着这十万大军与南蛮勾结伺机造反的谣言。这谣言传入李开耳中,直把这胆小如鼠的绣花草包吓得魂飞魄散,当日就跪在金銮殿上哭的悲天跄地,请求皇帝不杀之恩。这般闹腾几日,前线的信件却突然如急雨而来。
李毅只以三千兵力智胜南蛮,李毅率军大败南疆蛮寇等喜讯就如连绵春雨砸进金銮殿,只把皇帝乐的喜笑开颜,在大殿上直言要大赏这李毅将军。
几月后,李毅班师回朝,他不仅带来了南蛮早已退离南疆的喜讯,还递给皇帝南蛮首领亲自写的退兵求和的协议书,皇帝当时就喜上眉梢,连连夸奖李小将军年纪轻轻就用兵如神,如此一来,朝中李毅拿兵造反的事件就不攻自破,李家更是拿回了属于自己的兵权。
一时间京城中关于威风凛凛的李毅将军大败南蛮的美名不胫而走,李毅一夜之间成为京中闺阁小姐名门少妇的梦中情郎,李家府更是被来攀结的各大官员踩烂了门槛。
然而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李毅并没有在得到皇帝亲赐的镇南大将军美誉后恃宠而骄,而是请奏继续镇守南疆,保卫国家边疆太平。皇帝大为感动,竟然将象征着兵家大权的一半虎符交予了他。从这时起,李家军因李毅的半块兵符正式晋升为皇家护卫军,这般荣誉美话,真是如传说一般在家家户户传颂。
至于施锦宸是如何与这赫赫有名的镇南大将军结交的,这又是后话了,只需知李毅现如今是站在四皇子这边,就足够让太子对四皇子这般忌惮了。
施锦汉也曾向这镇南大将军抛过橄榄枝,然而这威名远扬的大将军似乎常年镇守南疆,对政事不管不问。太子送来的黄金美人往往被他冷落在一边,随后原封不动的退还。
可以说顶着镇南大将军的璀璨光环,又掌握着朝廷中一半的兵权,李毅对太子的巴结就算是不闻不问,太子也无法对他如何,这也是为什么施锦汉三番五次算计于施锦宸,想尽办法要除掉他。
李毅有多优秀,那他的父亲就有多颓废无用,本就是风烛残年,却仍然日日流连花丛间,这般纵欲却也无人问津,直至被人发现时,已是赤着身体死在了床榻之上,实在为人笑柄。
李开逝世,李毅自然要因父亲去世班师回朝服丧,所以这几日便待在将军府上,不曾离去。施锦宸便是在这日出东方时,去找了李毅。
他没有告诉李毅小穗的事情,只是让他好好看着那赵文,别让他命丧断剑崖的利刃之下。李毅也曾与赵文有过几面之缘,两人同在施锦宸手下办事,也有过几次交集,当下就答应了施锦宸的请求,二话不说便领着近卫军去了赵文府上。
施锦宸见如此也渐渐放下心中一块大石,两人之间一向默契如此,无需过多言语便能明白彼此心中心中所想。
不知不觉间竟然已近晌午,他忆起跟剑秋影的约定,想起昨夜与男子的一番打斗,竟然觉得这杀手的面容竟然与李毅有几分相似之处,那双眼中的冰冷犀利竟然与他印象中李毅的目光相互重合。
“也许是自己想多了,这世间面容相近的人多得是,李将军一生赤胆忠心,如何能将他与这残忍无情的杀手相提并论。”这般想来,终究还是对小穗的担忧占了上风,施锦宸不再犹豫,调配部队驱马向那城郊树林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