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摇摇头,拉着我就准备走,可是刁一苗不依了,他有点生气的道:“什么啊,就走,我刁一苗下了墓不看个究竟是不会走的,这叫什么事儿,太窝囊了。”
师傅皱眉看着他:“你要是不走,我怕你下回都没命去别的墓了!”
此话一出刁一苗愣住了,他顿时明白了,赶紧问师傅:“付城,你是不是发现什么了,不然你都已经跟着我下来了,怎么会突然想着走呢。”
师傅点点头无奈道:“这个墓主人的身份不好惹,看这些刻画就知道了,这画上边刻着的都是百鬼,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阴兵。”
刁一苗一顿,想了想才道:“你的意思是……这墓主人有这个能力,能够与鬼为伍?”
师傅不予否认的道:“他有这个能力,而且,他手中有一块阴兵玉玺,不仅能够调遣阴兵,还能够调遣百鬼。除百鬼之首以外,他也是唯一一个能够调遣百鬼的人了。”
这么神奇?这个墓主人还真的是来历大啊。
据师傅所说,这个墓主人是个将军,但是他却是一个只会文不会武的将军,也是那时候朝廷上第一位文科将军;这个将军生下来的时候就闹得全城不可开交,据说他是出生在晚上,刚刚落地之后,一声啼哭之后,全城的飞禽走兽都闹腾了起来,仿佛是在欢呼他的到来。
因为他出生在一个寻常人的家中,所以大家并没有多在意,一切都以为是巧合。
之后他渐渐地长大,天资非常的聪颖,不知道被谁荐举了一下,给送进宫中当太子的陪读去了,他的父母很是担心,都说皇宫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他们怕这一次见面之后,就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儿子了。
谁成想,自己的儿子在里边过得如鱼得水,还深受皇后的喜爱;因为皇后膝下无子,名下都是死去嫔妃的孩子,都不算亲,还处处有隔阂,于是她就向皇上提议,要求收了这孩子做义子。
皇上允了,收了这民间的孩子做义子,并且为他赐名为:天资。寓意天资聪颖,睿智祥和。但是一个人讨人喜欢,尤其是讨帝皇的喜欢,那便是树敌无数了。
这帝皇虽然是高高在上,但他其实是将自己的一条命给悬在空中,等着别人来取罢了,这个皇位从来不曾会给他一分安详;于是,太子等不及了,他想要篡位,篡位之后第一件事儿,就是杀了天资。
杀了这个与他争宠的人,以绝后患。
但是天资是何等聪明之人,他对皇上道,若是他能够为他守住天下太平,并且保他周全,请皇上将太子的命赠给自己。皇上考虑了一下,最终还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他对着太子吼道:你要我的命,我非要你的命不可!
于是皇上又允了。
天资允诺了他说的话,用妙计替皇上平定了太子,之后又平定了国家,将这方圆几万里的狂妄之徒都给治得服服帖帖;但是说来也奇怪,人们都在议论,这个只文不武的将军还真的是厉害。
之后皇上也兑现了诺言,将太子的命赠予了天资,天资也不心软,将太子给杀了,然后祭奠了自己得来的一块玉石,而那块玉石就是阴兵玉玺。阴兵玉玺只是一个传说,只不过,谁都没有真正的见过它的能力,估计也是因为找不到能够开启它的办法。
但是天资找到了,他开启了这块阴兵玉玺,让那些百鬼、那些阴兵都为之所调用,为帝皇保住了江山几十年的太平。
可是之后不知道为什么,天资开始患上了恶疾,那个恶疾非常怪异,让人摸不清头脑,太医也看了,阴阳师也看了,都看不出一个所以然。帝皇焦急不已,不忍心失去这个爱将,便寻遍天下,想找个办法留住天资。
天资熬了一段时间,最终还是没坚持住,死了。帝皇伤心不已,用办法保住了天资的尸身,并同时命人,为天资建造了一座地下陵墓,然后将天资的尸身葬了进去,说他有一天终究会复活的。
而那一天,就是阴兵玉玺再次开启的时候。
听到这里,我吃惊不已,我不敢相信的问:“师傅你怎么知道的这么详细?”
师傅淡然道:“这是我家祖辈告知的,一些阴阳世家、算卦世家基本上都知道,这件事情已经流传很久了。”他顿了顿道:“没想到还真的是遇见了。”
那也就是说,这座陵墓就是那天资的陵墓了。若是我们进去的话,那天资会不会真的醒来,里边又有没有阴兵玉玺?
我和刁一苗都沉默着不说话,师傅看着我们两个顿时无奈了,他轻轻地叹了口气道:“你们两个做师徒去算了,一个比一个野,看你们两个这神情,是非要进去不可了?”
闻之我和刁一苗楚楚可怜的看着师傅,师傅不愿意搭理我们,直接一个巴掌盖在我的脸上,然后他一把将我给拉过去道:“百鬼之首你也见过了,她多么凶狠,也许这天资也有那么凶狠,你非要进去不可?”
我有点犹豫了,但是那边的刁一苗就是不死心,非要进去看看,师傅无奈了,又不舍得丢下他,只能够妥协跟着他进去了。在听了天资这个故事之后,我们进去都有点局促了,步步走的小心翼翼的,也不敢放肆了。
我们往前走了走,发现前边的走廊非常长,走了好久呢,都没看见有石门可以进去,反而这越往里边走,地势越低了,长久没有走路的我,小腿都有点发酸了。再走了一会儿之后,我们终于是看见一扇石门了,还是一扇非常高大的石门。
难怪我们刚刚走的时候地势越来越低了,若是不低的话,只怕都容不下这石门了;这石门很高大,估计有刚刚所见石门的两个之大,看起来是拼接成的,中间有一条细细的缝隙,也不知道是用什么特殊的东西给粘了起来。
我们三个仰着脑袋瞅了瞅,我最先道:“这石门怎么开啊,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