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父皇在所有公主中,也只偏爱明珠皇妹,对其他公主也从不多看一眼。
他伴读曾经跟他说过:“现在天下只知明珠公主,不知明矾太子。”
虽然这句话有夸大之意,但在宫中,便是谁都知道明珠皇妹比他更受父皇看重。
不过他并不会因此憎恨明珠皇妹,皇妹聪慧伶俐,长的也极是圆润,惹人疼爱,便是他看见明珠也即使欢喜,更何况父皇。
不过明珠其他的都好,就是作风太过胆大,在论政事上更是行强势之风,这样就未免欠缺了女子的柔婉。
明珠以后总归是要嫁人的,若不知收敛,只怕到时会惹夫家不喜。
皇后看着太子再次走神,不禁叹了口气,只觉头疼,旁边素衣为她按着眉心,却是未曾劝慰,素衣都觉得太子几近不可救药了。
皇后道:“你父皇喜欢杀伐果断的。”便是她也去如此,她行事也一直是行云流水,不会因为谁而更改。
但太子却偏偏是个异类,明明是从她肚子里爬出来的,不像皇帝也不像她。
她现在是万分后悔当初把太子给太后养的,若是她从小便教导起,太子如何会成这副模样。
太子低了头,他知道母后这也是对他失望了,他从前一直以为自己这是贤明,觉得父皇在规矩上有些不近人情,但出了王炼那件事后,他好像是真的错了。
“母后,您是不是也觉得儿臣优柔寡断?”
皇后把玩着手中佛珠,并不急着语,只看了素衣一眼,素衣会意,将太子请到一旁坐下。
皇后这才悠悠道:“被奴才左右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若是本宫日日听素衣指挥,传出去则是个笑话,但不时的听一些素衣的建议,有时候却又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太子本就非愚蠢之人,自是明白了皇后意思,母后这是让他不要被身边人牵着走,只能适当听取意见,“儿臣必定谨记。”
皇后看太子是真的听进,凤容上这才露出一抹笑意,“我儿悟性并不低,只是耳根子太软。”
太子被说得大窘,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母后说的是对的,今天父皇怒斥了他后,他又被人弹劾,他有些事是真的做错了。
太子目光一冷,回去后,那些人则是该清理了。
皇后自然将太子的变化尽收入眼,不由眼角一挑,太子如此,才能当好储君。
太子告退后,素衣关好门,看着皇后不由一抹忧虑,“太子可能明白娘娘这一番苦心?”
她不是觉太子不好,只是太子行事太过温和,这才养成了东宫奴才嚣张跋扈的气焰。
皇后淡淡道:“法子已经生效了,回去后太子会开始有动作的。”
太子天生心性善良,她也知道东宫中有几个是喜欢乱嚼舌头的,却一直没去处理,因为那只会治标不治本。
只有让太子亲自感受被欺骗的滋味,再让他一向敬重的父皇对他施加压力,太子才能够完成蜕变。
这样做虽有些残忍,但也只能如此。
素衣只盼着太子这次是真的想通,也不枉娘娘为他算计这么多,“娘娘,那些弹劾的奏折如今可要压着?”
皇后摇了摇头,“不用,太子需要这压力。”那些折子都是她有意让人上的,不然有谁吃饱了撑的敢弹劾太子。
但现在完成了目的,却也还是得留着,只有让太子有一个深刻的教训,他才能永远记得。
素衣不想再继续讨论这个问题,娘娘为了太子已经泰国疲惫,“那个刺杀皇上的人,侍卫到现在也没抓住,真是一群废物!”
素衣说起这个时,瓜子俏脸上真的漫着一层冷意,若是那个刺客最后来了椒房殿,那娘娘可该如何!
皇后想起此事不由嘱咐素衣:“为东宫加强一倍人手,一定要警戒,决不能让刺客混了进去。”
那刺客一定是前朝之人,想杀皇帝没能成功,知道皇帝身边守卫森严,应该也不会再自不量力,怕只怕他破罐子破摔,把主意打到太子身上。
素衣自然也知道皇后这个顾虑,太子是皇朝的继承人,那些前朝之人对太子自也是恨得牙痒痒。
“娘娘放心,这些奴婢已经吩咐了下去。这次的刺客娘娘认为和贵妃娘娘有没有关系?”
这倒不是素衣特意针对谢邦媛,而是出了刺客一事后,所有人几乎都把目光投向了谢邦媛,所以她怀疑也是无可厚非的。
毕竟谢邦媛是前朝嫡公主,在百姓心中也是很有威信,若是由她带领,一场不大不小的叛乱还是能够起的。
皇后目光深邃,最后把佛珠戴到手腕上,佛珠虽朴实,并没什么图案,戴在皇后的玉手上却显得格外雅致。
“这些与我们无关,皇上自会处理好的。”
素衣都有这个疑虑,皇上心中更加会有,不过最后结果如何,就要看皇帝如何权衡了,美人和江山,真是一个困难的选择题。
素衣也不是多事之人,也不再谈论刺客,“娘娘可是要与贵妃娘娘交好?”
依她看,贵妃娘娘虽然是宫里最受宠之人,这从皇上一个月便有十几日去的是她那就知道,虽然曾经的淑妃娘娘也有过这等待遇,但相比淑妃娘娘,她倒喜欢这是贵妃娘娘。
淑妃娘娘得宠的时候根本不把娘娘放在眼中,对她更是出言讽刺。
贵妃娘娘虽神情清淡,对她却也是客客气气的,并不会辱骂或者刁难。
皇后华容带上淡淡笑意,“不急,慢慢来。”她眼下虽觉得那谢氏有些意思,但路遥知马力,日久方才见人心。
那谢氏是不是个好的倒与她无关,但有些事她是一定不会放纵的。
若是谢氏安分,那么一些小动作她还是能够容忍的。
素衣看着皇后这模样却不禁有些担心,娘娘自从对皇上断了心思之后,就如同变了个人一般,比以前倒是冷静从容多了,但除了太子,她觉得娘娘现下恐怕再没有在乎的人或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