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宫女将盘子撤了下去。
裕儿见饭已经吃完了了,就想向罗晋夫人提出要去御花园,便开口说道:“母后,我……”
“裕儿!”罗晋夫人打断裕儿后面的话,并走到裕儿身边,开口道:“裕儿,母后好久没考校你的功课了,我们去书房吧!”
裕儿看了眼罗晋夫人不容拒绝的语气,便开口应是,心想着,等考校完功课才想母后说去御花园的事吧。
想着,就跟着罗晋夫人向向书房走去。
罗晋夫人看着听话的裕儿,欣慰的笑了,这才是我的好儿子呢!
考校完功课后,罗晋夫人做下喝茶。
裕儿看了眼罗晋夫人,然后开口说道:“母后,我该去御花园了!”
罗晋夫人闻言,笑了笑,说道:“不用去御花园了,以后裕儿都在这里读书。”
“为什么?”裕儿猛地听到这个消息,有些不敢信,去御花园可都是母后一直支持的,怎么又不去了?
罗晋夫人看了眼裕儿,开口道:“我让你去御花园是为了你学习,可我刚刚考校你功课,你并没有进步,所以,就别去了,在这学,我还能时刻监督你呢!”
裕儿看着罗晋夫人轻易就决定自己去留,有些着急说的道:“可是云朵妹妹还在御花园等着我去教她呢!”
罗晋夫人闻言,瞬间沉下了脸。
“裕儿,不许去御花园,也不许和云朵见面来往!”
裕儿闻言急了起来,不解的开口道:“为什么不行,云朵可是我妹妹,我为什么不能教她?”
罗晋夫人闻言,讥讽的说道:“她算你拿门子的妹妹,她可是谢邦媛的女儿!”
裕儿有些不敢置信,就因为这个,母后就不叫我和云朵来往,裕儿怒气冲冲的开口说道:“父皇都允许我和云朵妹妹来往了,父皇还叫我教云朵妹妹读书写字呢!母后你为什么还要一再阻拦我!”
罗晋夫人在次从裕儿的嘴里说出公子鸿泽已经允许自己的儿子和那个女人的女儿来往,就觉得本狠狠的羞辱了,心里瞬间就怒火中烧,面容扭曲。
愤怒的向裕儿吼道:“别跟我说你父皇!他处处护着那个贱人不说,自然都想着那个贱人,裕儿,我告诉你,有我在一天,你就别想和那个贱人和贱人的女儿有来往!”
裕儿被罗晋夫人的话,吓了一跳,整个人都愣住了,裕儿想不到,为什么往日端庄贤惠的母后,一遇到和媛贵妃有关的事,就变的这么歇斯底里了呢?
罗晋夫人说完,就走出了书房,并对左右宫女说道:“看着裕儿殿下,绝不能让他去御花园,否则,你们也别想活了!”
“是,我们一定看住裕儿殿下!”宫女吓得赶紧回答。
罗晋夫人走回前厅,怒气冲天的摔了公子鸿泽赏赐的东西。
然后转身对心腹说道:“绝不能让今天的事传到皇上的耳朵里,找个理由,说是裕儿不想去御花园看书了。”
心腹看了看罗晋夫人,低头应道。
今日是个晴朗的和天气,温暖的阳光照在人身上,让人觉得身着一暖,带着点丝丝睡意。
御花园内,鸟儿早就在枝头唱着欢快的歌儿,花坛里各种的花儿争相的开着,蝴蝶在花间跳着灵动的舞儿;鱼塘里的金鱼儿,也这时不时的冒出头来,吐着泡泡,一点也不怕在岸上行走的人。
云朵坐在在亭子里,看着外面美丽的景色,小嘴里欢快的哼着不知名的小调儿,想着昨天裕儿哥哥约好的今天一起放风筝,就觉得非常开心。
想到自己美丽的蝴蝶风筝可以高高的飞在蓝蓝的天空中,就想立刻去御花园的空地上放风筝。
云朵向裕儿经常来的方向看了看,可裕儿哥哥还没有来!
嗯~就在等裕儿哥哥一会儿吧,可能裕儿哥哥有事耽误了呢!
云朵想着,就继续吃着糕点,喝着茶。
等云朵将一碟糕点吃完,喝了慢慢一壶茶以后,裕儿还没有来,云朵有些着急了。
云朵转身向着身后伺候着的宫女桃儿说道:“桃儿,你去裕儿哥哥的住的皇子殿去看看,为什么裕儿哥哥还没来啊?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啊?”
桃儿看了眼急切的云朵公主,在心里偷笑,公主跟裕儿皇子关系真好,裕儿皇子只是迟来了会了,公主就在担心裕儿皇子殿下了。怕殿下出了什么事。
桃儿忍着自己的笑意,向云朵公主行了个礼,面带微笑的说道:“是,公主,桃儿这就去看看殿下!”
云朵摆手,示意桃儿快点去!
桃儿走到皇子殿,却没有看到以往那么多的人,有些疑惑,裕儿殿下今日沐休,殿里应该有很多人在伺候才对呀,怎么就一两个人在?
桃儿看到往常在裕儿殿下身边候着的云嬷嬷一个人在扫着地,赶紧上前开口问道:“云嬷嬷,怎么就你一个人在扫地啊,其他人都去那了?”
云嬷嬷听见声音,停下了动作,看向来人,然后开口说道:“原来是云姗公主身边的桃儿啊!怎么来这了?这里离公主殿可不远啊?”
桃儿笑了笑,说道:“我这不是公主叫我来的吗?昨个公主和裕儿殿下约好今天一起在御花园放风筝,可是到现在都没去,云朵公主着急了,叫我来看看怎么回事?”
云嬷嬷听桃儿这么一说,到想起来了,昨个殿下也说过要和云朵公主一起放风筝呢!
云嬷嬷皱了皱眉,有些为难的说道:“这——我也不是很清楚!”
桃儿见此,心里倒是一突,难道裕儿殿下真的出什么事了?
桃儿连忙上前,将袖中的碎银子塞到云嬷嬷手里,然后一脸笑意的话到:“嬷嬷,咋们都是给皇子公主跟前伺候的,你看,要是我不将裕儿殿下为什么不去的理由告诉云朵公主,公主定会生气的!”
云嬷嬷掂了掂手里的银子,然后笑眯眯的说道:“皇子殿下昨天被皇后带走了,说是裕儿殿下这些日子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