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安连忙应了,便站出来了两步,手中捧着一道圣旨:“朕即位三年有二年矣,海内河清,天下太平。民有所安,吏治清明,君臣善睦。德可比先圣,功更盼后人。皇太子远山,人品贵重,甚肖朕躬,坚刚不可夺其志,巨惑不能动其心。朕欲传大位于太子。重臣工当悉心辅弼,同扶社稷。”
刘文安念完了圣旨,将那圣旨合了起来,殿中一片寂静,似是被这突如其来的传位圣旨给炸得不知当如何反应了。
远青满目茫然地抬起头来,望向身旁的刘文安,眼里全部都是些疑惑,身子颤抖了起来,心里想着自己何时搬过这样的圣旨,这圣旨原本来就是想让远山自动退出太子之位,成为摄政王,让自己和皇后的儿子得以继承大统,怎么现在成这个样子了,远青自己都始料未及,这中间到底出现了什么差错。
等他想开口反驳这个圣旨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竟然说不了话了,情绪有点激动,仔细想来,原来是刚才上朝之前喝的那一杯茶。难道刘文安也被收买了自己身边的人怎么可能会都被收买了呢。远青还在挣扎着想说话。
怎么会这样远青怎么会突然在封后大典上颁下传位圣旨,这大典上的大臣心里都有疑问,只是不方便言明,自古最难懂的就是帝王心。
远山脑海中却变得异常的清醒来。不,一点也不突然,这些事情自己早已有了预谋的,他早就要这攸冉的天下了,我要去救她,他要她一生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生平安。
拜见陛下,陛下万福金安,拜见太上皇”跪着的臣子已经有好些回国了神来,急急忙忙地行了礼,呼声嘹亮。
远山笑眯眯地点了点头,远青特别惊讶,想开口说话,不知怎么的就是说不出来。身旁的华皇后也惊讶的看着远青,之后远山便让众城推朝了。
“我亲爱的弟弟,很惊讶吧,怎么会退位了,你只怕一辈子都想抱着黄位,怎么可能想将皇位推给我呢?”远山看着他们一眼疑惑的表情讽刺到。
远青顿了顿想开口说话,可是依旧说不出什么话来。只有愤怒的看着远山,而皇后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之后便听到远山说,远来人将太让皇和太上皇后送到清秋宫静养,没有朕的旨意,不要去打扰他们静养。不是变相的将远青和皇后囚禁了起来了吗?远青因为那杯茶的缘故,嗓子被毒哑了,到临走被带走的时候都不能说出一句话来,只能愤怒地看着远山。
脸上对着空旷的大殿说了一句。“主子,你看见了吗?我一定会帮你报仇的。”
刘文安打破了这深寂,说了一句,“恭喜主子,大事已成。接下来该怎么办”远山勾起嘴角笑了起来:“有什么怎么办的这个位置我们图谋了这般久,如今得来不费吹灰之力,不是大喜蛮。”
远山以后又开了口:“登基只怕是不易的,虽然远青已经下了退位诏书,只是,如今内内外外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一个比一个棘手”
半晌,刘文安都没有说话,只是才幽幽叹了口气。
远山转过头望向刘文安,盯着刘文安看了许久,看得刘文安都忍不住抬起了头来:“老奴身身上可有什么不妥的”
远山摇了摇头,又沉默了片刻,才轻声开了口:“如今我们已经站上了最高的位置,只是,今后的路只怕更不易,我害怕这位置站的越高,越容易失去自己最想要的东西。”
刘文安愣了愣,“主子,成大事者必定要不拘小节,如果成功近在眼前,主子可千万要把握住了。”
只是远山心中隐隐不安,总觉得自己登基没有这么顺利。
只是远山不曾想到,来得竟然那般地快,快得,让自己没有丝毫喘息的机会。
第二日一早早朝之上,便传来了消息,古曦国再次出兵攻打攸冉,这一次,被攻打的仍旧是灵溪,只是古曦国的兵力比上一次还要多上许多。
而远青的二子远凯已经在他的舅夫的怂恿下已在柳沧起兵,举起了反旗。
远青退位一事定然还未传到远凯的舅夫孟迟耳中的,毕竟从锦城到柳沧,即便是信鸽,没有两三日亦是到不了的。
且孟迟是同仓觉青肃一起举兵的,此事定然是他们早就商量好的,只怕是一早就准备好起兵的,柳沧到锦城报信亦是需要两三日,这般说来,只怕是在几日前,孟迟便已经起兵了的,只是赶了个巧,消息传到朝中的时候,正是自己为帝之后的第一日。
朝堂之上下命让新科武状元和赵将军挂帅出征呢,武状元带兵往柳沧,赵将军往灵溪。只是百官皆觉着有些不妥当,一则武状元虽然武功高强,可是毕竟并非将才,且从未真正行兵打仗过。二则,赵将军的身份,一直令人诟病。”
远山想着抬起了头来道:“百官觉得有何不妥当,如若不妥,爱卿们为朕推举良将出来呀。”
“臣推荐华文君”一老臣起身说道。
远山也忍不住冷笑了一声,如今朝中便这么些人,华文君年岁大了,是时候休息了,新将并非毫无可取之处,至少,文凯是柳吟风教导出来的,行兵打仗颇有柳吟风的风范,最擅长的便是知己知彼。可若是同他对阵之人,是毫无经验的新将,他即便是想要知己知彼,也无从得知了。
之后就说了一句,出兵之事就这样定了,众臣不必再议论了。
之后又有大臣说道“陛下虽然已经接了太上皇的退位诏书。是明正言顺的一国之君,只怕这登基大典恐怕要提上日程了,应该近早举办。”
登基大典远山沉默了片刻,登基大典自是应当举行的,可是如今却实在算不得一个好时机,攸冉国内忧外患,若是自己再大张旗鼓地举行登基大典,只怕会为人所诟病。
之后便蹙起了眉头,轻叹了口气,语气带着几分沉重地道:“登基大典啊还是往后放一放吧,家国不宁,战乱尚未平息,寡人又如何有心思举行这登基大典”
那大臣便退下了,没在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