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古之学者)
古之学者(1 )
——于平易中见深刻「原文」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2 )。鼓无当于无声(3 ),五声弗得不知;水无当
于五色(4 ),五声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5 ),五声弗得不治;师无当于
五服(6 ),五服弗得不亲。
「注释〕
(1 )本节选自《学记》。(2 )丑:比。比物丑类:比较同类事物,以做
到触类旁通。(3 )当:比得上。声:指古代音乐中的宫、商、角、微、羽五大
音阶。(4 )五色:青、黄、赤、白、黑五中颜色。(5 )五官:指人体的耳、
目、鼻、口、心五种器官。(6 )五服:斩衰(cui )、齐(zi)衰、大功、小
功、缌(si)麻五种丧服。它们分别用以表示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译文」
古代的学者,能够比较同类事物,从而触类旁通。比如,鼓的声音虽然比不
上五声,但是五声没有鼓声的配合,就不会和谐;水的颜色虽然不上五色,但是
五色没有水来调和,就无法显现出来;学习虽然比不上五官,但是五官比经过训
练,就发挥不了作用;教师虽然比不上五服之内的亲属,但是没有教师的教诲,
五服内的亲属就不会亲密起来。
「读解」
儒家学者们很善于用浅显明白的事例来说明较为抽象的大道理,比如这一节
的事例被用来说明通过对比而触类旁通的道理。这种看法,很有点接近现代系统
论的基本观点。两个部分相加的和大于这两个部分。
通过比较得到的结果,可以成为一种具有激发力的诱因,使人把似乎不相关
联的事物和知识联系起来,把分散的各个点,全部网络其俩。从这一点来看,儒
家学者中的确不乏充满智慧的聪明者,能够通过实践把一些深奥的道理想个透彻,
用平易的语言表达得滴水不漏,还能具有现代意识。这真的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