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乐由中去)
乐由中出(1 )
——以礼约取代兵刑「原文」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2 ),礼自外作故文(3 )。大乐必
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4 ),礼至则不在争。揖让而治天下者(5 ),礼
乐之谓也。
暴民不作,诸侯宾服(6 ),兵革不试(7 ),五刑不用(8 ),百姓无患,
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天子如此
厂则礼行矣。
「注释〕
(1 )本节选自《乐记。乐论》。(2 )静:安静。这里指潜移默化的影响。
(3 )文:指礼仪制度。(4 )至:通达。(5 )揖让:礼让。(6 )宾服:服
从,归顺。(7 )试:使用。(8 )五刑:指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
「译文」
乐由内心产生,礼体现于外表。乐由内心产生所以能够潜移默化;礼体现于
外表,所以形成礼仪制度。最好的乐必定平易,最好的礼必定简朴。乐通达内心
则民众没有怨恨,礼仪通行则民众没有沖突。以礼治理天下,就是指实行礼乐。
暴民不起来作乱,诸侯都来归顺,不必使用武力,不动用多种刑罚,百姓没
有忧患,天子不动怒,这就表明乐普遍实行了。父子相互亲睦,长幼之间次序明
确,四海之内的日恩都相互尊敬,这就表明礼普遍实行了。
「读解」
乐被纳入了儒家的政治理想之中,成为治国安邦的根本之一,同“礼”相辅
相成。这种政治理想是很独特的:以问代武,以礼乐代兵刑,以感化代专制。
之所以说这是一种理想,是从实际出发的。也就是说,以感化、说服、规劝
来代替必要的强制措施,在现实当中是难以行的通的,历史上大概很少有过不依
靠法律、军队来维持统治的政权。不以强制手段和强力来维护统治当然是好事,
而美好的愿望总会受到无情的现实的挑战。
因此,过分夸大“乐”的作用,只可能造成负面影响,更多的时候,它经常
成为统治者用来掩盖专制和暴力的伪装,成为蒙蔽人们的烟幕。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儒家思想有非常现实、非常功利的一面,同时也有非
常理想化、非常不切合实际的一面。这两个方面时常交织在一起,对历代统治集
团和民众百姓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对次我们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从而决定我们应
当来采取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