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晚宴上再起波澜
栗三羊 2018-06-08 15:123,435

  听见太妃到了,殿中诸人都敛了神色,虽也不是外人,可总归要生疏些,更何况还当着庶子的面,总不能还剑拔弩张地叫人家看笑话。李槿看李洛眼里噙着泪,死咬着嘴唇,知道这孩子也真的是伤心,就轻轻拍了拍她,这一拍,李洛的眼泪也就下来了,她赶忙用袖子擦了擦眼睛,撇过头去。

  吴太妃等人也进到了殿内,一阵乱哄哄的请安问礼后,太妃先注意到了眼睛红红的李洛,再看她脸色也不好,忙关心了几句:“怎么了这是?谁惹我们三殿下不高兴了?”

  李洛虽非不识大体之人,可终究年纪还小,心里有着委屈藏也藏不住,这会儿听见太妃关心,更是把持不住,抽抽了两下还是哭了出来,这一哭,连带着伤心和委屈都到了脑中,因此哭得越发起劲,怎样都收拾不住。

  吴太妃更觉诧异,手足无措地上前安慰:“怎么了这是?怎么伤心成这样?可不能这样哭,伤身子的。”

  李洵忙说:“今日收到的奏折,侯冠儒大人过世了。他是洛儿的师傅,两人一向亲厚,她因此伤心着呢。”说完走到洛儿身边,轻轻揽过她,却不料她并不领情,只抖抖肩膀便从李洵的怀中挣脱出来,面向另一边,继续哭着。

  李洛的哭声搅得李洵也心酸起来,说起侯冠儒的死,她也内疚,只是她不能容忍李洛质疑她,此时的她就像一个任性的孩子,越被说做错了,越不肯认错,更何况她是皇帝,只要她说自己没错,旁人就不能说她有错,李洛尤其不能。

  咬着牙瞪了李洛一眼,李洵转身招呼起太后和西慈来:“既然都到了,大家都入席吧。”说完不理仍在一边抽搐的李洛,自己先掺了梁太后朝膳厅走去。李槿便去劝李洛,不管怎样,今日这面子是不能不给皇帝的,有着不知道存着什么心思的外人在场,无论如何都得维持住表面的和气。

  桌上自然是丰盛的,太后设的席,虽然只是家宴,可该有的菜式也是一样不少,满满一桌,红的绿的黄的白的煞是好看,瞬间就能勾起人的食欲。梁太后对于膳房的准备颇为满意,在她来看,虽是为庶子接风,可说白了还是家宴,心意到了最重要,所以准备得丰盛点是必须的。可在吴太妃看来,这桌菜就是对他们母子极为重视了,甚至,这顿晚膳没有分桌而食,而是在一处大桌子上一同进食,这更是恩典了。

  梁太后先欢迎了庶子,接着就由着众人起筷用膳。吴太妃怕庶子腼腆,不停地往他的碗中夹着各种菜,还道:“太后的小膳房一向最讲究的,你虽不愁吃喝,却也未必吃过这等精致的东西,多吃些。”

  梁太后看吴太妃只顾着儿子,便让人给吴太妃也夹了不同的菜,看她受宠若惊的样子,便笑着说:“你这段时日胃口好了就多吃些,别光顾着儿子,他长着手呢。”等吴太妃将碟中的菜都吃光了,她才又说:“你以前是常来的,现在老打着身子不舒服的幌子也不过来逛了,这宫里老人本就不多了,再不多走动就更寂寞了。”

  “太后这是哪儿的话,您膝下三个子女,就是添儿不在也有陛下和三殿下陪着,再说寂寞我可不依了。”太妃笑着说。

  梁太后听了这话也笑起来,便指了西慈,对太妃说道:“如今你儿子也回来了,可用不着再羡慕了。”

  说到李添,吴太妃到底偏疼了多年,这么久不见,也着实有些想他,先跟西慈夸耀了一番,说四殿下年纪笑笑却英勇神武,有着建功立业之心,长相也跟西慈颇有几分相似。接着,她打听了一下李添的近况。

  “初去的不适应已经过了。”梁太后提起这个儿子,也是满脸的骄傲,作为贵族子弟,又不用操心前途,李添可以说是宗室的表率了,“现在做得很好,八王时常夸赞。”

  “是呢。”吴太妃听着也笑起来:“前段时间还给我来了信关心我身体呢,字里行间可是长大了不少。”

  吴太妃便又跟庶子说他不在的这些年里,全靠李添承欢膝下,才没有让她忆子成狂,多少有些宽慰,也是太后仁慈,愿意让李添常往天悦阁去,幼时的李添很是聪明,给她带去不少快乐。

  庶子一顿,起身垂手向梁太后和李洵施了一礼,道:“母后在深宫无所依傍,臣本来甚为忧心,今日进宫,得知陛下与太后对母亲关怀有加,臣实在感激不尽,臣身份所拘,不能尽孝于目前床前,真是枉为人子。”

  “西慈也是个孝顺的孩子。”梁太后望着西慈,点点头:“如今回来了,就多尽些孝道。”

  待西慈坐下,李洵端了杯子起来,说道:“那这第杯酒,就恭喜太妃与子团圆,自然也是我们一家团圆,既是喜事,大家便干了吧。”

  喝了酒,气氛略微轻松了些,只是虽说是家宴,可碍着有外人在场,一顿饭也是吃的中规中矩,除了吴国舅多喝了两杯便讲些不着调的话,其余的人除了提酒之外也并不多话。

  李洵偷偷看了一眼坐在身边的李洛,她心情不好自然吃不下去,此时虽是不哭了,可也就闷着头坐在那里,心思全然不在桌上。李洵叹口气也不想再计较李洛的失礼,便亲自夹了一个鹌鹑蛋放到李洛的碗里,小声说:“再难过也要吃些。”

  李洛并不理会李洵的好意,将那颗鹌鹑蛋拨到碗外,干脆将筷子往桌上一放,表示自己不吃了。李洵见状自然是生气,可又不好发作,只闷闷地觉得心口又有些不舒服。梁太后跟吴太妃及庶子说着家常,李槿也和几位太妃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吴国舅没人理也不打紧,正一杯接一杯地喝着酒,自得其乐。

  正在此时,仿佛是注意到了李洵正在打量他,已经醉醺醺的吴国舅突然站起身,摇晃了两三下才扶着桌子站稳了,接着他开口说道:“陛下,我有个请求,也不是大事,还请陛下允准。”

  李洵强作笑脸,说:“您也算是朕的舅舅,有什么话直说便是。”

  “西慈到底是先帝的儿子,怎么能不归姓李氏族谱呢?”吴国舅大着舌头说道:“虽是庶子,可血脉就是血脉,哪能由着他流落在民间不闻不问呢?”

  李洵脸色一变,这才回宫的第一天,西慈就急着要认祖归宗讨要身份了,认祖归宗意味着皇室承认了他的地位,接下去,封爵、开府哪一样不是要紧的事情?怎么就不算大事了?为着庶子回宫,朝中争论不休,至今仍未结束,再让他回归宗室,朝上可又要炸开锅了。

  李洵尚未开口回应,吴国舅却挥挥手又说开了:“别跟我提什么规矩,规矩还说庶子不能回京,你皇上一句话不就解决了?您是皇上,您就是废规矩和立规矩的,既然废了一条了,再废一条也不碍,您说是不是?”

  李洵心中气结,若不是看在吴太妃病重的份上,哪有这么些事情?如今这吴国舅得了便宜还卖乖,实在可恨。李洵转眼望了望西慈,那人皱着眉,对吴国舅的借酒装疯并无反应,可见,在他的心中,也是盼望着能彻底回来的,这人,终究还是不甘心流落在外的。

  李洵不动声色地说:“国舅话虽不错,只是圣祖爷既然立了这规矩就有他的道理,朕让庶子回京只是看在太妃的面儿上,虽破了规矩,可并不打算废掉这条规矩,国舅的要求恕朕不能答应。”

  吴国舅听了这话哪还依得,一拍桌子,瞪圆了眼睛嚷道:“你是不承认西慈是你的弟弟吗?”

  太妃见状忙狠打了吴国舅一下,又拉着西慈跪倒在地上,不无惶恐地说:“皇上,我这弟弟一向喝点儿酒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言语冲撞之处,还请陛下见谅。”

  “陛下。”西慈也磕下头去,道:“舅舅酒醉,并不知自己在说些什么……”

  李洵一摆手,打断了西慈的说话,又将目光投向吴太妃:“吴国舅所请,太妃是何意思?”

  “这……这……”太妃作难地看看儿子,又看看梁太后,终于开口说:“我自然是想西慈好的,而且他的确是先帝的血脉,虽是庶出,可是……”

  李洵点点头,又将脸转向西慈,说:“朕也不问你的意思了,朕只想知道,祖宗立下的这条家法,你可有异议?”

  西慈忙跪倒在地,小心地说道:“臣弟并无异议。”

  吴国舅却又嚷道:“你问他有何异议作甚?他既未入族谱,哪敢跟陛下攀上同一个祖宗?”

  “吴国舅慎言。”李槿终于忍不住插话道:“逐庶子并非陛下的旨意,你这般咄咄逼人又是何居心?”

  “我是何居心?”吴国舅一听这话更是发起疯来,将自己的酒杯往地上一摔,站起身就摇摇晃晃朝李槿走来,一边骂道:“我能有何居心?我还不是同情我那苦命的姐姐和我这个可怜的外甥?你们这些人打小金窝窝里养着,好吃好喝喂着,天伦之乐享着。我姐姐和西慈呢?打一出生就骨肉分离,半辈子低三下四地活着?这又是我姐姐愿意的吗?是她愿意成为先帝的妃子的吗?”

  李洵终于忍不了了,一拍桌子站起来,对太妃说道:“太妃若再不管吴国舅,朕就要管管了。”

  太妃听吴国舅说话便想到自己半生受的苦,此时早已哭成了泪人,只觉得自己命苦,哪还记得什么礼数规矩,突然听到李洵发火,才反应过来,再看吴国舅脸颊通红,怒目圆睁地盯着李洵,方吓了一跳,忙起身将吴国舅按倒在地上,自己又颤颤巍巍地跪下,哀求着说:“求皇上恕罪。”

继续阅读: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时烦恼酿祸端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莲开双蒂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