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知道,粒子加速器这东西听起来似乎很玄乎,实际上在地球上的普通家庭中就有,比如说CRT电视的显像管就是一种粒子加速器。
只是劳伦要制造的粒子加速器却要比这种微型加速器要巨大多了。
而且根据劳伦估计,这台粒子加速器起码要有一座小城镇大小。而且还需要有独立的电厂。
要不然这种装置一旦启动,足以让整个黑石领失去电能。
因此,劳伦在加工中心旁边再次开辟出一个区域专门建造。
首先就需要平整土地,打好地基,然后架设聚变发电长。
趁着这段时间,劳伦开始独立设计所有装置。
为了达到效果最大化,他的这套设备足有三十公里长,而且全部架设在地下。
整个装置呈圆环结构,通道直径十米,设备直径三米。
这是一种电子感应加速器,最大能量达到了骇人的七百九十电子伏特。
听起来似乎很小,但在粒子加速器中能达到如程度的装置,已经算是巨无霸级别。
其实劳伦并不在意这东西到底能释放出多强的电子伏特,他之所以要这样做,完全是为了避免今后麻烦而已。
与其做个小,还不如做大,一劳永逸。
只是这样以来,制造成本无可避免地出现了暴涨。按照劳伦计算,如果把这东西放到地球上让那些国家制造的话,起码要一千亿美元。
而在这格利泽,在这黑石领当中,他的粒子加速器建造成本几乎可以忽略。
毕竟这里几乎70%的资产都是他自己的,对他来说,完全是左手换手的游戏。所耗费的仅仅只是时间而已。
有工业机器人和流水线帮忙,各种装置开始陆陆续续生产出来。
工程机器人一边挖掘隧道和建造地面建筑,一边将粒子加速器通过图纸组装起来。
这可比人类建造要快多了。
在地球上,建造这样的东西不说设备,光是建造各种建筑,就要三五年的时间。
但有了机器人过后,工程进度飞速推进。根本不用去监督,它们自动就会完成交代下来的任务。
趁着修建对撞机的时候,劳伦来到工业中心。
此时地下室部分已经修建了五分之一。
一眼看过去,遍布钢筋混凝土。
大大小小的机器人,不断在工地上忙碌着,一派热火朝天的样子。
至于那座聚变核电站,则已经完成了八成,有一部分机组已经开始投入试运行。
劳伦估计,整个工业基地或许最多明年四月,差不多就可以建造完毕。到那时候,横扫整个大陆将不再是空话。
再说,最近一段时间,哪些国家早已经见识到了可怕的现代化战争,伤亡惨重。
这还是没有飞机和战舰的原因。
然而哪怕仅仅只是陆战,也依旧让各国精疲力尽。毕竟在劳伦的影响下,各国的武器装备实际上都差不多。
你有什么东西,我也有。哪怕是缴获过来的武器装备也能捡起来就用,还不用担心弹药口径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足够精妙的战术战略就成了制胜的砝码。
只可惜,对方又不是傻子。
事实上不管韦尔特人还是摩基人,都没有傻子。他们只是缺乏创新能力和科研意识而已,就算有,也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就不会学习。
况且这又不是什么科研创新,直接拿过来用就是了,难道怎么行军怎么打仗还要人耳提面命不成?
这可是关系到身家性命的事情。
所以那些将领们学的一个比一个快,学了过后,就直接用在自己的队伍里。
正是因为这样,随着步枪、机枪和其他装甲车辆的出现,各种战术战法百花齐放。虽说很多都不靠谱,但还是有不少战术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别的不说,最起码战场上的死尸更多了。
光是那每分钟射速在1500发以上的通用机枪,就打得彼此国家的士兵抬不起头来。
有些新兵在看到这种场景的时候,根本连扣动扳机都忘了,直接弯下腰不断干呕。
多!太多了。
往往一场战役下来,起码要丢下上千具尸体,如果是战败方,那么伤亡数字将会更加可怕。
就算如今各国已经开始使用散兵线。可是这种伤亡却还是难以避免。
特别是当士兵面对机枪据点的时候,往往拔掉一个碉堡,就要付出几十人的伤亡代价,有时候还会更高。除非使用坦克或者加榴炮在远距离攻坚,要不然根本没什么办法。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想到,战争的伤亡代价会如此可怕。
特别是当敌方构筑起坚固的防御阵地过后,进攻方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就算有坦克装甲车都不见得管用。
每个前线将领拿到伤亡数字过后都是懵的。
没人会想到,战争竟然会打成这样,也没想到,这样的伤亡代价竟然会是如今一场战争带来的。
因为直至今日,攻守双方已经死伤了四五百万士兵,而且这个伤亡数字还在扩大,至于平民的伤亡数字,估计起码是这个数字的七八倍以上。
更可怕的是,这场战争依旧看不到头。
谁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见到明天的太阳,只能祈求飞来的子弹不要打爆自己脑袋,让自己还能辨认得出来。
“轰隆……”
随着一声震天巨响,榴弹炮旁边扬起大片尘土。
这就像是一个进攻信号。
早已经架设好的115毫米榴弹炮开始向敌方疯狂倾泻火力。
几十公斤重的炮弹越过十多里的路程,狠狠砸在敌人的阵地上。
新一轮的战斗打响了。
士兵们三三两两的猫着腰,冲出掩体,在宪兵的催促下向敌人的阵地靠近。
大约五分钟过后,起先零零散散的枪声响成一片。
很多基层指挥官都知道,这些人去了过后多半都回不来。
这就是现在的战争,不仅士兵受尽煎熬,将领受尽煎熬,战区内的普通百姓同样受尽煎熬。
因为战争太残酷了。
很多时候甚至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很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
可是就算离开了又能怎样?
整个史密森大陆几乎全部陷入战火当中。
缺衣少食的难民们住在难民营中,人们往往为了一点食物就会打起来。
很多走投无路的人甚至干起了贩卖人口勾当,据说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出现了吃人现象。
这在平时是会被人唾弃的事情。可惜在这里,在这个时候,这种事情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让人难以接受。
只是随之而来的道德拷问,却足以伴随每个人一辈子,让他(她)在今后日子里受尽煎熬。
而有些人则会抛弃家人独自逃命。小孩子成为乞儿,老人暴尸荒野,至于女人,很多不得不为了一点食物而出卖自己的身体。
在这样地方,只要有食物就算是彻头彻尾的傻子,也能娶上老婆。
每个人都麻木的活着,不知道希望在哪儿。
哪怕知道黑石领是个好地方,去了那里过后有吃不完的食物,穿不完的漂亮衣裳。
但那又如何?
饥肠辘辘的难民根本无法到达那里,说不定走在半途上就会死在路边。
其实劳伦知道大陆上已经出现大量的战争难民。只是他总不可能挨个儿去救吧?
毕竟这个世界上可没有所谓的人道主义。
他能保证每个领民的权益,却无法管到几千公里以外的事情。
况且劳伦只是领主,又不是开福利院的。他最好自己领地内的事情就好,其他国家的事情,他还不想去管也管不着。
常年生活在黑石领的居民只知道远方的战火依旧没有平息。而战争到底如何残酷,却一无所知。
哪怕黑石领早已经有了传播媒体,不断有关于战争的新闻发表出来,但毕竟不是亲眼所见。大家并没有那么大的感同身受。
时间进入冬天,难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艰苦。
而黑石领的建设进度也随之放缓。
之所以是放缓,而不是直接停滞,完全是因为机器人不用太在意温度变化,哪怕零下十几二十度也不用当心。
但哪怕是这样,户外工作或多或少地还是受到影响。
大量待工的机器人随着公路和铁路被送到距离黑石领一千多公里外的东部沿海新开发出的谢尔曼港。
之所以要这个名字,主要是为了纪念去世的老管家谢尔曼。
相比起黑石领,谢尔曼港虽然同属于同一纬度,但却因为海洋暖流的原因,使得这里并不太冷,虽说还是在零度以下。
相对温暖的气候,让这里的户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经过将近一年的开发这里俨然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两座年产两千万吨的炼钢厂已经拔地而起,初期必须依赖的大型发电厂也在快速修建中。
哪怕港口都还没全部清理出来,但船台和干船坞却已经开始搭建。
这个直接从海洋里面内陷进去的港湾,就好像葫芦似的,简直就是天然的优良港口,最宽三十公里,最窄两公里,平均水深三十米,是黑石领目前唯一一个,也是最好的一个优良深水港。
按照劳伦的意思,这里将会是一个规模巨大的造船基地,今后黑石领的大小船只都会从这里建造出来。
也是他今后远征其他大陆急先锋。
毕竟格利泽星球可不仅仅只有史密森一个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