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城墙钟声
绛河清浅2018-04-16 02:133,231

  这晚,已到夜静更深之时。

  西院之内,杨攸宁已然与袁嬷嬷和渡儿换上普通百姓的粗布衣衫,耐心地候在正屋,只等着有人过来,送她们出城。

  袁嬷嬷神色焦灼,搓着手不停地在屋里走来走去,渡儿则一直站在窗前,目不转睛地瞧着外面动静,后背挺得稍显僵直,显然极为紧张。

  唯有杨攸宁似乎还算镇定,坐在正屋一把高背椅上,半垂眼帘,像一直在打量自个儿脚上的绣花鞋。

  面上虽平平淡淡,只杨攸宁脑子里头,已然将方才宫中突然赐婚之事,思忖了半天。

  杨攸宁百思不得其解,白日里官家还声称,要将自个儿赐给李莫,怎得天一黑就变了卦,转而下了此等匪夷所思的旨意。

  好在马上便要离开,杨攸宁自然不会在乎那什么圣命,更何况官家昏庸无道,害了翁翁和舅兄性命,杨攸宁心中,早失了敬畏之心,抗命便抗命吧,反正杨攸宁如今只盼着赶紧离开,日后海阔天空,与李莫共度余生。

  然而……

  杨攸宁抬起头来,月上柳梢,子时已过,却为何……外头竟像是风平浪静?

  “四娘,这赐婚……”袁嬷嬷欲言又止。

  杨攸宁明白袁嬷嬷的想法,出言安慰道:“今晚逃出荥阳城,便已然与谋逆无异,何在乎什么圣旨,所谓赐婚……在我心里,不作数的。”

  袁嬷嬷显是认真想想,果然不再问,却依旧在屋中踱步,眉心拧得死紧。

  一直站在窗前的渡儿,突然抬脚出屋了。

  杨攸宁诧异地站起,似乎外面有什么响动。

  还没等杨攸宁同袁嬷嬷走到屋外,便已能听清赵管家的喊声:“走水了,走水了!”。

  没一会,渡儿冲回来,指着北面道:“四娘,赵管家说,皇宫那头走水了!”

  杨攸宁一惊,放开袁嬷嬷向外跑去,甫一到院中,杨攸宁背过身去瞧,原来正北面皇宫方向,已是火光冲天。

  杨攸宁立马便猜出,李莫带人动手了,不过虽早料到会有动静,杨攸宁却未想到,竟会是如此声势。

  “管家,可知为何会走水?”跟赵管家后头出来的袁嬷嬷,惊讶地问道。

  赵管家摇头:“谁会晓得会出此事,如今也打听不到什么,不过……”

  瞧瞧左右,赵管家放低声道:“许是秦王带人进宫救人,索性放了把火……”

  杨攸宁在旁边听着,多少觉得有些道理,却不免添了一层担忧,此时宫中想来该要乱了,不知里头两位,是否已被救出来。

  “四娘,时辰已到,请随在下等出发!”院门一响,几个寻常百姓打扮的人进来,那便是李莫安排送杨攸宁几个出城的手下。

  赵管家见状,在一旁催道:“是呀,你们赶紧走,这会儿都在刚出事,不如趁乱赶紧走,皇宫走水,可是天大之事,说不得后头还要封城,你们若再拖延,说不得想走都走不成了。”

  袁嬷嬷醒悟过来,带着渡儿回屋取过包袱,旋即出来,拉上杨攸宁便要走。

  杨攸宁又望一眼皇宫,略有犹豫。

  一个领头的似乎看出杨攸宁想法,道:“四娘且放心,在下得着信,那头诸事顺利。”

  听得此言,杨攸宁稍松一口气,朝对方一点头,终于与众人一块往外走去。

  府外早已备上马车,杨攸宁同袁嬷嬷、渡儿紧着上去,有车夫坐到前头,而离这马车不远处,另有几人不远不近地跟着保护,众人一路往城门方向而去。

  待出了中城,便来至荥阳城御街。

  此时御街道路两旁竟站了不少人,个个面朝向皇宫那处,三五成群围在一块,低头议论着什么。

  因着人多,马车便有些跑不起来,少不得外头一些言语,竟是传进车中几人的耳朵里。

  “好端端的,宫中如何着起火来?”

  “少不得天灾人祸,我说,还未到风干雾燥时节,这火来得蹊跷。”

  “大势不妙,便要出事了。”有人故作高深地道。

  “此话怎讲?”

  “城外赵王兵围荥阳多时,会不会是赵王已然悄悄攻进城来,方才走水之前,我刚从城外回来,可是瞧得清楚,城中有兵马一路往外跑,说不得今晚……真要打起来。”

  “不会吧,竟是未有一点动静!”

  “说不得,早有李延的人潜进宫来,瞧着吧,明日天亮便可见分晓。”

  车里的杨攸宁细细听着外头言语,心中着实为李莫担惊受怕,只盼着他这会儿已然脱身,两人能在城外会合。

  便在这时,四处响起鸣锣之声。

  “城中宵禁,各自回屋!”四面传来呼号之声。

  车夫机警,趁着众人紧着散去功夫,一紧马缰,车便飞跑起来。

  然而等几个人终于到了城门边上,外头车夫悄悄告诉车厢里面的人,外面已是在重兵把守。

  偌大城门,如今只余两个侧门供人出入,这会子出城那处,已然排着老长一条队,只因有守兵正在一个个地盘查,若仔细瞧,时不时有人会被赶回去,并不许出城。

  马车隔一时便往前挪一下,渡儿小心翼翼地撩帘往外观瞧,而袁嬷嬷则将杨攸宁的手紧紧攥住,显是有些怕了。

  杨攸宁将头搭在车围上,窥着外头动静,只听见外头有人在大骂:“你们拦咱们做甚,出个城还那么多讲究。”

  “上头有命,城门严加盘查,若是不耐烦,今晚便不要出去,若再吵闹,少不得让你们进牢里坐坐。”有人喝道。

  不知过了多久,杨攸宁听到有人到了近前,像是在问车夫:“这么晚为何出城?”

  渡儿这时回身,悄悄对杨攸宁道:“有守兵过来了。”

  杨攸宁点点头,到底不敢动。

  车夫此时下了车,恭敬地回道:“府中的老嬷嬷得着恩准告老还乡,这会儿归心似箭,等不着天亮就走,小的乃是奉命,送她们母女回乡。”

  “哪个府的?”问的人声音冷淡。

  车夫笑答:“官爷,这是符节,小的不才,乃福王府门下。”

  想是“福王府”三字起了作用,外头那人语气明显客气不少:“既如此,赶紧走吧,倒不用查了,你这符节小心些,千万不能丢喽,这眼瞧着便要乱起来,没这物什,你们日后寸步难行。”

  “多谢官爷指教!”车夫说着话,便回到车上。

  没一会,马车终于又跑起来。

  一直在往外探看的渡儿坐回了身,叹道:“总算出城了。”

  “阿弥陀佛,佛祖保佑!”袁嬷嬷松开杨攸宁,庆幸地拍拍胸口。

  马车走了并未多久,杨攸宁突然听到,城内传来敲钟之声,由远及近,竟是连绵不绝,到后来,连城墙角上的铜钟,亦被敲响。

  杨攸宁心中一颤,禁不住脱口而出:“有贵人薨了!”

  车中另外两人皆是愣住。

  这钟声响个不停,杨攸宁控制不住地想到了圣人,只片刻之后,她又反应过来,圣人已然被废,便是真有事,恐怕也不会有这钟声为她而敲。

  若不是圣人薨逝,难道是官家……驾崩?

  杨攸宁想到此处,竟觉得心惊肉跳起来。

  而这会儿,马车已然越跑越快。

  又过一时,杨攸宁觉得有些不对,不停地将头探出马车外,外头漆黑一团。杨攸宁只知道,她们这是上了山道。

  袁嬷嬷明白杨攸宁心思,撩开车帘,问外头车夫道:“这位大哥,咱们正往哪儿走?”

  “在下等奉秦王之命,送各位前往河中府,那头有人接应。”车夫回道。

  杨攸宁愣住,这河中府在南面,根本不是去辽东的必经之道,那日不是说好,李莫在城外与她会合,如何又变了。

  “为何要去河中府?”杨攸宁大声问道。

  只外头人并不回答,只一个劲打马飞奔……

  数月之后——

  这日天一早,河中府大王庙后一府村落里,有妇人推开篱笆,从一间茅屋出来,扫起屋边落叶,扫到一半之时,妇人停了下来,抬头看看天色,嘟哝一句:“过不得几日,说不得要下雪了。”

  话音刚落,远远的有人朝她这边过来,一位年轻女子笑道:“嬷嬷,我家夫人和小郎又来瞧四娘和您了。”

  “原来是琴儿,”妇人面上一喜,赶紧放到条帚,往来人处走几步,口中还道:“昨儿个四娘还在说,不知舒夫人何时能再来,未料今日心想事成。”

  而此时,篱笆又是一开,茅屋中小跑出来一名女子,开心地道:“我听见,是师父来了!”

  说话间,女子来到一位抱着孩子的舒夫人跟前,连大人带孩子一把搂住,顺便在那不足周岁的小童面上亲了一口:“好安儿,可想姑姑了!”

  “阿敷这是只想安儿,不想师父?”舒夫人故意怨怪道。

  杨攸宁一乐:“可不是都想得慌吗!”说着,便将显是在舒夫人怀中不太耐烦的安儿抱进怀中,少不得又亲了亲。

  “夫人万福!”袁嬷嬷上前福身唱喏。

继续阅读:第一百三十三章 君子一诺(大结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满城春色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