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唐文泰三年(晋光初四年)一月,兴平城
新年并没有给兴平城带来喜悦,反而皇帝逃到这里的消息不胫而走,更多的,是才行么么的恐慌,他们的一些亲戚生活在晋国,安居乐业,他们十分羡慕。本来应该热闹的兴平正大街,此时却人丁稀少,有些商铺竟然都没有开门。
望安楼内,东雍借着烛火还在还在看着北唐的地图。这时,他的管家轻轻走了上来,终于忍不住开口道:“大人,已经五更天了,您还是休息一会吧,您这么熬夜怎么可以啊?国士再无双,也要保重身体啊。”
东雍长吁一气,说:“子桁,你跟了我快三十年了。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知道的,我没有仕南唐,没有仕辽国,更没有仕凉国,而是选择北唐。尽管我这些年并未身局高官但为百姓造福,我就很高兴了。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已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如果没有宦官之祸,北唐不这个样子,起码也会和晋国平分九州。宦官害人啊。我一直说,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可是皇室却并不在意。子桁,我记得你有一个姐姐在青凤城了,现在怎么样?”
“回大人,家姊如今住在大郢。生活很好。”
“不,我的意思是,让你离开我,毕竟晋军马上就要打进来了。到时候北唐灭亡,我作为副丞相,一定是他们争取的目标,但是我不会。我准备以死明志。我死后,你要带着我的儿子好好生活。”
“大人……”
“你不必再说了,抓紧收拾收拾,离开兴平吧。”
晋国在扬州重新规整,设立了扬州北郡与扬州南郡。大邺自然是扬州北郡的郡首,此时也改名为邺城;曲阜也成为了扬州南郡。兴彬郡和曲阜郡的合并归拢,是晋国高层全体的意见,毕竟自从唐帝国灭亡,九州纷乱,此时很需要重新整顿。兴平城,就在扬州南郡的西南。
二月,公冶弘任命的扬州南郡郡守丁绣到达了曲阜。丁绣派人围住兴平城,夜晚在城外往城内射箭,每一支箭上都有挂书:凡是投降晋国之人,一律不究,为官为商,照旧。几天下来,夜晚就有人从大门走出,不仅是百姓,还有士兵,还有商人……
兴平城府
这一个月内,城中百姓人心惶惶,李旭不是不知道。寇颜虽是贤相,但北唐衰败至今,已经无力挽回。“寇相,朕听说丁绣派人往城内送挂书,劝降北唐军民,可有此事?”
李旭坐在大堂正中央的位置上,寇颜站在李旭的身后轻声说道:“陛下,没有的事。您是唐帝国的继承者,是九州宗主皇帝。而晋主公冶弘只不过是窃国之人,陛下不必太过在意,最近——”
“寇颜!就连你也要骗朕吗?”李旭大声质问。说完,陷入沉默。大堂之寂静,就连二人的的心跳声都可以听到。
“皇上,我……”
“寇颜,朕想了很久。如果晋军攻入兴平城,百姓们都会受苦,兴平城又会沦为人间地狱,如果可以减少痛苦,这又算什么?自从唐献帝退位到现在,多少年了?九州乱了多少年了?先帝把皇位传给我,是因为他的身体已经支撑不下去了。谁不想做皇帝啊,我出生的时候,只是个普通的孩子,怎么会想到以后我会是北唐的皇帝,如今看来,我还会是末代皇帝。”
“皇上……您不必多说。臣和巩安巩齐不同。臣感激皇上的知遇之恩,臣为了报答皇上的恩情,死又能如何?”
李旭沉默了,虽然突然猛烈的咳嗽。
寇颜刚要去叫太医却被李旭叫住了:“不必了。朕知道兴平城有一家有名的李氏医馆,如今这家医馆早已关门。你看,百姓们都不想打仗。朕觉得,这场战争该结束了,朕明天就开城请降,保一城百姓。
第二天一早,丁绣照常带着人准备离开,结果城门竟然缓缓打开。李旭穿着龙袍,身后是寇颜和东雍,缓缓走向丁绣。丁绣本来已经上马,此时急忙下马,走了过去。“丁大人,我代表兴平城的全体百姓,向晋国请降。这是北唐皇印与玉玺。请将军上交晋国朝廷。杀了我可以,但是请饶恕兴平城的百姓,他们是无辜的。”
丁绣顿了顿,他之前是夏渊手下的参将,根本没想过李旭会出城投降。丁绣对身边耳语几句,随后走到李旭面前说道:“国主,请随我前往武京,面见圣上。”
几天后的夜晚,消息传到了武京。消息通过旗官传到了宦官手中,就在刚才,宦官在门外对公冶弘说出了北唐投降的消息,公冶弘激动的睡不着。本来有些乏累的米贵人也被公冶弘弄的睡意全无。“怎么了,皇上?”
“朕统一天下了。这几日,北唐皇帝李旭就会前往武京。朕……朕激动的,睡不着。米贵人,你先休息吧,朕要去一趟尚书房。”
穿好衣服,公冶弘便冲了出去,走进尚书房,送信的信使和丞相夏渊还有公冶真都在。“陛下,消息确实。驿站来报,李旭已经离开扬州北郡,即将到达武京!”公冶真说道。
公冶弘点了点头,随后让信使离开,问道:“那李旭来了,朕是杀了他还是留着他?”
公冶真不假思索地说道:“杀。李旭是北唐末帝,不可留着。留着犹如放虎归山。”公冶弘点了点头,随后看向丞相夏渊。
“陛下,斥候来报,李旭病恹恹的,恐怕是不行了。等到了武京,再说去留,不过臣的意思是留着,毕竟是李旭主动投降,他意在保护一城百姓,其意真切,为民之心,陛下应该懂得。”
公冶弘点了点头。“沐贤安一统九州设立天下二十三郡,朕准备重新设立,一些不合理的要重新归纳。公冶真,到时候你要与工部一起规划。”
“是!”
年中,公冶弘设立全国二十六郡:北地郡(郡首北地)、南地郡(郡首南地)、京北郡(郡首月州)、北川郡(郡首安中)、卢郡(郡首卢中)、西抚郡(郡首平川)、清霖郡(郡首清霖)、京郡(郡首武京)、京南郡(郡首若水)、蓝州郡(郡首蓝州)、颍郡(郡首平阳)、辽西郡(郡首安蓟)、辽东郡(郡首辽东)、扬州北郡(郡首邺城)、扬州南郡(郡首曲阜)、安东郡(郡首北炎)、蔡郡(郡首向蔡)、江夏郡(郡首郢城)、夏正郡(郡首夏正)、莽郡(郡首秋城)、成郡(郡首成都)、关中郡(郡首关中)、天应郡(郡首朝夕)、河流郡(郡首长野)、武阳郡(郡首武阳)、琅琊郡(郡首琅琊)。这是后话。
第二天一早,公冶弘早早起床。换上了从未穿过的最新朝服,大殿之上,他静静地坐在君台望着下面,他的两侧是晋国的文武大臣,也在静静地等候。不知等了多久,殿外的卫士大喊一声:“带北唐李旭进殿!”
李旭走进大殿,到了群臣台的中央,慢慢跪在地上,说道:“臣,李旭,请降晋国。如今,入武京,面见圣上,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说完,一叩首。这一举动结束,有些大臣笑了出来,但很快便停止了。
公冶弘抬起头望着李旭,说:“李旭,朕听说你是为了停止战争而投降的,对吗?”
李旭起身,说:“陛下,自从唐献帝禅让楚文帝,乱世开始。好似先唐之乱世。唐,奋五世之余烈,一统天下。但,唐献帝后帝国崩塌。紧接着又是乱世。您不觉得百姓很苦吗?百姓都是最受苦的那个,在兴平城的这段时间,我想了很多,我想停止战争,既然陛下可以带给九州百姓们安定,那我为什么还要反对陛下?如今我已是陛下的臣,生杀掠夺,请陛下定夺!”说完,群臣哗然。
公冶弘看着李旭,走了下来,站在李旭的身边,说:“在你来武京之前,不少人都让朕杀了你。但是呢,朕听过几个人,你听一听朕所说的。唐皇给了萧貌机会,后者平定叛乱稳定都城;唐皇又给了田琅机会,田琅帮助唐皇再一次一统天下。所以,朕打算相信你一次,任命你为扬州南郡郡守,将丁绣调任,你看你能否完成这个任务?”
“谢陛下!”李旭跪在地上,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