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川接过账本觉得自己两眼一抹黑,但是心底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让他不愿意示弱,他抱着两个账本就自己看去了。
那些密密麻麻的账,对宋川来说犹如天书,他根本就看不懂,更别说分析哪个铺子更赚钱了。
看了有多半个时辰,宋川是一无所获。
看一眼在别处忙碌的周昌,宋川上前请教的心思也歇了。
于是他合上账本开始观察期铺子里的生意来。
苏沫带宋川来的是个米面铺子,来采买的大多都是附近居住的百姓。
宋川发现,每个来买的人,买的都不多,大概也就是十天左右的口粮。
宋川觉得有些奇怪,按道理这里的人是不缺钱的,怎么每次只买这么少的口粮。
他们在乡下的时候,有点底子的人家,已准备都是准备一个月的口粮,只有家里条件不好的才少准备些日子的。
因为心中好奇,所以宋川往前走了几步,仔细看采买的人都是什么情况。
看到周昌有些忙不过来,宋川还上前帮起了忙。
这倒是让周昌对宋川的印象好了一些。
他上来就刁难宋川,宋川完全可以当在忙着看账本,不过来。
宋川倒是没想那么多,他一来是想帮忙,二来也是想借此机会跟来采买的人聊一聊,探探口风, 看看他们是什么原因,每次只买这么几日的口粮。
帮一个老大娘装米面的时候,宋川开口打招呼道:“大娘,来,我给你称米面,你看你要多少?”
大娘报了斤两,跟前面买的人差不多,但是宋川假装不了解情况的样子道:“这么少,是大娘你自己吃吗?”
大娘笑笑道:“我一个老婆子,十天哪里吃得了这么多,是我们一大家子的!”
宋川笑笑道:“这样啊,我还以为是您一个月的口粮呢!既然是一家子的,怎么不多买点?”
大娘叹口气道:“我又何尝不想多买点,可是,这买多了,我一个老婆子也带不回去,除了米面,待会我还得去买了菜一起带回去!”
宋川听了,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道:“原来是这样啊!来,大娘,您的米面!我送您到门口。”
宋川一直把米面给大娘送到门口,然后看着大娘蹒跚地拎着米面走了。
知道大娘在不远处进了一家菜店,宋川才回来,继续帮下一位顾客称米面。
一边称,一边跟顾客聊,大概差不多都是这个情况。
来的老人居多,或者是一些在家里带孩子的妇女,都买不多,连带不回去的理由都类似。
宋川得了这些消息脑子里就开始快速地分析起来。
一个店铺,销量越大越能降低进价成本和人力成本,这是他在乡下这些年得出的生活经验。
怎么样才能增加店里顾客的采购量呢?
脑子里想着这个问题,宋川忙了一上午。
很快到了中午,店里终于清净了下来。
由于宋川的主动帮忙,周昌对他改观了不少,想到那两个用来刁难宋川的账本,周昌道:“要是看账本有什么困难,就拿来跟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