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亲自守在景阳宫口,两排大臣,这样的阵势看起来就不像是一件普通的事情。
绣女们不知所措的跟在阿朵身后向皇帝行礼。
“平身!”白子看出了绣女们的紧张,他慢着语气说道:“今日,朕和文武百官是来送你们出宫的。”
绣女们起身,一脸的不可思议和受宠若惊,他们互相对望,不敢相信。
“多谢陛下,多谢各位大人!”阿朵领着所有绣女向皇帝道谢。
“朕今日也还有一事相托。”白子看向旁边的奎儿,说道:“太子奎儿有心想要学习设计,且想要留在制衣坊学习,还请阿朵姑娘费心,好好教教他!”
阿朵神色有些为难,说道:“阿朵也只会些皮毛,只怕耽误了太子。”
这时奎儿上前一步,且朝阿朵,鞠躬,阿朵惊的后退一步。
“我看过阿朵姑娘的设计图,非常漂亮,我愿意出宫跟随阿朵姑娘学习!”奎儿诚恳的请求。
“太子殿下使不得……”阿朵知道尊卑有序,她只不过一个婢女哪有资格教太子。
“我听父皇说,这制衣坊出了宫就和紫禁城没有了关系!”奎儿声音洪亮的说道:“阿朵姑娘,今后我留在制衣坊,你们也不用把我当成太子对待,叫我奎儿并是。”
绣女们再次不知所措,这直呼太子的名字可是大不敬。
“就按照奎儿所说。”白子欣慰的看着奎儿说道:“奎儿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理想,他愿意学好设计,将来为所有孩子设计出好看的童装,这就是了不起的事情。”
白子的一番话说的绣女们热血沸腾,他们从皇帝的口中感觉到她们的重要性,感觉到他们所做的是了不起的事情。
当然,两排的大臣都目瞪口呆,他们只能目送太子跟着一些婢女出了宫门,而且他们还得跟着皇帝鼓掌,对此事表现出特别的支持。
白子没有随她们出宫,而是安排了于柄去做接下的事情,他目送奎儿和绣女们出宫,再让大臣们散去……
“圭儿?”白子见奶娘牵着圭儿站在一旁,圭儿的眼角带着泪水,抽泣的望着宫门口的方向。
“拜见陛下!”奶娘见皇帝发现了她,慌忙行礼,说道:“婢女私自带小皇子到此,愿意受罚。”
“你起来吧,朕不罚你!”白子说着走向圭儿说道:“你刚才一直在这里看着你的皇兄?”
“父皇,为什么要把哥哥送走?”圭儿在民间的时候一直叫“哥哥”也喜欢这样称呼奎儿。
“父皇没有送走哥哥!”白子耐心的解释道:“哥哥只是去学本事了,等他学好了本事又会再回到宫中,这样,你们又可以一起玩了。”
圭儿听后却还是不开心,他嘟着嘴巴。
白子将圭儿抱起来,说道:“等你再长大一点也去学本事好不好?”
“不好!”圭儿说道:“等有了本事了,我和哥哥就要分开了。”
圭儿才不过四岁,孩子的话是天真,是单纯的,可在白子听来尤为伤感,深想确实如此,皇家子孙等真的有了本事就该勾心斗角为权为名。
“圭儿,不怕,哥哥和父皇会一直在你身边。”白子拍了拍圭儿的后背,他代入朱允炆的身份,用朱允炆的感情来安慰。
当然,白子从来都在想如何离开,即使研究通往未来的穿越之术失败了,他也并没有放弃,如果可以,他会选择离开,这样一来,这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白子将圭儿交了奶娘,他看着这个几岁孩子对他的恭敬和渴望,心里很不是滋味。
“陛下,婢女带小皇子告退了。”奶娘说道。
白子点点头,和圭儿挥手,脸上不自觉的挂着慈父般的笑容。
刘显得知能低价拿到王家大院,高兴的一直在王家大院等候,等到王树人和徐玉珍搬走之后,他并请了人来收拾,这才收拾出正厢房,并看到于柄带着绣女们走了进来,旁边还跟着奎儿。
“拜见太子殿下”刘显有些诧异,上前行礼。
“刘经理请起。”奎儿伸出他小小的手扶起了刘显说道:“今后,我就在你这里学做设计了,不必再行礼,可直接唤我奎儿。”
刘显虽然不拘小节,但是直呼太子的名讳还没有做过。
阿朵上前说道:“刘经理,今后我们可都是给您做事了,奎儿也一样,您大可一样的对待,有什么吩咐,您也尽管开口。”
绣女们许多已经很久没有出过紫禁城,这会进了王家大院就像是一群小鸟入了巢叽叽喳喳的四处观望。
“你们是白子制衣坊的功臣!”刘显说道:“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的白子衣铺,你们能来帮忙,我感激不尽。”
“是我们该多谢您的照应……”阿朵客气的回礼。
“你们不要在这里谢来谢去了!”于柄说道:“你们都该感谢皇恩浩荡,让你们能各取所需。”
于柄的话提醒了他们。
“于公公甚是!”刘显双手抱拳,感激的说道:“如果不是皇上开明,让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大概还是会在朝廷碌碌无为。”
阿朵也激动的说道:“皇上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不会辜负皇上的期望……”
于柄又在旁边打断道:“你们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可以了,现在这里所有的事情都与皇上无关,你们做好了是为了你们自己,当然,能给皇上交更多的税也是一大功劳。”
于柄倒是把私企的关系弄明白了,他看着在场的人一脸懵的看着他,又道:“你们好好做,皇上定然也不希望白子衣铺衰落,奴才在这里多嘴了。”
“于公公所言有理!”刘显行礼道:“有劳了。”
“这是奴才应该做的!”于柄又躬身对奎儿说道:“太子殿下,您在这儿可要保重身体了,待您想要回宫时,奴才再来接您。”
“还请于公公让父皇放心!”奎儿说道。
绣女们在各个房间看了一圈,这时都走了出来,对正要离开的于公公齐声说道:“有劳于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