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
透过金黄色的床帘,隐约看到皇帝搂着皇后躺在床上熟睡的姿势,于柄站在龙床边,想要叫醒皇上,却又害怕惊扰,只能压着声音一遍一遍的叫着。
“皇上~”
白子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熟睡,迷迷糊糊听到有声音,此时他根本忘记已经穿越,以为是电视里传出的声音,翻个身,发现手臂上枕着个光着身子的女人,第一反应是以为自己喝醉了酒,随便带了个女人回来,吓得猛然坐起来。
皇帝突然抽来了手臂,马丽华被惊醒,见皇帝坐起身子发懵的看着自己,想着昨夜的一幕不经脸红,拉了被子盖着身子也坐了起来。
“皇上…”
一个带着娘娘腔的声音从外面传了过来,侧目一看,一个太监正低头哈腰的站在外面。
“你…”白子又吓了一跳,不过这会清醒了些,渐渐想起来自己穿越的事情,不过这距离完全侵犯了他的隐私权,怒道:“你站在这里做什么?”
“殿下,该上朝了!”于柄小心翼翼的回道。
白子双手用力的揉了把脸,再看脸色红润千娇百媚的马丽华,又柔和道:“朕知道了!”
皇帝的话刚说完,于柄手一挥,从后面进来两个宫女。
“替殿下更衣…”
两个宫女听了于柄的话,行了礼,撩开床帘对皇帝就像对待婴儿一样,无所顾忌的穿起来。
若是平时倒还好,可是这会和他温存过的马丽华还光着身子在,况且床上一片“战后”的痕迹,被两个宫女就这样熟视无睹。
白子心情复杂,既享受这种待遇可是内心又有现代道德约束的挣扎,他看了眼马丽华,马丽华的神色似乎平常,并无不悦,如此,才宽了心。
白子心想难怪古代帝王三宫六院,就这么个伺候着,除非唐僧,不然哪有那么大的定力。
白子恍惚着进了奉天殿,还没坐稳屁股,众臣跪而高呼道:“拜见殿下!”
白子一个激灵这才进入了角色。
“平身!”白子示意众臣起身,又道:“今日有什么特别的事?”
白子觉得上朝就像是公司里面每天一次的例会,每天重复而又枯燥。
白子见无人出声,打着哈欠道:“没什么事情就散会吧,趁着现在太阳还不是很毒去晒晒太阳消消毒。”
“殿下,臣有事要奏。”杨士奇说着跨前一步。
白子想起派杨士奇与杨荣去滁州探访穷苦百姓,问道:“你们怎么那么快就回来了?难道那里没有人申请善款?”
“殿下,恰恰相反!”杨士奇从杨荣手中接过一摞纸,说道:“这些都是臣替当地百姓写的申请,而且带去的善款不到两个时辰全都发完了。”
白子以为是因为杨士奇与杨荣第一次接触慈善机构,才会不懂操作,将银子三下两下给散出去了,责备道:“朕说过慈善款只能拨给达到条件有需要的人,你怎能随意散出去?做慈善要认真,马虎不得。”
“殿下熄怒!”杨士奇鞠躬一脸苦相说道:“殿下有所不知,臣确实是按照您的交代发放善款,只是那一大片都居无定所,百姓衣不遮体,家徒四壁就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解决。”杨士奇说着将手上的一大摞申请递给了于柄,说道:“还请殿下过目!”
白子接过申请一看,上面的申请基本都是请求解决温饱问题。
白子有些不满,甚至认为这些百姓的觉悟太低,看申请的脸色越看越难看。
其他大臣误以为皇帝是因为杨士奇揭露地方穷困潦倒,映射皇帝治理无方,因此才恼羞成怒,纷纷惶恐不安害怕这个琢磨不透的皇帝让他们受到牵连。
“为什么没有一个因为小孩学习申请善款的?”白子生气道。
大臣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
“殿下,滁州上一个月遭受洪水,洪水冲垮了百姓的房屋和地里的庄稼,许多百姓因此居无定所,甚至饿死郊外!”杨士奇道:“百姓饿得发昏,他们能想到的只有填饱肚子。”
杨士奇刚说完杨荣在旁边接话道:“殿下,依臣看来,既使没有天灾,百姓也不会想到以小孩读书为重,再说了小孩读书能用多少银子?只有百姓安居乐业,才会想到教小孩识字。”
“读书不用多少银子?”
白子很不理解,在他理解的社会里,大多家庭因为教育而耗尽所有钱财,他们一辈子都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可是,在这里,百姓根本没有想过为了小孩读书。
“回殿下!”杨荣道:“百姓让小孩学字的方式很多…”
白子很不理解,杨士奇补充道:“百姓许多教小孩认字的方式,不过是在地上用树枝写写涂涂,更何况许多地方根本就没有教书的地方!”
白子明白过来,在这个年代只有武力治国,能打胜仗,能占领地盘谁才是王者。
“朕要开设学堂!”白子勾画蓝图:“朕要让很多孩子能读书识字,让天下书声郎朗,一片祥和。”
“殿下所言甚是!”除了杨士奇与杨荣支持,其他大臣只觉不可思议。
“此次推动就以滁州为例!”白子安排道:“杨士奇和杨荣,你们两个从国库调些银两,在滁州建立一片住房和一所学堂,并且请先生让小孩免费上学,若有父母将孩子留在家里做苦力,不送去学堂学习,就将这样的父母抓起来关进地牢。”
“臣等遵旨。”
杨士奇和杨荣应声,其他大臣却小心议论。
“你们有什么想法尽管说。”白子说道:“朕也需要多听各位的意见,看是否有其他需要补充。”
“臣不敢认同!”齐泰上前一步,代表其他大臣说道:“臣认为不应该花大量的钱财浪费在教育上,应该招兵买马将南军壮大,且扩大疆土。”
白子一听齐泰这意思怒道:“你们这是打仗还没打够?感情打仗没影响你们的生活质量,你们无所谓吧。”
众臣听罢低头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