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郡守府内。
此时的郡守府内,大大小小的官员来来往往,没有一人闲着。
吴裕领着曹熙泰等人直奔厅堂,遣下人引领苏幕遮至偏厅休憩。
穿过前院,来到郡守府内最大的建筑议事堂。
昔日仅摆放桌椅供一郡大小官员议事的大堂,如今已被一个巨大沙盘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沙盘四周聚集着许多营中的将领和城中主事官员。
沙盘中呈现的是一个完全按比例还原的金属制质山阳郡模型,内里城市、村落、山川湖泊一应俱全,类似的模型,一概由西丰工部遣匠人所制发放于各个郡府。
眼前这个山阳郡模型便是如此。
吴裕拍了拍手,引起众人注意。
正在围绕沙盘讨论的众人这才发现郡守大人带人来了。
一中年将领连忙叫道:“郡守大人您来了?”
吴裕嗯了一声让至一旁,显露出身后的曹熙泰对众将、官员说道:“在座各位都是我信得过的人,不然各位也不会站在这里,我向你们介绍一下,这是三殿下!”
众人一惊,连忙恭敬行礼。
“见过三殿下!”
曹熙泰摆摆手,说道:“各位不必拘束,本宫见你们刚才正在研讨局势,不知有没有什么进展?”
先前的中年将领上前说道:“请殿下上前看沙盘,容末将为殿下细说。”
“好。”曹熙泰走至沙盘旁,一眼便见到沙盘里,整个山阳郡模型上几乎各处都插满了绿色小旗帜,小至村落,大至县城,以往一贯代表西丰军队的红色旗帜唯有在几处与邺城一般大的城池上才见到寥寥几支。
红绿对比之下,局势之危急一眼便能看出。
曹熙泰顿时皱紧了眉头,他发觉事情隐隐有些不对。
中年将领看到曹熙泰眉头皱起,心中咯噔一下,硬着头皮对曹熙泰说道:“如殿下所见,绿色旗帜皆为寇贼,此时他们已近占据了山阳郡大半土地,据城坚守,对我们呈包围之势,山阳郡的守军目前只能退守邺城等城池,索性寇贼之后并未发起大规模攻城,但是目前山阳郡的情况仍然是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曹熙泰猛的转头盯视着中年将领,厉声喝道:“所言属实?”
中年将领被吓了一跳,硬着头皮说道:“没有半点虚假!”
一旁的常年笙诧异,不知曹熙泰为何会如此生气,忙上前问道:“殿下,怎么了?”
曹熙泰伸手轻捏前额,一言不发。
良久,一众人等见曹熙泰仍是不发一言,于是面面相觑。
就在常年笙想再次轻唤殿下时,曹熙泰目光直视沙盘说道:“吴郡守,本宫问你,你们向朝廷求援时发的奏折内容可还记得?”
吴裕点头说道:“记得,奏折正是下官所写。”
“复述一遍给我听。”曹熙泰说道。
吴裕虽然觉得奇怪,但仍是遵命复述了一遍。
“陛下万岁 ,臣乃山阳郡郡守吴裕 ,二月初山阳郡遭遇近十年来规模最为庞大的贼寇袭击,贼众十数万余,且其中混杂有修士,郡内守军已节节败退,现退守各大城池,望陛下遣朝中猛将领军前来平定!势急!”
吴裕复述完毕后却发现不光是三殿下神色不对,其身后的楚雄戡和周戍也都神情大变,惊愕的看着自己。
吴裕忙道:“殿下!究竟发生了什么?”
曹熙泰对周戍说道:“周戍,你也见过那份奏折,你来复述一遍。”
“是,殿下。”周戍沉声说道,然后开始复述他所见到的那份奏折内容。
“陛下万岁,臣乃山阳郡郡守吴裕,二月初山阳郡遭遇数千流匪袭击,内有强悍修士若干,郡内守军不敌,臣恳请陛下派遣军队前来镇压!”
“怎么会这样!”吴裕听后大惊失色,满脸不可置信。
堂内其他人听到周戍的复述之后同样也是大惊失色。
他们现在知道,有人压下文书重拟了一份,内容上刻意隐瞒山阳郡境内的真实情况,将紧张的局势描绘的轻描淡写。
一旁常年笙想到了什么,急忙上前问道:“楚都尉!你们此番前来,带来了多少兵马?”
楚都尉露出苦笑。
常年笙内心咯噔一下,回想起在城门口所见到的俩千虎狼骑,一时间觉得有些头晕目眩。
他原以为这俩千虎狼骑只是先锋,真正的大部队人马还在后面,却没想到,根本就没有什么后面的大部队了,这俩千虎狼骑便是唯一的稻草。
“这可如何是好?”常年笙跌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喃喃自语。
这时,堂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报!正北方向大鼓贼寇来袭!”有兵士在堂外喊道。
吴裕惊讶道:“不对啊,之前贼寇从来不会进攻邺城的啊!”
曹熙泰听后目露精光,看着沙盘上的绿色旗帜联想到之前种种疑问恍然大悟,恨恨说道:“原来如此,这么一来全都说通了,真是好算计啊三弟!”
众人错愕。
三殿下口中的三弟,众人都清楚,那是当今太子殿下曹熙民,乃皇后嫡出,如今更是代陛下处理朝政,在朝中势力如日中天,只是三殿下为何会说太子好算计?
众人突然想到了凭空出现的贼寇,那被篡改的文书,以及前来平定贼寇的三殿下,还有如今突然对邺城发动攻势的贼寇,如同拨开云雾见天日一般,一切都清楚的不能更清楚了。
众人额角冷汗直冒,心中暗叹若是真的如此,那如今在座的各位以及整个邺城怕不是都要灰飞烟灭不复存在了。
吴裕更是脸色发白,失魂落魄的靠在一旁的椅子上,想到恐怕现在太子殿下的桌案抽屉里就有一份已经提前拟好的奏折,内容不外乎是:山阳郡贼寇胆大包天,血洗邺城,邺城大小官员无一幸免,三皇子更是遭小人埋伏,不幸为国捐躯,就算山阳郡郡守吴裕身死,儿臣也要参山阳郡郡守吴裕一个错报军情害死皇子的失职之罪,罪当夷九族。
各朝各代文官,对清名看的十分重要,都想要在青史留名,吴裕作为一个文官,当然也想博一个清名,吴裕为官十数载,一直兢兢业业处理政务,为治下百姓设身处地的谋好处,没想到如今却要背负一个害死皇子的失职罪名,还要连累满族老小,苦不堪言。
一时间,厅堂内的气氛跌至谷底,死亡的阴霾层层笼罩在众人头顶,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