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噜咕噜——
数不清的泡泡翻涌着从湖底浮上湖面。
觉明见状慢慢走到船中间坐了下来,把竹篙横放在腿上,他知道它要出来了。
哗啦一声!
水花四溅开来,洋洋洒洒飘满了整个湖心区域。
觉明的僧袍也被这冲天而起的水花打湿了。
看了看僧袍上的水渍,觉明叹了口气,这下回去又得多洗一件袍子了。
早知道这家伙改不了性子,每次都要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干脆就随便穿一件衣服过来了。
“小家伙。你在想什么呢?”
深沉的声音在觉明耳畔响起。
觉明抬起头来,看见一颗硕大的头颅正低头俯视着自己。
状若铜铃般大小的俩颗金色瞳孔中映射出一个渺小的人影。
这个庞大的头颅的主人就是五百年前在青山湖这一带为非作歹的恶蛟。
五百年来,恶蛟一直被镇压在青山湖中,国师命其要用余生守护这里,来偿还它所造下的杀孽,起初恶蛟还不愿意,想方设法的要逃离此地,但是却徒劳无功,归根结底这都是位于青山顶的青山寺。
这座有国师指明修建,户部出钱工部出力的寺庙,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毕竟是国师要求修建,所以修建时在选材和工匠的挑选上无一不精心挑选,耗时也是同等规模寺院中最长的一座。
光是那一路延伸至山顶的石阶,就是从全国各地精心挑选的大理石所铺设。
更别提寺庙本身。
因此,当这座寺庙修建完成的时候,香火鼎盛,来往的香客络绎不绝。
许多人都是冲着国师的名头来此上香,想与国师套个近乎。
青山寺的香火越鼎盛,被镇压在青山湖底的恶蛟就越无法冲破这座寺庙的束缚,反而一直被佛法持续的熏陶,洗涤灵魂。
这对恶蛟来说自然是一件极为可怕的事情,但是它却无力去阻止,因为随着封印的越来越坚固,它所能使出来的法术就越发少的可怜,直到最后,它完全丧失了自己耗费了几百年苦修所得的修为,变成了一条极为普通的蛟。
失去了修为的它愈发抵挡不住佛法的侵蚀,每当青山寺上的钟声响起,它就感觉到自己的灵魂仿佛要被震出体外一番,在这种日复一日的巨大的痛苦中,恶蛟屈服了。
它开始收敛自己残暴的性格,每日里待在湖底听着自山上寺庙里传出的诵经之声,接受钟声的洗礼。
然后终于有那么一日,在国师圆寂俩百年后,本性已经变得无比良训的蛟发觉另一种他从来不会奢望去接触的力量渐渐地出现在了它的身上。
这种力量就是正统的极为纯净的佛道的佛力。
而且它也发现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的发生变化。
一种让它欣喜若狂,喜不自胜的变化。
它开始出现了化龙的征兆,先是头上长出了俩只小角,紧接着腹部也开始慢慢的长出一队爪子,最后全身都覆盖了一层鳞片。
蛟知道自己已经被天地所承认,在不久的将来,化为真龙,受万人敬仰,万物所艳羡。
国师圆寂一百年后,燕国新继位的君主穷兵黩武,大肆对氐姜国用兵,这场持续了很多年的战争耗尽了燕国几代所积存下来的国库,让百姓不堪重负,民怨载道。
终于爆发了全国各地的大规模起义,对燕国皇室已经失去了信心的百姓们纷纷响应起义,对战争已经极度厌倦的燕国军队纷纷倒戈,当起义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国君于皇宫内悬梁自尽,燕国就此灭亡。
起义军首领,燕国皇室的远亲孙氏,在都城昭告天下,宣布建立新的国家,定国号为东洵。
然而东洵并没有吸取燕国覆灭的教训,继位的孙氏第一时间不是稳固国家格局,而是大肆搜掠财宝,分封部下,而后的几代国君都不是什么治国良才,就像那个在朝堂力谏国君颁布新政减少苛捐杂税不成的言官所说,坐在龙椅上的那个只不过是一个头戴皇冠,耀武扬威的猴子,然后一头撞死在朝堂上的梁祝上,血花四溅。
这一幕竟是吧那个昏庸无能的国君给吓得说不出话来。
这也让周边几个国家以此作为茶余饭后的笑料,更有甚者给东洵明景帝取了一个猴子国君的称号。
这个称号最为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东洵,就像风吹麦田一边倒一样,很快,民间都开始传扬这个嘲讽意味满满的称号。
甚至还有一个穷酸秀才编了一首打油诗来抨击这个无能的国君。
“猴子坐朝堂,脸红脖子粗。
问君能作甚,一问三不知。”
很快这首诗连同猴子国君这个称号传到了京城,明景帝立即下令派兵抓捕京城所有胆敢说这些东西的人,起初,衙门确实抓住了不少人,使得京城里关于这类的风声少了许多,让明景帝松了一口气,然而没过几天,又有许多人加入其中,打油诗和猴子国君随着风声传遍了全城,也传进了皇宫。
当明景帝再次下令全程搜捕的时候,下面那些士兵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听从他的命运了,因为这些士兵的家人多多少少都参与了进来。
而且这些士兵也开始觉得自己为这么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大肆抓捕平民百姓实在是不可理喻,所以当上面传下来命令后,所有的士兵都一致的选择了敷衍了事。
终于,有一日当明景帝上朝时,当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被全国的风言风语高的睡不好觉的他一脸疲惫的坐上了龙椅后,他听见庭下有人小声的念叨了一声“呵!猴子!”
这成了压垮明景帝的最后一颗稻草,不堪其扰的他在朝堂上晕了过去,并且一病不起,很快就一命呜呼。
没有立下明确继承人的他,导致了孙氏内部出现了纷争,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可以继承皇位,谁也不服谁,导致的后果就是各个佣兵自重的藩王内斗起来。
这让国内很多不满的各地诸侯见机也兴兵启事,参与了这种浩浩荡荡的乱战当中。
整个东洵国顿时四分五裂。
不少人在其中浑水摸鱼,拉起起义的旗帜,纠集了一大帮愚民却做起了强盗之事,他们四处劫掠百姓,烧杀抢夺。
有一支强盗便把注意力放到了据传寺内佛像都是有纯金铸造的青山寺,这伙内含修士若干的强盗一拥而上挟持了清水县百姓,以此胁迫青山寺僧人把他们的佛像交出来。
青山寺的僧人在住持的带领下将寺内一切可以搬动的佛像全部搬下了山,和强盗换人。
住持对寺庙里的所有僧人们说,如果供奉的这些佛知道了他们这是在拯救生命的话一定不会怪罪他们的,所有人深以为然。
然而当他们信守诺言交出这些佛像的时候,强盗们却出尔反尔,还要求寺内交出这么些年来收取的香火钱。
这让青山寺所有僧人气愤不已,他们这才知道眼前的这帮家伙全部都是彻头彻尾的无赖,根本就是贪得无厌,即使在交出去更多的东西他们也不会放人。
住持气氛之下请出了国师留在这里的金刚钵。
当他念诵金刚经时,所有人都听到了自青山湖所发出的巨大动静。
他们看到了一个庞然大物从水中跃出,带其滔天水花,一道身影出现在天空中将阳光遮蔽,巨大的阴影覆盖住了整个清水县。
强盗们顿时惊慌无比。
被他们抓住的百姓见到这庞然大物后也是惊叫连连。
这窜出湖面盘旋在天空的自然就是蛟了,他自强盗还没进入清水县中就已经发觉了这帮家伙的行踪,但是它没有立刻出手。
因为它并没有从这帮家伙身上看出来有杀意,它知道这些人只是想在清水县掠夺一笔财富就走,并没有杀人的打算。
而且这伙人中除了领头的强盗头子手上有血腥气息外,其他人根本就是不曾沾染过人血的小白。
所以蛟本来并不想插手此时。
直到它看到那个强盗头子贪得无厌,要了佛像还不够还想要其他东西时,才皱了皱眉。
所以当住持请出金刚钵的时候,它被从湖底跃了出来。
当它朝着地面越来越近之时,底下的人终于看清了它的全貌。
“龙?”有人惊讶的大喊道。
“这真的是龙啊!”接二连三的人喊出了声音。
“完了!大家快跑啊!我们惹怒了龙王!”人群中突然爆发出这么一道声音。
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的人猛然一惊,回过神来之后就想赶紧逃跑。
“请龙王出手抓住这些强盗!”住持大声喊道。
“请龙王出手抓住强盗!”青山寺一众僧人齐声叫道。
“龙王显灵了!”
“龙王快抓住他们!”
原先被强盗抓住的百姓纷纷出声叫道。
他们此时此刻非常的激动。
既为从强盗的手中安全逃脱,也为见到了真龙而感到幸运。
翱翔在天空中的蛟听到下方人们所喊的一声声龙王后,心中顿时乐开了花。
它没想到自己会有一天被人们给称呼为龙王!
从前它横行周边,为非作歹的时候,那些被其祸害以及追杀他的人族修士可都是一口一个“妖怪”“孽畜”来称呼它的。
他突然觉得自己这么些年来偷偷摸摸帮助清水县居民们调理山水,驱赶精怪都没有白干。
原来当一个好人被别人认同的感觉这么的好。
不知不觉中,蛟的内心发生了变化。
它体内的那颗圆滚滚的内丹逐渐变得愈发晶莹剔透。
兴奋中的蛟没有注意到体内发生的这一丝变化,他很快的追到了那些骑马逃窜的强盗,只是轻轻吹了一口气,就将这帮家伙全部从马上吹落,重重的摔落在敌,然后施法让附近的草木急速生长,化作绳子把这些家伙都给绑了起来,然后回到了青山湖。
当然,返回的途中,它并没有可以隐藏自己的行踪,清水县所有的人都看到了蛟潜入了湖中。
清水县的局面先是赶紧将强盗们全部都用绳子捆了起来,关押在一处平日里存放稻谷的仓库里,留下几个县里的精壮男子在这里看管,然后所有人全部聚集到了湖旁。
也不知道是谁先提醒应该要准备食物报答龙王,所有的居民哗啦一声全部散去,一炷香后他们纷纷带来了家中饲养的家猪和鸡以及一些腊肉寻了几艘小船满载这些食物让他们自己飘荡到了湖心。
然后他们就静静地等待着,等待所谓的龙王接受这些报答。
回到湖中却一直在观望着居民们的蛟,看到他们每个人脸上真诚的感激之色,觉得很开心。
它认为自己应该接受这些食物,让他们安心。
所以蛟施法让湖心产生了一个漩涡,几艘渔船打着旋儿慢慢没入漩涡底部消失不见。
这让在湖畔旁观的人们惊讶不已。
他们并不在乎被扯进漩涡的几艘渔船,因为这些相对于他们的性命来说并不算什么。
但是当他们看到渔船消失不见,湖面归于平静之后,过了一会儿,湖面再次出现了一道漩涡,然后人们就看到了那几艘渔船又沿着漩涡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并被水流送着飘向岸边。
这让湖畔的人们高兴不已。
他们赶紧把船拉到了岸边。
突然眼尖的人发现船里面有几颗亮闪闪的东西,拾起来一看,惊讶的发现这些全都是珍珠。
县里的秀才细想之后恍然大悟,对其他人说道这是龙王的赠礼,县里经营珠宝生意的商人当即提出由他来把这些珍珠以最合适的价格卖出,然后把所得的钱财均分给县里的所有人。
对此,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反对的居民认为这些东西既然是龙王所赐,那么就应该在县里修剪一个龙王庙,把这些珍珠都供奉在里面。
这个说法赢得了绝大多数人的赞同,先前提出售卖的商人当即表示自己愿意出资修建龙王庙。
于是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龙王庙很快就在清水湖畔修建完毕,且很快就有了第一道香火,然后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