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闻的威胁还是很有用的。刘易阳落井下石般的笑话,注定是个笑话。
不过刘易阳有一点说的也没错。黄少闻这个选修课老师还点名的做派,确实让一部分学生很是有些“深恶痛绝”的意思。
不过黄少闻我行我素,浑然不在意他们的想法。
或许人都是有着受虐这种变态心理的。一个月后,上了五六次课,同学们渐渐的熟悉了黄教授的做派。
同时,渐渐的发现,黄教授讲课还挺有意思的。就是说废话,也多是一些他们没听过的废话。
如此一来,反而刘易阳口中的所谓“毒瘤”定位,一时间竟然就这么从黄少闻身上褪去了。
这么有意思的一门课,大家确实应该来听一听。即使是听了几十分钟的废话,那也是很有意思的一节课。
老师严格是应该的,是对我们好,以前暗戳戳的给老师起外号,确实是我们不对。
学生们幡然悔悟的样子黄少闻是不知道。只知道教室里面基本坐满了人。第一次还是十几个人,结果现在变成了,嗯,超出了那么多。
这是呼朋唤友的过来赶集吗?
“科学,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学科,一个技术,一个东西的概念。其本质是一种哲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不只是在物理,化学,生物等等这些专业方面。在历史,文学,以及社会等专业中,我们也需要科学。
需要科学的看待历史,看待文学,看待社会。不如此,则容易偏颇,甚至容易偏激,从而走火入魔。”
鬼的走火入魔哦,念书而已,又不是修炼,关走火入魔什么事情。不过黄教授这么讲解的,大家觉得还挺简单易懂的。
也确实是,书里面的东西实在太多,好的坏的,适合的不适合的,进步的落后的,又没有人能真的说清这些。
有些学生很容易就偏听偏信,非觉得如果这个是对的,那么那个就一定是错误的。是非分明是个好事,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是和非,往往存在着依存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互相之间还会发生转化,这种时候,往往让很多人会觉得茫然无为,不知所措。
“近现代以来,我看似乎是有着这样的一种看法。大家似乎觉得犹太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好一点的会说他们的文化优秀,坏一点的甚至直接说是因为血统基因,不一而足。”
黄少闻以前也曾经困扰过这些。尤其在九十年代末,21世纪初的时候,中国社会中充斥着这样那样的论调。
黄少闻身在其中,虽然一直都在为了生活忙碌,从来不怎么参与,但是有时候朋友之间,同事之间互相聊聊天吗,没事的时候,自己静下来,总还是会思考思考这些问题的。
可后来,慢慢的,再多接触一些人,一些真正出过国,念过书,看过很多书,有着结构性思考的人。黄少闻跟他们聊天的时候,忽然也就开拓了些自己的眼界,没有局限在一百五十年的时间范围之内。
历史是不断前进的,必有前因,而后才有后果。说到底,还是没人家有钱,有钱了什么都好说,没钱了,全都是理由。
“其实也难怪大家有这个认识。像斯宾诺莎、佛洛依德、爱因斯坦、费曼还有咱们的马先生等等,全都是犹太民族的。
确实,从个体上来说,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人都是优秀的。但是从整体上而言。犹太这个民族,在政治上是比较弱势的。在世界上被人追了2000多年,东躲西场的,一直到1948年才在西亚地区建立自己的主体民族的国家。也是很艰难啊。”
黄少闻小小的感慨了一下。后来有人说正因为犹太人压着阿拉伯人打,所以证明了犹太人是优秀的。
但是翻过来,历史上犹太人被阿拉伯人打,是不是又说明了阿拉伯人的优秀呢?
“所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大家要明白,人类五六千年的历史中,犹太民族并没有永远的占据头把交椅,直到近代100多年才有了复兴的趋势。
而这主要还是得益于西方的工业化进程和商业政策。在此之前大家要知道,犹太民族十倍禁止从事其他行业的,只能做商业和银行业,近现代化的发展,这不就是他们的机会吗?相比之下,他们搭上了西方经济的便车。
商人的头脑总还是要比农民的头脑要灵活一些的。所谓差别,无非就是动脑筋和不动脑筋之间的区别。
英国有个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他被认为是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提出了一个他认为的适用于大多数文明及其演变的模式。
他认为,人类各文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基本的一般规律。犹如一个有机体,每个文明都会经历起源、成长、衰落和解体四个阶段。
不过,文明的这种周期性变化并不顾表示文明是停滞不前的。在旧文明中生长起来的新生文明会被旧文明有所进步。
文明兴衰的基本原因是挑战和应战。
一个文明,如果能够成功地应对挑战,那么它就会诞生和成长起来;反之,如果不能成功地应对挑战,那么它就会走向衰落和解体。
在二十世纪头几十年的时间,这位历史学家在专业领域其实有个问题,那就是他的研究基本上是以西方为世界中心,去思考全世界的。
但是后来汤因比在接触和了解中国智慧,他就开始有了些新的想法。
后来的他在很多场合,多次的表明自己对中国在历史和未来的作用。对中国充满了期待。不仅是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大加赞赏,而且很盼望并认为中国一定能够在未来对世界再政治上和精神上的统一作出主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