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京城这么大的地方,一座电器商城的覆盖面太小。更别说黄少闻曾经给付平说过,将来京城的地价可是价值连城。
新盖一个电器商城并不是很必要的一个事情,但是有着将来战略的重要意义。付平仙子啊已经慢慢的学会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虽然看不懂,但是跟着闻哥走,总是没错的。比如黄少闻在京城买了那么些个房子,付平赚了点钱之后,立马也跟着买房。
即使那些房子破破烂烂的,自己根本就不去住,似乎在旁人看来,这就是钱多烧的慌,有这钱还不如多买几身衣服,吃点好吃的。
房子嘛,能住人就行,干嘛买那么多房子,虽说能收租金,但是麻烦事也多的不行,何必呢。
说起来,这炒房子的问题,还真说不清究竟是谁先搞起来的。越了解,就觉得这就像是一个贪婪的猜疑链式问题,找不到源头,说不清人性。
没有能力的人,只能顺势而为,做到不作恶就行。有话讲,不作恶就是善。
“你要盖就去中关村盖。那个地方现在在搞科技,地皮看看能不能买的大一点,也别盖电器商城,就叫电子科技商城。以后不只是卖家电,还有电脑等等这种高科技的东西。”
付平选定的地方,黄少闻不是很满意。哪里人多去哪里,这是普通商人惯有的思维。此时中关村那还没发展起来,所以人不是很多。
行业内的人都知道,将来很可能那里会成为中国的硅谷,但是像付平这样的身份,以及认识水平,只会认为那里没什么赚头。
付平不解,“扩展销售产品我明白,但是中关村那真的没什么人啊。”
黄少闻还是给他上了上课,“没人才是咱们的机会啊。要是有人的话,别人都知道该做什么,那还能算是我们的机会吗?
你别现在看那没什么人,以后那里就是成为全中国瞩目的地方。现在就已经有不少科技公司在那办起来了你知不知道?”
付平大概还是对京城市场了解的,而且这种话以前好像闻哥就给自己说过。对了,当时还让自己在中关村买房来着。
见付平点头,黄少闻继续说道:“现在科技是日新月异,国家也在紧跟美国步伐。美国有个硅谷全世界都有名,有很多大的科技公司扎堆在那个地方。
中国的科技界打算效仿美国,在中关村也搞一个硅谷。你也知道,人多的地方,机会就多。但是要是能在人聚集之前,就拿下那个地方,你说这个机会是不是更大,更难得?”
付平点了点头,“我明白了,我这就去准备。”
付平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不明白的事情就会问,黄少闻会解释,如果还不明白,也会听黄少闻的建议,而不会自作主张。
拍了拍扶平的肩膀,黄少闻听说这一套在管理中似乎是挺有用的。“好好干,目标不要放在眼前,将来我们还要把商城开到全国甚至全世界。
给自己先定一个小目标,去年是一千万的利润,下一个阶段就是一个亿,做成了这件事,公司干股再给你5个百分点。”
付平很是有些激动,那可是5%啊!一个亿的利润自己能拿5百万啊!
一开始的时候,黄少闻让付平用粤港人的身份开公司,只给了付平1%的干股。那时候生意说大也挺大,毕竟小商品生意遍布整个华北华东地区。但是说小又很小,因为新成立公司后,电器商城和百货店分拆了。
大的那部分是百货店,现在是何大春在管。付平管的家电商城开始的时候是空有资金,没有事业。
家电商城能到现在这个地步,可以说付平是付出了不少心血的。
当初并不怎么之前的1%,去年就已经给付平带来了近十万的分红。当然付平能拿到的钱肯定不只是这么一点,他是有工资的,还有效益奖励。
但是算下来一年也就不到五十万的钱。相比将来可能的五百万,这是质的区别。付平怎么能不激动。
跟着闻哥这么久,不就是为了赚钱,赚大钱吗。
“说起来,大春那边也该有点动作了吧。我看百货公司可以搞起来了。”说起付平的事情,黄少闻想到何大春那边。
何大春跟着陈宜东混的时候比付平要晚一些。而且说起来还算是黄少闻介绍他跟着陈宜东的。
本来是因为收房租的事情。许威许武兄弟俩跟他打起来了。黄少闻了解到何大春的家庭情况之后,再加上何大春也是生活所迫,本身并不是什么太无理取闹的人。
所以就建议他跟着陈宜东混,把欠的房租还上。
一身狠劲不下于付平,相比付平还更睚眦必报。跟了陈宜东不久,以前得罪过他的人就全折了腿。
睚眦必报虽然显得有些太狠,但同时何大春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对黄少闻当时的宽容,以及后来介绍自己做事这份恩情,何大春一直记在心上。
成立公司,分拆业务的时候,黄少闻就把小百货这一块的业务交给他来处理了。
本质上,现在小百货店这一块的业务,应该算是百货店松散联盟。何大春主要做的还是管理货物供应渠道。
店面管理的事情,都是一个区域交给一个小弟。有赚的,有没赚的。如此松散的情况下,何大春觉得或许应该学习一下国营的百货商店,还有付老大的家电商城,百货店这边也搞一个大型的百货公司。
国内的体制改革还不是很全面,私营百货公司的出现还得到九十年代更加开放的时候。现在的百货公司,基本上都算是国营百货公司。
小百货店倒是可以私人经营,何大春手下,握着好几十张小百货店的执照。但是要开百货公司,就得换一个思路。
付平见黄少闻问起,回道:“春子已经找好他们街道办的关系。有些复杂,不过春子说能办成。”
如果要开百货公司,可能还是要“借鸡生蛋”。这个办法是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采用的办法。算是在现在有体制下,人民群众为了创造财富的“迫不得已”吧。
有利有弊。好的一方面是,立马就可以展开工作,发挥自己的所有能力,获得财富。弊的一面是,将来制度完善的情况下,双方财产分离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甚至大多数的情况下,吃亏的绝不是相关单位,而是拼搏努力奋斗了好几十年的“好人们”。
但是这就是法律法规,没办法。你说是你的,但是文件上写的不是这样。既然当初你做了决定,你就得为你的决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