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对她交口称赞,都说着要为她进香祈福,苏予锦心中也十分高兴,明性寺的住持亦带着一班弟子谢过了苏予锦的救命之恩。
应对完了众人,苏予锦才松了口气,笑眯眯的走到苏青临身旁,毫不避讳的挽住了他的胳膊,撒着娇说道:“多谢哥哥相救!”
看着妹妹长不大的样子,苏青临满眼宠溺,刮了刮她的鼻尖,笑道:“你啊,这么危险的事也敢做!下次可不许了,知道吗?”
“知道了。”苏予锦俏皮的吐了吐舌头,这才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放开了哥哥的手,“哎呀,光忙着这些事,还没去看子兮呢。”
说着就要道后面的厢房去,却被苏青临一把拉住:“锦儿不必着急,今日我们便将兮儿一道接回府上吧。”
眼神变了变,苏予锦到底是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今天这里发生了这样的事,只怕他们回去的时候京中已经传开了,如果不把苏子兮接回去,父亲还不知道会担心成什么样子,这些日她幽居在这里,也算是够了,便就接回去,也没什么。
这样想着,苏予锦便和苏青临一起去厢房接了苏子兮,兄妹三人一同打道回府。
回去的路上,苏子兮一直强打着精神和苏予锦说笑,眼睛却总是有意无意的瞥向她手腕上的那只碧玉镯。
今日发生的事情她也都看到了,只不过当时她躲在慌乱的人群中瑟瑟发抖,德妃娘娘出来的时候,她也看到了,还看到娘娘亲手将这只镯子戴在了她的手腕上!
所有的风头又被她给抢光了!
心中一片酸涩,嫉妒占据了苏子兮所有的理智,她却仍然克制着自己没有表现出来。
若是放在从前,苏予锦必定看不出她此刻的心情有多么复杂,可现在,予锦心中明白的一清二楚,也只是不点破,维持着表面的和平。
回到侯府,予锦刚刚踏进了正厅,就被王氏一把搂进了怀里:“我的儿,怎么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当真是吓坏母亲了!”
笑着挽住了王氏的手,苏予锦扶着她重新坐了下来,在她面前转了个圈,道:“母亲别急,您看,我这不是都好好的吗?”
“锦儿今日,可是立了大功了!”坐在另一边的苏侯爷抚着胡须大笑道。
孔氏也笑眯眯的看着自己最疼爱的小孙女,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深深刺痛了苏子兮的眼,她低下头,咬着下唇不让自己哭出来。
明性寺发生了那么大的事,她又刚刚才回到家里,居然没有一个人问问她好不好,全都在关心那个苏予锦!该死,真是该死!
又说了会话,王氏便催着苏予锦赶紧去沐浴休息,看着她走了,这才关心了苏子兮几句,众人便也就散了。
好眠,次日起来苏予锦便觉得腹中饥饿,想来是昨日耗费了太多的精力,于是忙忙的去给王氏请了安,就留在她房里用了早膳。
丫鬟们刚刚撤下了早膳,换上茶来,一个小厮就忙忙的从门外打起帘子,扑通一下跪在了王氏跟前,急急的说道:“夫人,大小姐,宫里头的夏公公来了!老爷请夫人带着大小姐速速往正厅接旨!”
“知道了!”一听到是宫里来人了,王氏赶紧答应了一声,一面吩咐着丫头们给苏予锦更衣,一面自己换好了诰命的衣服,母女两个整理妥当,便挽着手赶到了正厅。
正厅里已经焚上了香案,苏侯爷也换好了朝服,领着家中的男人们跪在前头,这边孔氏亦穿戴着整齐的诰命服侍,与王氏一并领着家中的女眷跪在后天。
穿着红衣裳的夏公公站在最前面,手中缓缓展开明黄的圣旨,十分透落的开口宣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苏氏予锦,钟灵毓秀,温淑贤良,救驾德妃于前,恭谨明礼于后。今承宣祖庙,慧正朕言,以德妃认为义女,尊为郡主,赐号怀宁!钦此——”
圣旨宣完,苏家上下皆是喜气迎腮,苏侯爷赶紧恭恭敬敬的伸出双手将圣旨接过,举在头顶,领着和家老小谢恩:“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嗯。”夏公公满意的笑了笑,手中拂尘一甩,看着跪在后头的苏予锦说道,“郡主,随老奴往宫里头受封吧。”
“谢主隆恩。”苏予锦笑着答应了一声,便起了身,跟着苏侯爷与王氏,带着绘春红菱,一同往宫里去了。
送走了宣旨的夏公公和苏侯爷等人,孔氏便吩咐着众人各自散了,唯有苏子兮还愣愣的站在正厅里,看着那些小厮将香案撤了下去。
不多时,正厅里已经空无一人,她喝退了丫鬟,独自站在刚刚苏予锦跪着的位置,脸上的嫉妒与恨意完全不加掩饰。
她救了德妃,成了帝妃的义女,高贵的郡主,那自己呢?为什么这样的好事就不能落在自己身上?!
我恨你,苏予锦,我恨你!
马车缓缓在宫门口停下,绘春小心翼翼的扶着苏予锦走了下来,又为她打起了宫中准备好的锦轿的帘子。
可苏予锦却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望着朱红色的宫门。
沉重的宫门仍旧笔直的矗立在那里,一切仿佛都没有改变。她低下头,忍不住有些泪湿眼眶。
“小姐,你怎么了?”
见她迟迟不动,绘春微微皱了眉,有些好奇的问道。
赶紧用手中的锦帕擦了擦湿润的眼角,苏予锦露出一个微笑,道:“没什么,不小心迷了眼睛。”说完便扶了红菱的手,上了锦轿。
四人抬的锦轿稳稳当当的通过了侧面的宫门,苏予锦忍不住偷偷掀起了帘子的一角,看着两面熟悉的宫墙,心中一阵酸涩。
上一次入宫,她是从正门进来的。
十六人抬的赤金描凤轿撵,尊贵无匹的皇后仪仗,那一年,她是帝王的发妻,和他携手敬过祖庙,是他亲封的皇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母。
那一年,帝后恩爱,琴瑟和鸣的佳话似乎还为帝都的百姓所津津乐道。
呵,到头来,也不过是镜花水月的一场面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