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实习第一课 四
牛莹2019-05-27 15:331,680

  童升看向赵东风,继续说:“因为,第一,我们的气象科学目前仍处于年轻、发展阶段,天气变化的客观规律还没有全部被人类认识和掌握。

  第二,气象是一个大环境,大气运动本身又十分错综复杂,“天有不测风云”就是天气预报有时不准确的根本原因所在。第三,天气预报所测的是一个范围,很难做到定点、定时、定量。比如,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而下雨时已是深夜,市民正在睡梦中,没能看到下雨,有时候城南在下大雨,而城北阳光普照,那么在城北的人也没有看到下雨。凡此种种,都会让市民觉得天气预报不准确。”

  赵东风心虚的点点头:“知……知道了。”

  蒋万时赞赏的看了童升一眼,补充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体感温度和预报温度相差很大。例如天气预报报的是20度,但是大家身体感觉的温度往往超出了气象部门预报的温度。其实为了保证世界各地的气温观测标准一致,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是指距地面1。5米四面通风百叶箱里的温度,而且在不同的风速、湿度条件下,体感温度也会有差别。”

  他说完顿了顿,看向面前的三人:“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大家的心理因素,在人们人为报得准是常态的情况下,报得不准的时候,自然就容易被记住。虽然你们现在只是实习,我也希望你们能清醒的认识到:气象预报员失手是正常的,报对才是运气好。“

  三个实习生本以为蒋万时会像其他组的导师一样,说些官方语言,像是让他们不用担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也在不断的提高之类的话,没想到他却耿直的说了实话。

  看到三人的表情有些呆,蒋万时看了眼室外的云,神色极淡的继续说:“既然想要成为气象人,那你们就要清楚的知道以后将要面对的问题。比如,预报有雷雨,结果雷也不见雨也不见;说上午有暴雨,结果天快黑了雨还没下来;看电视说东边有雨西边没雨,可东边没下西边下了……伴随而来的反馈声音就是:你们就知道瞎说!你们行不行,不行我来报!“

  三位实习生回想平时自己和身边人对于天气预报的反应,的确就是这么回事。

  “每当我们的预报失准,面对质疑和批评,作为天气预报员,我们只能选择或寻找下一次暴风雨来临前的“蛛丝马迹”;或查阅大量资料,花费大量时间,及时总结,把基本的原理、理论弄清楚、搞明白,再思考和再分析。“

  蒋万时扫了他们一眼,继续说:“尽管在这一番努力后的结果可能是辛辛苦苦看一堆图表和数据,甚至彻夜难眠都在琢磨未来天气形势如何,结果你预报错了,有电视机前的观众随口一说,结果却说对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睛正盯着赵东风。赵东风一哆嗦,赶紧埋头记笔记,躲过他探究的眼神。

  蒋万时移开目光,继续说:“事实上,预报员像医生一样,今天你能“妙手回春”,但明天你可能就会“失手”出现“误诊”。你预报对了,那是你应该的,很少有人记得你;你预报错了,大家都会嘲讽你,记住你。这便是预报员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看着三个实习生脸上阴晴不定的表情,蒋万时顿了顿:“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难处,既然你们想要成为气象人,越早明白其中的苦楚,对你们越有好处。毕竟不管怎样,必须承认的是:预报员在准确预报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且难以被取代。”

  说完蒋万时拍了拍巴掌,让三人从愁闷的气氛中清醒过来:“伤春悲秋无济于事,行动为王,进入正题。我们的气象观测分为地面观测和高空探测。地面观测是整个气象观测的基础,我们先从地面观测开始。地面观测需要定时观测数据,观测的项目包括云量观测、温度观测,湿度观测,蒸发量广场,辐射度广场,日照观测,气压观测,风向风速观测以及雨量观测。现在的地面观测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自动化,由各个传感器采集各种数据,经系统处理后送至显示终端,由计算机自动处理,并按时将数据上传至国家局。”

  蒋万时看了眼腕上的手表:“一会我们去观测场读取数据,观测场上的数据要每隔一小时读取一次。“

  赵东风听得仔细,马上找到了矛盾点,举手问说:“蒋老师,既然已经是自动化了,为什么还要保留人工站,还要每隔一小时读取一次?”

  蒋万时看她一眼:“赵东风同学的这个问题提得好。”

  冷不丁被表扬,赵东风先是一愣,随后美滋滋起来。

继续阅读:第五十三章 实习第一课 五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东风少女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