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宝第二天一大早在李家吃过早饭,又拎了不少李妍年一定要他带上的糕饼点心,才得被外甥和外甥女放行,扛着大包小包地回了张家村。
李妍年已经跟黑豆说过收猪肉的事情,黑豆昨天想了一晚上,还有些担心,这万一事情没办好,让人发现了自家妹子身上的秘密可不是闹着玩的。
李妍年倒是比他看得开,反过来还安慰他:“哥你就别操心了,明天二舅舅他们一口气要杀十七头猪,村里人只顾着看热闹,谁有空盯着村外的小路瞧?而且到时候外婆他们准要请村里人吃杀猪饭,村里人赶着吃口肉都来不及了,没人会盯着咱们东家有没有派人来拉猪肉了的。”
李妍年特意重点强调了一下“咱们东家”这四个字,自己都觉着有些好笑,这四个字实在是太好用了,每次只要有什么圆不过去的,统统推到这个神秘东家身上,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黑豆满心忧虑地赶着牛车去了镇上,李妍年在家也没闲着,和赵旭一起切完了鸡料喂完了鸡,给地里的青菜浇完水,这才一人捧着一本书坐在院子里,一边听着小鸡仔的寻食声,一边纳着凉看起书来。赵旭手上的是台湾版繁体字竖版的《天工开物》,李妍年手上捧着的却是本《农业大全》。
《天工开物》一书,在李妍年那个平行时代,也是到了明朝宋应星才写出来的。会给赵旭看这个,并不是她想要赵旭替自己做什么,而是赵旭自己主动跟她提出来,想看一看关于冶铁,制糖等方面的书。以李妍年的对这方面的了解,她唯一能想到的专业书籍也就是一本被写进历史教材的《天工开物》,而且想到赵旭反正也多多少少猜出她的秘密了,李妍年也就没藏着掖着,直接搜了一本不影响他阅读的台湾版《天工开物》,到手的时候她随意翻了翻,竟然还带插图的,那就更好了,还不影响理解。
不知道是不是李妍年的错觉,赵旭接过书翻了几下,就十分认真地特意跟她说了一句:“这本书我会贴身存放的,不会有第二个人知晓它的来历。”
怎么听都觉着赵旭是拐着弯地跟自己做保证,不会让别人知道她身怀巨宝的意思。
李妍年要是不放心他,也就不会满足他的心愿,把本该是迟了两个朝代才问世的《天工开物》给他了。自己不放心他还能怎么样呢?从当初留他在家里开始,就已经容不得她做出别的选择了。这几个月朝夕相处,李家的一点一滴都被他瞧在眼里,而且赵旭身为逸王第二十二子,即使是庶子身份,那也是个小郡王,随意捏死一两只蚂蚁就是张张嘴的事情。李妍年除了选择信任,并且让对方意识到与自己交好更有益,没有别的办法。
快到中午的时候顾家书肆的徐掌柜亲自上门,和伙计一起来要剩下的货。李妍年这回没有故意刁难他们,干脆利落地让人进屋来运走了十万张纸。
临走的时候徐掌柜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跟她打商量:“李姑娘,咱们两家的合作真的没得商量了吗?您看,咱们都坐了这么多笔买卖了,咱家一不像其他家书肆拖欠货款,从来都是现结账,二来呢咱们也都是老熟人了,俗话说的好,做生不如做熟,咱们两家知根知底的,这不是比……”
李妍年不等他说完,便摇头拒绝了:“掌柜的,不是我们家不识抬举,而是你们家要的货已经吃空了我们东家的存货,就算我们东家愿意跟你们继续做生意,底下几个作坊一个月最多也就能出几百张纸,运过来的路费都不止纸的价钱,所以这生意不是我们不想做啊,是实在做不成。”
徐掌柜的听了心里直哼哼,说什么库存不够,其实摆明了就是不愿意再卖纸给他们。他这么多年做纸张生意,李家这几批纸纸张薄厚均匀,吃墨也重,质量一直都十分稳定,不是大作坊和有十来年做纸的老师傅根本做不出这样的纸张,价钱也远远不会是这样的低,可偏生人家就能连着几个月不断供地低价卖了他们十来万张纸。
这背后的故事他们东家懒得追究,他们底下做事的人自然也不好跟着胡乱搅和,不然惹的两家黄了生意,到时候东家过问起来,他们这些底下做事的人也不好交差。但就徐掌柜自己来说,他对李家是好奇得挠心挠肺,原本还以为东家会趁着两家停了生意,对李家兄妹下手,然后慢慢挖出李家兄妹背后的秘密。
不料两天前逸王爷突然现身杜家庄,明面上是说自己这趟是私服暗访,替女儿考察夫家情况来的,却有意无意当着逸王妃和众人的面,提到了之前以为走失,结果却是被李家村一户好心人救起,一直养在家中的消息。众人自然猜到,恐怕逸王爷这趟来,不是为着王妃亲生的嫡女,而是为着个名不见经传的庶子。
听当时在场的顾家老人说,逸王妃一听到庶子还好端端的活着,脸色都整个变掉了,大伙儿一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逸王府原来也不是片干净地方,也有说不完的故事呢。
徐掌柜一听府里传出的闲话,就晓得李家兄妹是动不得了。果然没过一天,便听见东家吩咐,说是让他亲自上门取最后一趟货,而且一定要客客气气的,最好能说动李家兄妹接着给自家书肆供纸,价钱方面,高些也无妨。
顾家正忙着讨好逸王府,一心一意要与对方结成亲事,在这个节骨眼上,东家自然不会傻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为着眼前利益去得罪小郡王赵旭的救命恩人。这一朝鸡变凤凰,果真是惹不得了。
所以这会儿李妍年即使假话连篇,徐掌柜也还一直捧着笑脸,恭恭敬敬的,耐心劝着对方再考虑考虑,希望对方能改变主意,继续跟自家做生意。
李妍年是打定了主意,顾明远还勉强算是个君子,他哥顾明德可不是,那就是个彻彻底底的商人,同意供纸到六月份已经是她的极限,交道打多了,李妍年也怕顾家惦记起自己的秘密来。
徐掌柜说得口水都快干了,也没能说服李妍年回心转意,只好怏怏地带着伙计赶了马车回杜家庄复命。要不说这李家兄妹运道高呢,随便救个人,也能给自己救回一座靠山来。而他们大东家,还得巴巴地绕着人赔着小心,免得逸王府一个不高兴,就断了结亲的意思。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且说李妍年好不容易送走了顾家一伙人,饭点都快过来。赵旭从屋里出来,不满地抱怨了句:“这顾家人也忒啰嗦,一点点事情讲了这么久。”
不过很快他又兴致高涨,冲着李妍年挑眉问道:“咱们今天中午吃什么?还有什么新鲜吃食,这几天天热,可不好再吃火锅了。”
瞧瞧这话里话外对火锅的嫌弃劲儿,前几天抱着火锅不撒手,就算吃到额头冒痘也不肯凉了对火锅的爱的也不知道是谁!
早上十点钟左右他们才吃过点心,这会儿其实也不饿,但到饭点了多少也要吃点儿,天气热李妍年也不耐烦做饭,想了想,要不索性煮一锅皮蛋廋肉粥好了。反正到下午两三点的时候赵旭又要吵着吃点心,喝粥也饿不着他。
“这样吧,咱们中午喝粥,另外给你烫一斤虾,应该够了吧?”
赵旭倒是愿意吃椒盐口味的,或者是茄汁的,再不成,红烧的也能将就。不过,他吸了吸舌头上才起的热火泡泡,算了,烫就烫吧,自己这几天上火上的,也实在是没吃椒盐大虾的命。
李妍年见赵旭今天难得这么配合,不吵不闹的,心里也暗自惊讶,后来瞧见他偶尔吸一口凉气,老是啜着嘴儿,便明白了,原来是舌头长泡了。李妍年忍不住一顿偷笑,小样,看你还敢不敢吃辣条了。
做皮蛋瘦肉粥手续简单,只要剥几个皮蛋,切下肉丝,其他的跟平常煮白米粥也没什么区别。李妍年很快弄好一锅,为着给粥添香,她还特意在出锅的时候往粥里撒了一小把切碎的葱花,滴了几滴香油进去。
白灼虾就更简单了。锅里烧水的功夫,李妍年已经剪完虾背,挑完了里头的泥肠,重新冲洗过一遍,大虾投入沸水中,加姜片、葱段、黄酒去腥,煮上几分钟,虾壳颜色转红,虾壳翘起便可以出锅了。
李妍年熟练地给赵旭配好酱油醋碟,她没那么爱吃虾,一盘虾她也就剥了两三个尝了下味道,剩下的全让赵旭给包圆了。
“这粥里黑乎乎的就是你说的皮蛋?这东西是怎么做的?”赵旭用筷子专门挑了一块皮蛋出来,打量了半天,没敢下口。
关于皮蛋李妍年倒是有所了解的,张嘴就能来:“这东西具体什么时候发明的有很多说法,不过明确有记载的,是在……”
她忽然卡了壳,对了,松花蛋可是在明孝宗的时候才有明确记载的,可这个自己跟赵旭怎么说,难不成跟人大宋宗室说这个得等你们大宋灭了以后,后头的元也灭了,到明朝才有?这个跟《天工开物》不一样,赵旭知道这书是后来才会有,但那个后来,恐怕也是他默认的很多很多年以后的“大宋”。相信没有一个朝代的皇子皇孙,会相信自己的朝代会有被更迭的时候。
赵旭是多么心思玲珑的人,当下便明白了李妍年话里头的未尽之意,了然地哦了一声:“这个也是不是这个时候该有的东西是吧,明白了,你不用为难。”
说着闭眼将那一筷子皮蛋送入口中,小心地嚼了两下,味道并不像他想象中的那么难以接受,而且还挺好吃的。赵旭越嚼越觉着皮蛋味道奇特,连着吃了好几口皮蛋瘦肉粥,难掩兴奋地和李妍年说道:“这个皮蛋看着黑黢黢的,没想到还挺好吃,咱们晚上也吃这个吧。”
李妍年:……
看来赵旭对皮蛋的热爱又得延续个几天了。
她无奈地点点头:“好好好,今天晚上,明天早中晚也都吃这个,真是服了你了,要吃一样东西就非得吃到厌为止。还好这东西是吃凉的,正好治治你吃辣条吃出来的上火泡。你省着点胃口,下午再让你尝个新鲜东西,冰淇淋要不要吃?”
赵旭眼睛顿时亮了:“冰淇淋,那是什么?是冰碗吗?”
没想到李家这小丫头还能弄到冰碗!赵旭心下有些震动,冰这东西可不好弄,这附近只怕也就顾杜两家能享用得起。
“冰碗?”李妍年一个好奇,大概就是冰块弄碎了拌点水果什么的吧,当下只随意应了赵旭一句,“差不多吧。要不是看你这两天上火,我也懒得弄给你吃。一会儿吃完饭跟我去地里摘点番薯叶,干完活就给你吃冰淇淋。”
有的吃,赵旭也不跟李妍年计较她哄小孩一般的语气了,答应得挺快:“不就是摘点番薯叶嘛,我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