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深白加蓝2019-05-29 02:163,156

  李妍年待在家里,不再每天跟着黑豆去铺子里上工,毛豆和赵旭都挺高兴,一个是年纪小还有些离不了兄长姐姐,一个是心里暗暗松口气,终于不用再忍受毛豆的手艺。

  外家那边也真像两兄妹之前预料的一样,张氏第一天还不放心地跟着到镇上来看了看,见张大宝在店里做的有模有样的,店里生意又好,也手痒在店里帮了几天。但到底是年纪大了,又不像张婶一样劳作惯了的人,坚持了四五日,便喊着腰疼被张大宝送回了张家村。

  自此,大舅妈夏桃花算是成了小饭铺的正式员工,和张大宝两个单独分着出来过,孩子扔在家里由外公外婆照顾着,月底工钱李妍年是特地嘱咐了黑豆,比和张氏透的底再高上那么一点点,夏桃花是那样心思玲珑的人,自然领兄妹俩的情,干起活来也更加尽心卖力了。

  李妍年不用去店里帮忙,日子其实也没轻省多少。每天要做三顿饭,打扫下家里卫生,还有院子的菜苗时刻需要照顾着,有蝴蝶飞来下虫卵,也都要及时抿杀了,自己种了吃的蔬菜,总不好乱打农药。另外,隔着三五天和黑豆去一趟镇上的米行进货做个样子,顺便给铺子里换上新米。

  隔壁李大娘和李大叔照料完自己田地,记得的时候也会帮着李妍年照料一下他们家的三亩番薯地。五月份正是天气转暖,作物疯长的生长季,李大叔原本还要替他们家田地一起追肥,幸好李妍年还记得买的家庭种植手册上的注意事项,及时拦下了。

  番薯生长季的时候追肥,只会助长了番薯叶和番薯藤,反而会影响了根部的生长。

  李大叔感慨:“这贼东西脾气还挺怪!幸好听你说了,本来还打算明天就把山里种的番薯也追一遍肥。”

  李妍年笑道:“这海外来的作物,咱们第一回种不熟悉些,也是自然的。李叔,婶子,之前还忘记跟你们说一声,这东西的茎叶撕去外边的硬膜,炒起来还能当菜吃呢。”

  李妍年在田头现场摘了一段番薯叶,掰给两人看:“就是这样两边撕一下,就差不多了。要是自己不爱吃,还能切碎了拌上糠喂鸡。不过这会儿最好还是别多摘,等后头六七月的时候摘了嫩的吃最好。”

  李大叔和李大娘听着连连点头,都觉着这东西不管到时候长不长块儿,叶子能吃,也是个宝。要是今年山里的种着还行,来年田地里也种上个一两亩,到时候家里吃的菜和粮食就一起解决了。

  到端午这天,铺子里放了假,黑豆回家和弟弟妹妹两个一起包粽子过节。李妍年原本想叫上隔壁李大娘一家的,但后来听说虎子他们两兄弟专门赶回家来过节来,就不好意思打扰人家一家团圆,过后把他们包好煮熟的梅干菜大肉粽送过去五切。

  一切是十个,煮好的粽子晾在房梁上或是放在竹篮子里挂起,能保存很长时间,只要吃的时候再剪下几个,放锅里重新加热一遍就行。

  李大娘原本以为李妍年送的粽子也跟村里人包的一样,只是沾过盐的白米粽——那样的五切也是顶好的节礼了,结果晚上家里人煮了一吃,里头包的竟是一大块半肥半瘦的猪肉,肥肉煮的半化开的状态,加上咸香的梅干菜调味,一口下去,油而不腻,真是好吃得让人恨不得把舌头都吞了。

  虎子一口气就吃了三大个粽子,要不是李大娘怕他吃积食了不消化,虎子觉着自己还能吃三个。

  “这几个孩子,也真有心。这点东西,怕是又费了不少钱了,”李大娘不由得感叹。

  虎子愣头愣脑的,笑道:“黑豆天天要上铺子去,只怕他们家里砍柴都没工夫,娘,我跟哥明天一早要上铺子去,天亮前跟他们家多砍两捆柴的功夫还是有的,哥,你说是不是?”

  豹子憨厚点头:“嗯,明天一早,咱们就上山去,两捆不够,每人两捆。”

  李大叔看着自家两个壮实的儿子,眼角慢慢堆起自豪的皱纹:“那爹也跟着你们去。”

  李大娘笑道:“行行行,你们都去。明早啊,我把这粽子还给你们煮上,给你们哥俩儿带着路上吃。欸,他爹,你说咱要不要再让他们哥俩儿带两切粽子,给铺子里的掌柜尝尝,虎子和豹子在他们铺子里干活,也受了掌柜不少照顾,咱家里也没什么好给人家的,我看这粽子味道不错,平常人家也做不出这样的,送礼正合适。”

  李大叔有些心疼地看看粽子,末了还是点了点头:“两切少了点,家里的鸡蛋再点上半篮子,肉切半条去,既然是送东西,少了难看。”

  两口子就这么说定了。

  第二天一大早,黑豆牵了牛车上工,一开门就看见门口对着的六大捆柴火。他看了看隔壁李大叔家紧闭的房门,一时心里头暖暖的,跟烧了一簇火苗似的。

  “二妞,帮哥牵着牛车,我把柴火堆厨房去先。”

  黑豆招呼着在厨房忙活的李妍年,后者擦着手出来,一看屋门口这阵仗,好奇道:“谁送来的啊,正要跟你说家里柴火不够了,下午回家来还要去山上打些柴回来。”

  黑豆朝隔壁李大叔家努努嘴:“还能有谁,昨天送了粽子,人今天就砍了柴回来。有李叔和婶子在,你们在家我也放心些。回头你好好谢谢人家。”

  李妍年笑道:“嗯,知道了。”

  昨天包粽子,她正有个赚钱的门路要找李大娘商量呢。前头忙院子里的活儿忙晕了,李妍年竟然忘记了自己在系统里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了。

  箬叶这种东西,李家村山上多的是,天生天养的,只要有手,就算是个孩子,一天都能摘下不少来。而且产箬叶的竹子不像木头类的植株,容易受损伤,竹子一类的只要是根鞭没受损,来年还能发出新植株来。

  李大娘上回帮着收鸡蛋在村里已经有路数了,只要她忙得过来,李妍年还是把收箬叶的活儿交给他们家干。一来自己不用出面跟村里人打叫道,李妍年怕那些大妈婶子们欺生,不把她这个丫头片子看在眼里;二来呢,也能给李大娘和村里人都创造些额外的经济收入,贴补些家用,自己让些利出来,却是省心省力。

  倒不是李妍年有多圣母,一人富裕了还不忘整个村的人,其实她也是存了私心的。人都说仓廪足而知礼节,一个村子里的人,别人还吃不饱穿不暖,他们家过得特滋润,时间久了,难免要生出事端来。再说这在于李妍年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她打算把收鸡蛋的生意,也一起跟着收箬叶重新做起来。

  有人收,自然回头就会有人生心思去养了。

  李妍年把自己的意思趁着午饭前的空儿,跟李大娘这么一说:“那箬叶呢山上有的是,咱们两家要摘也摘不了多少,索性让村里人一块赚这个钱,咱们只要负责收,我哥负责运,半点不用咱们操心。婶子您要是怕白天忙不过来,就让村里人晚饭后送过来,自己清点好,一百张一扎,一扎两文钱,回头要是抽查出来有少叶缺叶的,咱们就不跟他们家有下回交易了。想必这样的风头吹下去,也没人敢这么糊弄咱们的。”

  “您收他们的是两文钱一百张,到我这边我给您五文钱两百张,多出来的钱就是抽查费的功夫,婶子您看这主意成不?”

  李大娘心里一合计,这要是收的时候一扎一扎的全要自己数过,自然是数不过来的,但按着李妍年的办法就不必了,山上白长的东西,谁那么傻还拿这个来糊弄人,偷工减料地送来!回头被她查出来了断了下回生意,能悔死她!

  “成!这生意做得。你放心,晚上我就跟村里几个婶子媳妇说去,保管给你收好了。”

  李妍年笑道:“您做事,我放心。还有收鸡蛋的事儿您别忘了,要是您有空,家里也养些鸡呗,鸡肉我到时候也要收的呢。”

  李大娘心里苦笑,要是家里还养得起,谁不愿意多养几只啊。但李妍年后头那句话还是成功说动了李大娘的心思,想着山上的番薯藤到时候也能出点喂鸡的料,咬咬牙,等家里两只老母鸡抱完窝,自己也上抱上一窝小鸡养着。大不了,在田里干活的时候多摸些螺蛳,钓些青蛙回来也能喂鸡,就是多费些功夫的事儿。

  李大娘送走李妍年,心里又忍不住佩服起李家的这个小姑娘,才十岁,赚钱的心思是一出跟着一出,连她这个做长辈的拍马都跟不上。难怪人家家里日子越过越好呢,倒让她看着又羡慕又脸红的。一家子劳动力,还比不上人家家里几个毛孩子。

  看来这过日子啊,会省还是不行,得会想路子才是硬道理啊!

  李大娘一想到即将入袋的沉甸甸的铜钱,不由地又笑开了。这日子啊,好的还在后头呢。

继续阅读:第七十章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带着淘宝去种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