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倾城日光薇娜2019-05-30 02:057,069

  橘黄的暖阳、影影绰绰的幽绿、颊边的绯红、邂逅的悸动,在素白的时光的荒原中,绾断青春。如何让你遇到我,在我草长莺飞的时刻。我的青春,我们的青春,我们白荒芜了的青春。

  一把油纸伞,如何在半熟时光里,撑起回忆的温情脉脉。那些年,我们一起心疼过的青春。看过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深爱着沈佳仪的柯景腾在她的新婚贺卡上面写上了“新婚快乐、我的青春”。突然自己被这八个字感动到,“我的青春”多么沉甸甸的字眼。那些年,自己的菁菁年华都给了自己喜欢的人,在不可蠡测的思念里、红帘瘦影的等待里,缱绻丁香碾作尘,芭蕉不展各自愁。

  我的青春,我唯一的青春。我再一次打马路过你的烟雨江南,穿过木棉,穿过木槿,却再也找不到邂逅的回忆。不曾想,我单薄的青春,白荒芜了思念,于是打马回营,倚杖叹息。

  关于爱情,有人说,象牙塔里的爱情,就好像麻辣烫,表面看香辣诱人,却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口味。有人怕辣,有人不怕辣,还有人怕不辣。我还不清楚我算是哪一种的。或者牵手,或者分手,看似一切随缘上天注定,其实也不尽然……我们都有过忧郁、矫情,又装着受伤与正经的青春,心里都藏有一个人的名字,痕迹轻浅,触碰时隐隐疼痛。偶尔情侣吵架,为了几句话就痛苦一整个晚上。

  流光太匆匆,那个压在心上沉重的名字越来越轻,那个人也终究没能成为陪我们走下去的人。失恋的人,开始从失望中寻找希望,从迷茫中分辨方向。每一届的大学生论坛,主题就是“学习、生活、情感”,台上主席讲解着爱情故事,迎来一阵阵的笑语。这时就会有人问“爱情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接下来,是辅导员来回答……以前同学们常说,最遗憾的事情之一就是经历一段没有爱情的大学生活。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些名字,你知道那些名字主人的照片在相册的哪一页,那时,你拥有不太懂的爱情,那时,爱情是天大的事。好吧,就这样吧,略过,我是没有发言权,我选择沉默话题。

  当我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

  听,又是一年潇湘雨。守着窗,听那瘦雨。缅怀我淡逝的青春。曾经咿语天真的孩童终于成长成愁眉不展的少年。多少梦想,多少年的流浪、流浪。

  悒愁时、挥霍的青春,期期艾艾的泪水,甚嚣尘上的狂妄,青春,终归于平静。我的梦想的羽翅,载不动许多愁。所以注定难以扶摇直上九万里。在白荒芜的青春荒原里,慢慢漫漶成满眸的忧伤。

  泪眼问花花不语,凋落满天天雨雪。模糊的天空,一季凛厉的风雪载落,我的青春,早已零度。都说,莫叹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然凭谁问,少年老矣,尚能翔否?任青丝成白发,点缀满肩的伤感。曾经看过《老男孩》微电影,青春如东奔的江河,未来又在哪里平凡,谁能给我答案?那些想着都会疼的时光,我们的青春终于垂垂老去。

  那些青涩的悸动,早已静定;颊边的绯红,也已散去。那些年,任我们在流年的荒原辗转成歌,留待给00后传唱……

  当岁月和美丽已成红尘中的叹息,你忧伤的眼里有旧时的泪滴。或许到了某年某月,我们终于可以打开那旧时的照片,落泪一遍又一遍。

  那些年轻的岁月,命名为青春。

  那一年,张雨生的《大海》还在;那一年,张学友的《吻别》大卖了一百多万张;那一年,老狼的《同桌的你》依旧哀伤清澈。那一年,十七岁的单车还在;那一年,那些年…

  那些年,青春长着桅子花模样,乘着长风便在校园里馥气弥漫。那些年,寝室门前美丽的香樟树;那些年,暗恋过的帅气男生,清秀男生;那些年,青葱细腻的时光,在恍惚间,我们毕业了。

  那些年,当有人开始在KTV忘情地哼唱高晓松《白衣飘飘的年代》时,一瞬间他似乎觉得自己老了,抑或又回到了那一代少女时光,回到了教室座位前后,想起了那些年自己暗恋过的男孩。那些美丽破碎的记忆。那些年,每个班都总有一个胖孩子,一个阳光安静而且好学的女生,和一个罗嗦的老师。那些年,总有一个穿着桃红细碎的百褶裙,拥有着世界上最美丽的笑容,和动听的声音的男生。如早晨刚升起的朝阳,青涩的笑容划过流年,留下一串长长的俊影。每次当她进班都忍不住多看几眼。那些年,我们暗恋过的男生,那些年,我们一起暗恋过的男生。

  曾经喜欢听筠子的《青春》,下雨天的黄昏、冷清的街道,电影院里昏淡的色调。流年往去,青春不再。恍惚间,那个我们曾经暗恋过的男生,或为人父,或为人母。当我们再见时,沧桑已经在他的面庞上作画,俨然一幅古朴的山水写意,失去了当年的温暖色调。再回望自己,厚厚的刘海早已经剪去,梳成大人模样,一身笔挺的西装。很喜欢九把刀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柯景腾和沈佳宜错过的爱情,令人落泪。特别是当我看到柯景腾在沈佳宜的新婚贺卡上写上“新婚快乐,我的青春”,这八个字的时候,我的眼泪早已涌出,心被狠狠的揪了一下,我的青春,多么沉重的字眼,自己单薄而且只有一次的青春都给了自己最喜欢的女孩。我在想如果当时柯景腾勇敢,如果当晚沈佳宜包容,是不是结局不一样?

  那一年,寝室门前的香樟树还在;那一年桅子花还在飘香。那一年,自己暗恋过的男孩还在。那一年,那个自己清涩的模样还在;那一年,恋恋红尘,恋恋风尘。那一年,那些年…如果能再回到当时,面对你喜欢的女生,你会怎么做呢?我想,应该会像“清泉王子”胡夏在《那些年》唱得那样“那些年错过的大雨/那些年错过的爱情/好想告诉你/告诉你我没有忘记/那天晚上满天星星/平行时空下的约定/再一次相遇/我会紧紧抱着你/”

  那一年,我们单薄的青春,打马路过莺歌三月的烟雨江南,穿过木棉,划过流年,刻成此生只为你停留一次的青春风景…那些年,我们暗恋的女孩,是否依旧温文淑静,一如往常明眸如星,笑靥如花。

  或许我们曾经暗恋过的男,在我们转身之后,只能成为记忆中的永远。一转身,一辈子,或是这个道理。如今只想为我的青春说句:青春,你好。青春,再见。感谢青春,曾经的热血,让我拥有那些美丽的悸动。

  毕业了!再见,我亲爱的师大。约定好的,我们不哭,不哭,要笑着离开。

  黑色的学士服穿在身上,打着红色领带,用相机定格成一个片段----2013毕业季,青春不散场。

  这一天,是五月十日,星期五。班级约好上午七点十分在学院楼门口集合的,这是我四年来少见的大家准时到点的。也许是每个人都不想错过每一个镜头,尽管我们都知晓来了还是要等老师。班长从头到尾忙乎着,我们全体排位站好了,老师还没来,那我们就先试试镜头,剪刀手,笑一个。当天初奇的意外,老师来了,却没先拍照,而是先答辩,到了中午十二点,答辩结束,我们才和老师在楼下拍照的。

  这一天,我们集体外出吃毕业酒席。包了一辆52路公交车,熟悉的公交气味,似乎又散发着另一种味道,不舍的味道。我们到了饭店,老师也开始到了,各种敬酒,各种脸红,好吧,我承认,我脸红了。老师和同学相互换桌敬酒,开始把就业、婚姻的话题摆上了餐桌,老师也在淳淳教诲,滔滔不绝,老师是过来人,才有话语权。在“告别酒”桌上,人人都变成了豪饮的好汉,个个都是千杯不醉的英雄。餐后结束,我们去了KTV,很大,全班都在,部分老师也来了,老师除了有教书育人的形象,大家想不到的都展示了出来,比如:情歌对唱的深情款款;独唱粤语歌的忽冷忽热……好吧,每一个人都是多面体,你呢?就不说我了,大家来猜吧。这一夜,是不眠之夜,看着你们嗨着,相互配合着。要唱就大声地唱吧,嘶声力哄,当最后一次的幼稚,留给回忆淡淡的撒娇。

  终于毕业了,终于要走了,好吧,再剪一次发,很短那种,像大一刚来的那样,什么都无所谓了,让自己还原模样离开。这些天,尽可能地送别每一位离校的同学,这些人,也许这辈子,我们不会再见到,不过,我们约定,五年后再回来。终于要毕业了,允许自己放肆地哭一场,放声喊一句,师大,我不想走。毕业了,毕业了,毕业了,真的毕业了。走吧,走吧,走吧。

  毕业答辩,散伙筵席,举手话别,各奔东西。纪念册,毕业照,写满回忆与感伤。一切都预想到,一切又走得太过无奈,留下一地的空白,等未来填补。梦一样的四年,在酒醒后一瞬间结束,我们不得不打点行装准备上路,远方,你在哪里呢?大家彼此凝望却又不愿看着对方的脸颊,是害怕眼泪的留下么?走着,停着,哭了,笑了,离散了……离别的暮鼓寂寂地叩响,一切似乎都在见证我们的毕业,拜托,可不可以不要提起这两个字,很不愿意听起,你们也是这样想的是吧?终于还是走到这一天,要奔向各自的世界,上研的上研,上班的上班,旅行的旅行。没人能取代记忆中的这段四年青春岁月,五月、六月,弥散在校园上空的总是让人想哭泣的旋律,连呼吸都是那么地难受。

  五月、六月,注定是一个无法取代的感伤时节,校园里到处弥漫着离别的味道。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也是复杂的,没有当年的激情,只是默默地发呆着。教室里不再有我们苦读奋斗的身影,宿舍楼里该卖的也卖的差不多,那些书,曾经视为宝,几万元的学费,现在却变成了一张张废纸。

  不会再有臭味相投的舍友和你夜谈东西南北,然后相约第二天在课堂上坐在后排瞌睡,这是女生吧?相约第二天在宿舍睡懒觉的,这是男生吧?不会再有同班女生借你考前的笔记和讲义,这是热心的学习委员,或者是成绩优异的学习仔;不会再有严厉的老师告诉你这样才对这样才好,现在想一想,严厉不严厉的,都无所谓了,训都被训过了。随意推开门,走进一间教室,那些上课的场景又都重现在眼前,宋老师、张老师、刘老师、陈老师、陆老师、程老师、符老师……

  或激昂澎湃的讲解或娓娓道来的故事,三尺讲台,有我们崇拜而敬仰的老师。斑驳的课桌椅,似乎还回荡着我们激烈的辩论声,或是整齐而有力的书声。那些从指缝中匆匆流淌而过的时光,如今不论怎样握紧,终化成回忆,被思绪封存。我们在教室、在宿舍里谈天说地,我们怀抱梦想,我们畅想未来。我们在彼此的生命中刻下友谊的印痣,我们在彼此的成长中结下浓厚的情谊。有欢乐有悲伤有痛苦有喜悦,这四年,我们相互倾听相互诉说,我们共同分享着点点滴滴,逐渐成熟,逐渐长大。我们就这样,毕业了,像这四年里的每一天一样,我们开始沿着熟悉不能再熟悉的路线走出学校的大门,不过,当我么的脚步跨出的一刹那,我们将不再是这里的一员。

  这一年,我们毕业了。怀着忐忑的心情,复杂却又平静,悲喜交加。窗外,椰树一排排,凤凰花开,小鸟飞过,教学楼顶上的天空又被夕阳映得有些发红,而轻轻的风还在吹,似乎从未停歇过,时不时又来一阵太阳雨,雨后的彩虹倒映在天空,勾勒出一幅人在画中游。走在校园的大道上,恍然醒悟,我们毕业了,四年的大学生涯结束了,人生中最没心没肺的生活已经远去了,那些一起疯一起闹一起快乐一起悲伤一起没心没肺的生活已经结束了,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2009年的9月,那是一个怎样的云师大,一个怎样的彩云之南。有希望又有失望。

  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学校,有一种莫名的无助和孤独。后来,我们结识,这是同班的,这是舍友,这是隔壁班的……我们从陌生到熟悉,从不习惯到习惯,我们一起分享快乐,承担痛苦。

  第一年,赶上了甲型H1N1流感,推迟了军训,在2010年节前,我们才安排军训。穿上迷彩军装,匆忙的在人群中寻找老乡。时间短,但我们和教官却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尽管脚酸腰背疼,但在告别的那一刻,仿佛就是浮云。军训结束,同学们都留下黝黑的皮肤,于是大家开始调侃,非洲、印度……不知是否还有人想起教官,那些勉励的话语,成了我成长中的座右铭。那几张军训时的照片,一直压在枕头下,有四年了。现在,照片泛黄,人已苍老,回忆掩埋,故事还在。

  开学之前,我们总是心潮澎湃,看着厚厚的新课本,自我陶醉地计划着如何好好听课,如何拿个奖学金。开学的时候,我们还能早早起床,该早读的早读,伴着高三还没退去的意志,带着奋斗,将课程像酱饼一样咬得稀烂。上课的时候,第一排永远都是女生的归属地,最后一排才是我们男生的最爱。临近考试,我们像发疯似的,挤教室抢位置,从不自习的也开始来自习,游戏也停了。考试之前,哥以为哥是半裸考的,考试之后发现原来哥是全裸考的。每个大学都有一颗很难的树,叫高数,很多人都挂在上面了,迟迟没有落地。考第一科时大发抱怨,世界上还有更难的题吗?考第二科时才知道,还真有哦。每考试,我们又开始新的祈祷,监考老师打瞌睡吧,没戴眼镜吧。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是没有膜拜春哥和凤姐。

  大一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神秘。第一次上台自我介绍,第一次参加社团,第一次组织晚会,第一次全班的团日活动……田径场、图书馆、广场和公共楼,到处是我们的身影,我们用满腔的热情诠释着青春,诠释着年轻,大一,什么都想试一试!

  走过了激情澎湃的大一,那层弥漫在心头的神秘悄悄远去,那一年,我们开始熟悉校园,熟悉身边的人文环境,熟悉学生会的选举……这一年,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电脑,没人再去机房上网了,那坑爹的网速,留个回忆吧。我们开始放松自己,有时会逃课在宿舍睡懒觉,前一天的晚上,QQ在线,寻求女生帮忙点到。不然就是上课打瞌睡,玩手机,对着课本涂鸦,对着窗外发呆,我就是属于后者,隔壁班的女孩,你怎么还没有经过我的窗前?其实,这一年,呆在宿舍的时间比呆在教室的时间还多,能见到一面的,要不就是考试,要不就是体育测试等。哇,几个月不见,变白了都。我们以一种略显放肆的状态将青春的个性张扬到一个再不能超越的顶点,拉扯着年华继续向前,好吧,大二结束了。

  大三,摆脱了公共课,没有了英语、数学、体育、和选修课,再也不用去下载个恶搞软件来自主上机学习英语。而是,领回一堆的专业课书籍,一行行的代码,就这样开始了计算机的生活。机房开始是上课的地方,除了实验还是实验,就算下了课,还得上交实验报告,好吧,饶了我,我是完成不了,于是,实验课,群里总是很热闹的,女生的QQ开始不断出现抖动,你懂的,“借你的报告给我参考一下”,这一年,成绩好的女生,经常都可以免费喝杯红茶,是这样么?还没买的,再给你一次机会吧,表现的机会。

  大四前一学期,就三门课,考研的不来上课了,有几个出去上班了,剩下一圈,能来的寥寥无几,不到20,老师也开始接受这现实,后来,估计是发火了吧,有几堂课是全员到齐,再过一阵子,恢复到小于20人的场景,老师一边无奈,一边勉励考研的同学。上了两个月的课,考试了,呦,开卷,写满满的,还不是为了提高一下绩点嘛。接着,考研的留校,不研的开始自主实习。恍恍惚惚,第二学期到了,于是,忙起了实习报告。

  年年都有大四生,但是大四对于每个本科生来说却永远只有一年,和高中三年的生涯相比,这种离别是难以言语表达的。大四的人,才能真切体会到这种失望与希望交替而来的内心煎熬。当我们不得不告别母校,告别熟悉的老师和同学,走出校门时,我们忍不住回头张望,重温往日的记忆。

  走出校园,盈满的是不舍与珍念,而然,在前行的人生路上,我们必须向前走。我们告别的是仅仅是一段纯真的青春,一段年少轻狂的岁月,一个充满幻想的时代……

  四年前,我们朝气蓬勃,志气方刚;四年后,我们朝华散尽,伤悲别离。四年前,父母拖带扛箱,送我们奔赴师大;四年后,站台追车泪流,送我们浪迹天涯。想说什么,又不知该说些什么。轻轻地来,如无声的尘埃,轻轻地去,如飞舞的彩蝶。四年了,不停歇于此段心绪,在老师的祝福下,我们渐渐懂得,相守不一定是幸福,离开不一定是悲伤。

  白天,宿舍外夏蝉在鸣叫,楼道边朋友在高歌,路上行人匆匆,一个个密码箱滚轮着,还有三轮车来回奔跑着。清洁阿姨也开始伫立不前,也许是触动了……一切都没能掩盖住我们的悲伤,我们不想悲伤,却还是悲伤了起来。那些教学楼、图书馆、自习室、考研室、报告厅、体育馆、广场、操场、食堂、复印店、冷饮店、包子铺、商业街……这些我们曾经晃荡了四年的地方,记录着我们的成长与欢笑,我们一起上课下课,一起跑步竞赛,一起欣赏表演,一起吃饭打包……不忘的是曾挥洒笑颜与泪水的那个地方,铭记的是温存青春的印记。为什么这个夏天我们竟没有力气再去多坐一下?没有把最美的笑容留了下来?半笑不笑的微笑和很二的“V”形手势只留在了照片中,或者说是留在了回忆中。不回首,不愿承受最后凝眸的伤逝,那些人,那些事,自此刻,将定格为永恒的风景,冰封在记忆的匣盒中,不堪逝去带来永无彼岸的追念。

  四年,印刻了太多的喜忧悲欢;四年,茗筑了不尽的情深缘浅。四年,悄悄带走了我们23岁的容颜,现在,我们开始接受更小的一辈叫我们阿姨叔叔,叫就叫吧,我们已不在是学生了,也不想再争辩了,该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你好,我是苏阿姨……

  师大的这个夏天,最高温度都有38°C,让我们也变得更烦躁了,毕业生的五月、六月,属于我们09级自己的夏季。同学们摆上了跳蚤市场,卖完了最后一捆旧书,扔掉了最后一点残物,揣着最后一笔生费,开始憧憬自己的未来。

  第四十章 面试

  我原本对人生是没有概念的,以为过了今天有明天,过了明天有后天,过了后天还有天。

  然而,真正有这样一个数字摆在眼前时,我突然觉得,人生真得好短。你心来想过,你有少天是快乐的?多少天是不快乐的?多少天是平平淡淡的?少天是充实的?多少天是虚度的?多少天是为自己而活?多少天是为别人而活……人生短短三万天,何其短暂又是何其宝贵啊!我们都知道生命的宝贵,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去善待生命呢?

  著名作家蒋丹说过:“人来世上是个偶然,而走向死亡是个必然。”

  所以,只要我们活一天。

  我们就应该用心去感悟生命的过程。

继续阅读:第三十九章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迷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