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的生活,并不富裕。牛奶和奶粉是有钱人孩子家的专利,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也只能吃面糊糊长大,奶粉奶糕这些东西你想都别想。可这李惠辛天生多灾多难,病痛不断,多次险些夭折,却非常乖巧,平时很少哭闹。每回啼哭只要寺庙里响起僧人的诵经声,李惠辛她就会立即安静下来不再哭闹,象是在专注聆听僧人的诵经声。
李惠辛两岁时被送到祖籍浙江宁波老家与祖父母叔叔过日。
到了四岁,懂事的四姐开始为祖父母做些能做的事,用竹耙去耙掉在路上的稻草拿回家当柴火,提着小铅桶光着脚丫到田间去找蚯蚓喂鸭子,背着竹篓去割猪草。
自八岁起,李惠辛就逐渐显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性格也变得特别的怪异。虽是家里的小幺,因脾气怪而由此失宠,不被当家父亲所疼爱,还几次险些被送人,这日子自然过得不顺畅。在“老大新,老二旧,缝缝补补到老三”的年代里,这种失宠和冷落也就更不用说了。
但李惠辛并不见怪,依然我行我素,超乎想象,超常发挥,八岁能用泥巴捏小狗小猫与人换铅笔橡皮,九岁无师自通会画西游记里的人物,还有幸地被当时大人物接见。
50年代出生的人都有过小小班和向阳院的经历。李惠辛当时所搞的向阳院除了学习外,还自己种地,有黑板报,有连环画500多册,还制作了幻灯机,绘刘胡兰,刘文学等英雄到其它向阳院放映,使他不但在上海很出名,在全国也较有名声。尽管李惠辛已经做得很出色了,但在家里还是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温暖,就在这时,他成了陈晴的徒弟,师父的关怀对李惠辛这么个孩子来说,可说是雪中送炭。
起初,李惠辛只是常去师父家听故事,学做人,也帮师父做些家务事。突然有一天,有两伙人手持铁掍砍刀的人在学校门口械斗,有人脚下一滑倒在了李惠辛的面前,对手趁机挥刀砍来,李惠辛忙用自己的书包去挡,那人获救了。事后,李惠辛才知道这人叫夏欣欣,比自己整整大了八岁,是个不折不扣的女侠客。
自认识了比自己大八岁的女侠夏欣欣后,李惠辛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混入了偏道,人生由此打乱,作为一个坏孩子也就彻底在家里失宠了。那年她才十二岁,却开始了自己人生真正意义上的自立。
*偏道女侠夏欣欣
夏欣欣人称疯二姐,手下有二十四个能征惯战的好兄弟,人手一柄短斧,一柄西瓜刀,和一柄匕首,拉场子打群架犹如是猛虎下山,横冲直撞,锐不可当,就象小命不是他们自己的。
不管有仇没仇,这夏欣欣看谁不顺眼就打,整天带着这些兄弟砍东杀西的,有时还跨区域到外面与人拉场子,群殴。所以别人都管她叫“疯二姐”,这绰号不但在徐汇区很是出名,就是在其它区县知道他的人也不少。也许是打架砍人玩习惯了,夏欣欣的兄弟就没有不会打的,这手上的西瓜刀都使出了经验。就连她胆小如鼠的南朋友韩天琦都敢拿刀子捅人,被人捅了流血都不会哭,还真有一股侠客的英雄味道。
所以,凡道上的人一听疯二姐,她发飙的时候,总会让人心里就有些发毛。
也许是年龄实在相差太多,不但是师傅夏欣欣,,还是其他兄弟都非常照顾李惠辛这个小徒弟的。凡有好吃的,谁都不会忘记她这小徒弟。结果这个给一元,那个给五毛,李惠辛的零花钱每月也有十几元,这开销在当时已是绝对的上流社会了。但她也是个懂事的人,凡是跑腿的事就抢着做,再累也不叫一声苦。这手上有了钱,李惠辛舍不得自己花,大热天的连冰棍都舍不得吃,心里想到的首先是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