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自己有了夜视功能了;而且浑身有一股使不完的劲,他起身朝石壁上拍了两下,只见石壁上清晰地显示出两个石手印,而且拍了两掌后,感觉到从来也没有过的舒服。
他有了芒山绝谷里的经历,立忙用十成功力轮起双掌向石壁连击了四十多下,只见一阵阵轰隆一声后,石壁上碎石纷飞,整个石洞开始摇摇欲坠,吓得他拾起行囊和长剑跳出洞外,随后石洞轰的一下塌陷了。华刚伸手摸一摸自己的头脑壳,惊的目瞪口呆。
这时,马三全正好赶到,见石洞突然倒塌,赶忙奔向洞口,但看到侄子站在洞口外面时,才松了一口气,问:“怎么回事?”
华刚余惊未了地说:“我收功后,试着打一掌,突然发觉每打一掌,心里就舒畅一次,我就一连打了几十掌,这石洞怎么这不经打呀?”
马三全听了,吃惊地看了看师侄,他借着月光惊讶地发现伞刚不仅功力突飞猛进,而且身上有了一股逼人的剑气,这是一种武者难得的修为境界,不仅不可遇,更加不可求。
就连自己活到五十多岁时,才炼就成这等修为。而这个小祖宗刚刚出道一个月竟然就炼成了剑师的修为?
他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作为武学大师,他立即决定一件最重要的事,那就是传授“收敛功”,不能让这么一点点大孩子就锋芒尽露在世人眼里。
马三全说道:“你的修为进步可喜可贺。”他语重心长地对师侄说:“有一定境界的人能看的很远,有一定肚量的人能宽怀待人,有一定涵养的人能够很好地把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一定的能力或武功的人,以内敛锋芒为最高境界。老子说: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华刚扬起头说:“师叔,我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的道理,刚儿不会持才傲物的。”
听到这句话,马三全老泪纵横,一百多岁的一代大师十分欣慰地说:“好孩子,你理解的完全对。过分张扬,锋芒毕露,难免遭人忌恨,古往今来,多少有才能的人,由于持才外露能而陷入人生的死胡同。所以,内敛锋芒是一种修炼,一种高深的人生体悟和人格修炼。”
“《易经》中有‘明夷’一卦描述的就是锋芒内敛的一种状态。‘明夷’的卦象是离(火)下坤(地)上,离为火,代表光明,为光明入地下之象,象征着光明被遮盖,启示君子要隐藏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老鹰站在那里就如睡着了一样,老虎走路的时候很像是有病在身,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就是要不显山不露水,表面柔顺小心,内心洞察事理,自敛锋芒,隐忍行志,外愚内慧。”
“你的修为境界已经达到了剑师的水平,身上已经是剑气四射了,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收藏这一身的剑气,就会十分明显地暴露了你的实力,这对你来说不是好事。”
马三全为了帮助师侄子内敛锋芒,决定传授《收敛功》。他语重心长地吃道:“接下来,你要修炼十天《收敛功》,把这一身剑气和剑师修为隐藏起来。”
华刚说:“大师伯,收敛功说白了就是像您老人家一样会装。您老人家隐藏了一辈子,现在又要教我跟您学,是吧?”
马三全哈哈大笑起来,然后领华刚到了另一处山洞。华刚将口诀默记在心后,开始了十天的“收敛功”功课,等他完成十天的“收敛功”修炼走出石洞时,马三全带着一堆食物来了。
华刚不解地问:“大师伯,您这?”
“你别急于走,我要重新疏理一下你的全部武功,让它们适合你自身条件,然后自从一派。”马三全说:“先慰问一下你的肚子,咱爷俩好好喝几碗酒。”
又过了二十天,在这二十天里,一剑、一掌、一腿三门搏击绝技诞生了。马三全将它们分别起名为:《少武剑》、《黑帝掌》、《随风腿》。
华刚跪地猛猛地磕了三个响头:“刚儿,谢大师伯成全之恩。”
马三全拉起牮刚说:“从今往后,这三门技艺加上《少武筋经》都是你华家独门绝技。万万不可持技凌人,也不可轻易示人,更不得随便传人。”
华刚听到师伯如是之说,神采飞扬地走出山洞,马三全见状摇了摇头叹气道:“你还得继续努力,你身上仍然散发出逼人的剑气,你这收敛功没有完全练成功呀。”
老头子再强调说:“所谓‘收敛’,放‘拙’、化‘虚’于外表,用愚和拙来掩饰你的实力,让你没有了逼人的霸气,给人一个普通人的外貌,谦悲示人,保护自己,迷惑世人。人的修为分为十层,塑体、通穴、洗髓、化虚、炼气、炼神、脱俗、元神、元气、无为,每一层分初、中、高三级。你现在的修为才达到中级‘化虚’。化虚,收也。你小子必须更加刻苦地修炼。”
茅山北边就是万里长江,在江边一遍芦苇弯的地方有一个村子,这村子名叫苇子村。
这村子的人大多数是渔民,村内有一位大财主,这位名叫韦仁义的财主,并非他的名字那样有仁有义,此人是方圆十里著名的为富不仁,对乡亲又狠又尖刻。人们都管他叫“伪仁义”。
这苇子村是四周都是水的圩区,唯一一条旱路要沿江堤绕道十里,几乎没有一条路能方便乡亲出行。如果能鸲够建两座桥,比起江堪要近六里路。
那个年代的人要么骑马骑驴,要么步行,这六里路可是不短的路程,有人提议大家筹钱建桥筑路。茅山道教界听说了,纷纷出资,两年后桥造起来了,路也通了。
可是,那个伪仁义却借口这桥有韦家出资的,就派人在那边把守,凡是过桥的都要交过桥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