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浩瀚的典籍里翻出发生在天宝十年(公元750年)的怛罗斯之战,都在问两个问题,一是大唐获胜会是什么局面?二是大食为什么没有趁势东进?
答案很简单。大唐获胜就算没有安史之乱也无力西进,大食获胜也不可能东进。在信息全靠四条腿,赋税仰赖农耕的时代,大唐和大食的疆域都已经达到了自身实力的极限。
因此西域的争夺焦点在第三方势力和吐蕃。
吐蕃的势力极限还远远没有达到,他们的势力极限是北吞河西,东并陇右和剑南道的一部分,整个西域也在其实力允许的掌控范围之内。只因和杨铣数次交锋都被打败,这才暂时无力吞并上述地区。
李泌的战略就是遏制吐蕃,最大限度的保卫大唐的长安。只有外部环境相对平静,大唐才能缓过劲儿来。
拉拢第三方势力的前提是结交大食,而结交大食的前提就是打败它。黑衣大食的重点从来都在西线,无心也无力向东方发展。哪怕现在的黑衣大食的君主是一代英主曼苏尔,也不例外。
杨铣无心也无力西征,只是抢夺西域的宗主权,以战促和。傲慢的大食小视大唐,无视了杨铣派出的第一批使节团。杨铣为了先礼后兵,同时麻痹敌人,派出了第二批使者团。
这次使者团是以岑鹘为首的十人团队,配备了五十精骑。于当月出发,次月抵达了大食在西域的总督府护闻城,见到了总督哈迪。
“你们大唐想和我们友好相处,为什么是带兵到西域,还和西域诸国私下接触呢?”哈迪质问岑鹘,“这样的行径,我们还能友好相处吗?”
岑鹘解释道:“总督误会了。我等此来西域沿途为保障商旅安全,剿灭马匪为上。因此带有军队对付马匪,并非刻意针对总督和西域诸国。大唐数年前发生了动乱,西域不少国家发兵勤王,我杨元帅此来是为了表示感谢。”
“所见的使者都是曾经勤王或者有意勤王因故没去的国家,至于见石国的国王,乃是因为石国国王和杨元帅是郎舅关系,石国国王因此前来相见。”
哈迪听罢,冷笑一声道:“恐怕不是这样吧。据说石国国王在龟兹镇和贵帅闹得很不愉快,怕不是因为议和谈判,没有成功的缘故吧。”
“非也。”岑鹘解释道,“石国太子看中元帅次女,但元帅之女并不中意石国太子,因此两家很不愉快。”
“不管你怎么说,回去告诉贵帅,想要和我们交好。就老实的拿出实际的利益和财宝,否则一切免谈。”哈迪命岑鹘出去,不必再见。
岑鹘看哈迪态度固执,自知再说下去也是白费口舌,只得告退。
次日起程,返回西域的龟兹镇。
这段期间,杨铣也没有闲着。他和李泌一起在白孝德的陪同下检视三军,就安西四镇未来的发展和河西的军事配合方面,展开了广泛的交流。
白孝德、段秀实和郭昕不是杨铣昔日的部下,就是晚辈。这三个日后相继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的重要人物,都愿意配合杨铣。让杨铣顺利执行陇右道行军副元帅的职权,对整个事情的掌控极为有利。
一日,杨铣和李泌在书房商议出兵的目标和兵力人数。
有岑鹘的特使来报,说使团已经抵达疏勒镇。杨铣询问此行的结果,特使回答说是一无所获。
杨铣命人送特使下去休息,好生招待。
李泌道:“大食听闻大唐遭逢八年多的大乱,认为大唐无力撼动他在西域的势力。因此拒绝我们的交好,估摸着是叫嚣给它利益。”
“先生所言有理。”杨铣想到真要开战反而有些犹豫,“大唐想要和大食交好,需要打击他嚣张的气焰。但是真要开战,我这心里总是忐忑不安。”
“元帅所考虑的是大食不肯和谈,坚持继续打下去的情况。我们不妨先借打击西域南部归附于吐谷浑的部落,展示一下大唐的实力。让大食和西域各国重新评估大唐,如何?”
杨铣一拍大腿,“先生之言是也。可这样一来就是我等主动破坏和吐蕃的议和,似乎不妥。”
李泌笑道:“我们攻打的是侵占大唐疆土的吐谷浑部落,而不是吐蕃。吐蕃若是遣使来责问,可以此回复。”
杨铣决心对西域南部用兵,夺回被吐谷浑部族侵占的土地。
大唐在塔里木盆地的南部边缘地带,设置的有数个军镇。安西四镇之一的于阗镇,就在这一地带的西部地带。而于阗镇以东的数个军镇如坎城、尼壤城、兰城等军镇相继被吐谷浑和吐蕃联军所夺占。
安西四镇无力收复,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军镇沦陷。
杨铣的目标就是打败吐谷浑,重新建立起大唐对整个盆地的控制。形成新的军事防御链条,阻挡吐蕃的北进之路。
同年的九月,浑瑊在杨铣的命令下,率领河西援军合计两万五千人抵达龟兹镇。与杨铣的五千兵马汇合,共计兵马三万。
同年九月末,杨铣以郭昕所部为前导,浑瑊和仆固玮为前军,自领中军,杨日佑所部为后军,起兵三万六千,号称五万大军出兵讨伐兰城等地。
大军从龟兹镇出发,沿着塔里木盆地以北地区往西行军,有意绕过荒凉的大沙漠。从拨换城、疏勒镇等地经过,于该年十月末抵达于阗镇。
到了之后,杨铣召开军前会议,部署进攻的计划。
“我军虽然是远道而来,但士气正盛。吐蕃连战皆败,暂时无力救援这些军镇。而我们要做的事情就很简单,一路往东陆续夺回失去的军镇。完成大唐对西域南部的控制,明白吗?”杨铣先是提出大的方向。
接着提出具体的方案:“浑瑊兵马为前锋,攻克坎城。我引中军驻守在坎城以南,一来是声援将军,二来是监视吐蕃和吐谷浑部落。”
“是。”浑瑊领命而去。
三日后,浑瑊率领唐军猛攻坎城。
苍茫的大地上,天地共成一色。浑瑊指挥的唐军,三面攻打坎城。浑瑊训练下的河西精兵,攻城有法。以劲弩射杀城上敌军,压制敌人的锋芒。以冲城车冲击城门,一个上午就结束战斗斩敌千余人。
杨铣率军继续东征,连续夺取尼壤城、兰城一直到最东边的七屯城,完成了整个计划的第一步。
接下来,杨铣率军重新构建上述城池,扫荡附近的敌军。同时建立起良好的粮食储备。
荒凉的大漠,有一支唐军正在运送前往且末城的粮食。为首的将领警惕着四周的动静,防止敌人劫粮。
行军途中,忽然感到地面隆隆的颤抖,似乎是大批的骑兵正在靠近唐军。
“传我军令,立刻结阵。”将领一声令下,早有准备的唐军,将粮草车作为拒马,围成一个圈在唐军的外围。
长矛兵用很粗长的长矛,与刀盾兵构建成外围的第一层防御。弓弩手组建成第二层防御,将主将包围在正中间。
不一会儿,吐蕃和吐谷浑骑兵呼啸而来。吐蕃主帅看唐军如此结阵,大为惊讶。心想自己明明是偷袭,但唐军似乎是早有防备。
“主帅是否进攻?”左右问吐蕃主帅。
主帅拼命的甩脑袋,甩开自己的胡思乱想,令旗一挥,吐蕃联军开始朝着唐军发起进攻。
说是进攻更像是试探,吐蕃骑兵绕着唐军策马奔跑,试图寻找到唐军阵法的破绽。唐军将领沉着冷静,没有立刻反击。反而叫自己的将士冷静,不要贸然的出击。
这就好比两个武功高手,在不知对方底细的情况下,不会贸然动手。而是互相观察和试探,试图寻找对方的破绽。
吐蕃军要找的是唐军阵法的破绽,消灭唐军夺取粮草。
唐军要的破绽是时间,因为有一支大军正在增援的路上。
“强攻!”吐蕃主帅担心这是一个局,终于沉不住气,令旗一挥,吐蕃骑兵开始猛攻唐军。
唐军应对有法,尤其是弓弩手专门点名式的射杀吐蕃的领军将领。导致吐蕃骑兵出现了小范围的混乱。唐军紧守门户,不给吐蕃军有机可乘。
一连两个时辰的进攻,吐蕃骑兵都无法突破唐军的阵势。
“立刻撤兵。”吐蕃主帅下令道。
“大帅,唐军已经支撑不住。不用多时,即可取胜。大帅为何撤兵?”左右不解的问道。
吐蕃主帅道:“久闻杨铣善于用兵,李泌精于谋略。唐军明显有备而来,我担心是杨铣的计谋,立刻撤军以防不测。”
此时,有传令兵快马来报:东西南北四方皆有唐军朝着吐蕃军围困而来,沿途烟尘弥漫,不知兵马多少。
吐蕃主帅闻言大惊,再不迟疑,传令大军朝着南面集中突围。然而刚离开战场,向南行军不到五里,却见唐军旌旗招展,拦住了吐蕃军的去路。中军更是竖起了一面帅旗。
“杨铣的中军在南面等我呢!”吐蕃主帅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