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的汗王有大概七八个的样子,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底盘还有军队,这其中格勒赤是最突出的一个。以前辽国的老皇帝还健在的时候,尚能压得住这些汗王,如今还未成年的小皇帝是很难服众的。
“那为什么格勒赤要选择在这是时候攻打冀州?”方纪只觉得自己心中的疑问一个接着一个,无穷无尽。
赫连荣笑了笑:“你知道朝廷已经在准备要削减汗王的权力了吗?”
方纪浑身一抖,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比如说在汉朝,因为分疯了许多同姓皇族为王,最后想要慢慢削减他们的权力的时候,汉朝爆发了好几次战争。但是这显然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稳定的集权朝廷势必不会容忍这些汗王做大,一定会想方设法将他们都一一除掉,然后将权力收归中央。
汗王们也不是无知无觉得稻草人,当感受到压迫的时候,他们也一定会奋起反抗。就看最后到底是哪一方能够更胜一筹。
“当然了,朝廷没有那么直接,只是宣布各个地方的官员都是统一交给朝廷来考察,而且官员在地方上的权力直接对中央负责,不再需要经过汗王这一道关。”赫连荣慢慢说道,“虽然之前各个汗王自己地盘上的官员也是中央派来的,但是他们处理公务最终还是对汗王负责。如今这么改革官制,汗王就等于没什么用了。”
地方上的财政收入收归中央,军队还有粮草军械也都交给朝廷来管理,那么汗王手中还剩下什么?无兵无钱的汗王,那就什么都不是了。
这个政策颁布下来之后,辽国的朝野内外就陷入了诡异的沉默,傻子都看得出来这是在针对谁,汗王们怒不敢言,生怕自己做了出头鸟。朝廷的人也是心中暗喜,就想看看这件事到最后要如何解决。
在辽国四处征战疯狂扩张的时候,汉王们带兵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辽国的疆域已经十分庞大了,再大的话就会没有足够的人数来守住这些土地。汉王们驻守四方,已经慢慢成为了辽国新的威胁。
“格勒赤应对这件事的方法就是突然出兵攻打冀州?”方纪仍旧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冀州还真是倒霉啊。这完全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啊。
“也算是原因之一吧。”赫连荣叹了口气,“明里是在攻打冀州,暗地里是在给朝廷看。”
这样的回应也真是足够威胁的力度了。你要对付我,我就先打一个你的对家看看,让你知道我有本事反了你。
“朝廷手中无兵?”方纪想到了这个问题,面对格勒赤的威胁居然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
“能直接掌握在皇帝手中的兵很少,至少绝对没有格勒赤手中的兵多。”赫连荣淡淡道,“虽然我也并不知道格勒赤手中到底有多少人,但是估算一下应该是比朝廷手中的多。”
因为他是西夏人,所以他在辽军之中也会受到防备,根本接触不到太机密的核心。好在宏光野心勃勃,对于格勒赤的军队很有些想法,而他是格勒赤的儿子,自然能接触到不少有关军队的情报。赫连荣作为他的谋士,也就连带着看了不少跟军队有关的信息,虽然都只是一些有关后勤的内容,比如军队一个月要用掉多少米粮清水还有衣物之类的琐碎数据。
宏光虽然任用赫连荣做谋士,但也不是完全相信他,真正涉及到军队平日操练以及军械相关的信息,宏光也不会让赫连荣知道。赫连荣对此心知肚明,但是并不在乎。对他而言,就算只知道一点琐碎的信息,他也能从中推断出许多重要的内容,比如军队的人数。
所以赫连荣根据自己的推断,估计格勒赤整个人马大概在一万左右,而朝廷的军队应该是不及这个数字的。格勒赤对于朝廷的不满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为了应对以后可能发生的战争,对于朝廷军队的刺探可谓是无时无刻没有停过,甚至也包括了对其他汗王手中兵力的侦查。对于这些情报,宏光倒是十分大方都给赫连荣看了,大概觉得反正那些都是自己的敌人,给赫连荣看看也没什么。
虽然赫连荣不知道这些情报准不准确,姑且按照准确的来看吧,那么单单格勒赤与朝廷对抗的话,朝廷还真的处于劣势。只所以到现在朝廷一声不吭,也是因为其他汗王还没有表态。他们心中想必也对朝廷意有所指的政策感到不满,但是还没有格勒赤这样大胆的勇气,公然站到了朝廷的对立面。
这几位汗王中,有的还顾念跟老皇帝的交情,不愿意去为难他留下的孤儿寡母;也有的单纯兵力弱,人微言轻,只在观望中看大家的态度如何;还有的便是如同格勒赤一样,野心勃勃期望着想要取而代之。
但是不管他们对待朝廷的态度如何,有一点是能够确定的,他们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利益受损。就算是对朝廷还存有善心的汗王 也是希望保持现状,朝廷不要动,汗王也不要动。
可以说,辽国朝廷想要改变本国的局面,是在走一条很危险的路。走好了 自然以后辽国会更强,走不好那就离分裂也不远了。
站在赫连荣这个外人的角度,冷眼旁观辽国如今外表无碍内里风起云涌的局面,他实际上是很佩服萧燕燕敢捅这个蚂蜂窝的。
有关汗王的这个问题,从辽国开国到现在,不是没有明眼人发现这个问题。辽国之前的老皇帝就看出来了,才下令所有封地内的官员由中央指派,算是勉勉强强弥补了一点,但是依旧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到了萧燕燕这里,没有任何铺垫,也没有任何防备,就出台了这一政策,似乎一点都不畏惧随之而来的可能风险。要不是赫连荣去过中都,他都要怀疑萧燕燕是不是太年轻或者太天真,根本不能胜任太后的职责。
赫连荣去过中都,见识过那里的繁华,虽然比不上早年去过的汴梁,但也是辽国值得骄傲的明珠了。平心而论,辽国比起大宋来相差甚远,原本的中都别说汴梁了,大概也就跟青州的繁华程度在伯仲之间吧。不过自从萧燕燕成为太后,开始步入辽国的政治舞台之后,中都的进步显而易见。